面對英子這樣一個女孩兒子家,咄咄逼人卻又無可挑剔的言語,他也無可奈何,只好悻悻離去。
時值酷暑,黃河灘地到處都是沙土地,連一棵樹也沒有,但是,英子一如既往,在那撿拾麥子。
五黃六月,烈日炎炎、驕陽似火,
渴得受不了時,英子就在河叉里,用手掬些稍微還算干凈的黃河水喝;
熱的受不了時,英子就在河邊的淺水坑里,撩撥些黃河水洗洗臉龐與雙臂降溫。
任天上火熱的太陽肆意照曬,
憑腳下干涸的土地隨意燒燙,
英子揮汗如雨、汗流浹背,但是手腳也不曾停止過,一直到后來,真的沒什么可撿之時,才停了下來。
就這樣,英子一連去了十幾天,竟然撿回來一百多斤麥子。
六十年代初,一百多斤那……
深秋時節(jié),那一年黃河漲大水,水道加寬,把農(nóng)場播種在水邊附近的黃豆地淹了一大半。
水深的地方能到小腿肚中間那兒,水淺的地方也足以淹過腳面。黃豆地里還長著非常多的蘆葦,雖然到了收獲季節(jié),但是農(nóng)場的機(jī)械,卻沒有辦法下地收割。
聽說到這個情況,英子便同幾位女孩兒一塊去拾。
有一次,在拾豆子回家的半路上,英子突然頭痛、肚疼、惡心想吐,渾身軟綿無力,只好讓別人幫忙背著黃豆,自己強(qiáng)撐著,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家。
到家后,飯也吃不進(jìn),水也不能喝。
母親趕緊給英子找了點(diǎn)兒藥吃下,推測說,估計(jì)是英子在水里泡的時間長,加上一天沒吃啥東西,又累又餓造成的。
并且千叮嚀、萬囑咐,英子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去了。
其實(shí)英子知道,可能是那天因?yàn)榭诳孰y耐,便和夏季一樣,順手掬起來一些黃河水喝造成的。
夜里睡覺時,英子肚子又疼了起來,并拉起了肚子,把褲頭都弄臟了。
英子把換下的褲頭,折疊起來,偷偷地塞到床底下,心想著等天明時候,疼痛好些時,再拿去洗洗。
第二天凌晨,大約四點(diǎn)左右,那幾個伙伴又來叫英子。
母親就對她們說,英子有病今天不能去。
而英子在睡了一夜之后,稍有好轉(zhuǎn),便又悄悄地自己起來,拿點(diǎn)兒干糧,開門就走。
盡管是小心翼翼,但是開門聲,還是讓母親聽見了,母親急忙叫著、喊著,阻攔著,不讓英子再去。
但是,英子一聽到母親的喊叫,是拔腿就跑。
母親一直叫喊著、攆到大街上……
那天,母親在屋里時不時地聞到一股臭味,找尋許久,終于在英子的床底下找到了那條臟褲頭。
母親心里異常難受,含著淚……
把臟褲頭給洗了洗。
當(dāng)天夜里,給英子說起這個時,英子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英子知道她老人家,是在心疼自己的女兒,在憐惜自己的女兒。
但是,生長在這個貧窮的家里,特別是,恰逢比自己年齡大的哥哥們上學(xué)都走了,比自己小弟妹們,是干不了。
所以,英子也只能不斷地鼓勵著自己,去面對這個現(xiàn)實(sh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個現(xiàn)實(shí)。
冬季,霜降之后,英子又去黃河灘撿過十幾天紅薯。
去的時候,因?yàn)樾睦锍錆M著希望,并忙于趕路,不知道冷也不知道餓,等到肚餓的受不了時,才停下來休息、吃干糧。
可誰知帶去的干糧已凍得跟磚頭一樣硬,英子只好堆起一些枯枝樹葉,向別人借了根火柴,點(diǎn)燃后,把干糧放在旁邊烤一烤再吃。
開始拾紅薯時,只想快點(diǎn)兒拾,大的小的是一塊撿,可等撿的多了,又怕自己背不動。
最后到了日落西山,不走不行才停止下來,下定了決心,準(zhǔn)備回家。
因天氣太冷,紅薯又硬又涼,實(shí)實(shí)在在地壓在肩上,壓得英子一直是弓著腰走路。
走到半路,紅薯硌得肩膀疼得受不了,英子只好脫去外衣,墊在肩膀上,這樣才稍微好一些。
那些天,雖然受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但英子撿拾的紅薯,比那一年,一家人從隊(duì)里分的還要多。
英子撿東西貪多,拾東西超快。在村里、在同行人中,那是出了名的。大家也都經(jīng)常議論,同行的人群里,最數(shù)英子貪心。
英子自己也清楚,的確是有些貪。可對于家里來說,在那些年頭,撿的這些東西足以改善家里的生活,拾的食物能夠彌補(bǔ)家里糧食的短缺。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英子已經(jīng)充分認(rèn)識了這個道理。
自己的貪心是為家而貪,是為全家人能填飽肚子而貪。所以任由他們怎么說,英子也未曾理會,更不曾停下來。
一九六三年,這一年里,是英子無數(shù)次在黃河灘撿拾東西、收獲最大、最多的一年。
每天只要一睜開眼,就沒有清閑的時候,常常是早上三四點(diǎn)鐘起床,頭頂晨星出發(fā),忙碌一天后,月黑風(fēng)高,甚至半夜才回到家。
吃不上一頓應(yīng)時飯,吃的都是又涼又硬的干糧。天長日久,英子就得了慢性胃炎,常常感到肚子里隱隱作痛,當(dāng)然,她更沒有去醫(yī)院進(jìn)行治療。
因此,就落下了胃疼的病根兒,在多年以后,生活逐漸好轉(zhuǎn),治療胃疼的消炎藥也相繼伴隨了英子大半生。
雖說那些年,去黃河灘撿拾東西,飽經(jīng)風(fēng)霜、吃苦受罪,經(jīng)歷了那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但它卻磨練了英子的意志、造就了自已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性格,養(yǎng)成了勤勞務(wù)實(shí)、節(jié)儉持家的生活習(xí)慣,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
隨著當(dāng)?shù)貙?shí)行三自一包政策,將土地按人均下放到戶,變成了自留地和責(zé)任田。
英子家分了六畝糧田和一畝紅薯地(土地貧瘠,只能種耐旱的紅薯)。
當(dāng)然,每畝地還規(guī)定有一定的上交公糧的任務(wù),所以,只有讓土地多產(chǎn)糧食才有可能剩余,收的越多,自己剩余的才能越多。
從此之后,英子就很少再去黃河攤地里撿拾食物,而是一門心思,專心專意地用在自家的莊稼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