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興’一聲“……住手!”尚未喊出,排幫眾人便已倒入血泊……
當街百姓頓時被嚇得四下逃散,整條南正街一時混亂無比……
‘郭子興’暗嘆‘八立兒’的心計和毒辣,立馬轉身要去護住‘過三江’,情急之下,背后風門穴只感一麻,兀自僵住了,再不能動彈……
身后又傳來‘古月胡’冷笑聲,接著道:“耳掌門這‘清風拂穴手’使得妙??!郭堂主是我‘八立兒’貴客,萬萬傷不得,待他看罷《三勾錄》還要拉他入伙呢!……至于他嘛,全看耳掌門手段了……”
‘弓長張’又附和道:“他奶奶的!這一出手,就要了他‘過三江’幾十條手下的命,為了震懾他,只能出此下策,耳掌門魄力不凡啊!”
‘耳東陳’不急不慢道:“為‘三勾先生’辦事,不能有差池……請古長老在一旁候著,余下的交給我……
片刻間,熙熙攘攘,人群涌動的南正街,百姓早不知去向,連街鋪都已緊閉。整條街,只留下了幾座搭好的戲臺,冷冷清清,戲臺下一幫身著戲服,外來唱戲之人,蜷縮在一起。正月時節(jié),又微微刮起偏北風,卷起地上的血腥味,漫過了南正街,一派肅殺氣象……
‘過三江’已盡全力將體內氣血穩(wěn)住,雖然內傷不輕,但已做好了殊死一搏,他凜然的看向‘礁里飛’和護在身邊的十幾個兄弟,大吼一聲:“魚死網破,兄弟們拼了!”
——“過三江!”只見‘耳東陳’手一揚,大吼一聲:“看看這是誰?……”
‘過三江’止住腳步,怎的聽到對方黑衣人群中傳來了孩童的啼哭……
哭聲越來越近,三名黑衣人駕著刀,將一農婦和一女娃押了上來,那農婦手里還抱著一小兒,兩個娃兒大哭不止……
‘過三江’直楞著雙眼,叫道:“夫人!……靈兒!……”又看向‘耳東陳’,怒道:“耳東陳!你貴為一派掌門怎的如此卑劣?……”
‘耳東陳’走向人質,面上毫無表情,慢慢道:“過三江!是你先了斷了同門之情,可怨不得我……”又從黑衣人手里接過一把刀,比劃著……
兩個娃的哭聲更大了……
‘過三江’雙拳捏得嘎嘎作響,適才見這幫人,殺人對他們來說只是寬衣解帶。這些年在江湖上打滾,大小風浪也經歷不少,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卻是頭一遭。平日遇到對頭,大不了將生死置之,以命博命。今日卻處處被扼制,身為一幫之主,眼見兄弟被外人所殺,已是無能,身為一家之主,若再護不住妻兒,那真是枉為做人了……
想到這,又松開雙拳,壓低聲音道:“禍不及妻兒!咱們有話好說……”
‘古月胡’立在一旁,笑道:“呵呵呵!過幫主服軟了!耳掌門你這手段著實不錯?。『呛恰?p> ‘耳東陳’依然面無表情,冷冷的對‘過三江’道:“把《迂直圖》交出來!”
‘過三江’道:“你們所說的《迂直圖》是何物,我完全不知,如何交得出來?”
這時‘木子李’又跳將出來道:“姓過的!你少裝蒜,那《迂直圖》描繪了天下的江河走勢,長寬深淺,灣流浪礁,可謂無一不精,若沒這幅圖,憑你的本事能稱霸這一方水域?”
‘過三江’恍然大悟道:“原來你們這次前來是為了這圖?”
‘耳東陳’一搖頭,道:“也不全是,把圖交出來吧!”
‘過三江’也是一搖頭,道:“我確無此圖。”
‘耳東陳’也不多話,提刀走近過夫人,用刀背朝她腿上一敲,“咔嚓!”斷骨之聲……
過夫人立馬癱坐在地,額頭青筋崩起,汗珠直冒……她咬著牙“嗯”了幾聲,‘靈兒’也撲倒在地,邊哭邊向母親身邊爬來,嘴里喚著“…娘!…娘…”兩個娃兒哭聲越來越大……
過夫人突然朝懷中小兒的屁股上猛拍了幾板,又瞪著‘靈兒’,罵道:“都作死??!旁人逼爹爹,你們還跟著起勢,不許哭!……”
或許是因為聽話,又或許是因為害怕,兩個孩子哭聲立止,只是不停的抽泣……
‘過三江’此時已心如刀絞,再壓不住體內氣血,“哇!”一口鮮血噴出,站立不穩(wěn),單膝跪地,好似一座塔,就此倒塌……嘴里不斷念叨:“我手里的確無此物……你們教我如何交得出?……”
‘耳東陳’與‘古月胡’又一對視,二人一臉狐疑……
“過幫主,為了你這全家性命,老夫不妨再幫你回憶回憶……”‘古月胡’一邊踱步一邊道:
“二十年前倭寇入侵,戰(zhàn)亂四起,武林人士紛紛聚義抗倭,一時間風云際會,人才輩出!
那‘裴中正’,武林號稱‘天下無二裴’!人才武功,無雙無對,打著‘群雄逐鹿問鼎天下’的旗號創(chuàng)立了‘逐鹿問鼎會’,只為抵抗外侮,專殺倭賊,引得各路英雄相繼來投……
會中四大高手合稱‘三頭六臂’!十八個堂口各司其職,與倭寇交戰(zhàn),未曾一敗?!鹇箚柖潭虜?shù)年,已名躁天下!
但能有此成就,會中人才濟濟是一方面,還有一面……裴總舵主祖上有一能人,名喚‘裴秀’,此人在西晉時期,官拜司空!他一生之中遣人踏遍九州,走遍山河,收集地域型貌,再逐一繪制成圖,包涵了‘分率’(比例)、‘準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方邪’(角度)、‘迂直’(河流),此圖精妙無比,山河大地全部囊闊其中,用此圖作戰(zhàn),知己知彼,豈能不勝?
后來朝廷覬覦,恐‘逐鹿問鼎會’聲勢過大,況且‘逐鹿問鼎’之詞,具有反意。裴中正獲悉后,恐此圖落入奸人之手,不得其用,便毀去原圖,將其中的六要素,分別畫在六副圖上,每副只呈現(xiàn)一處,交于當時武林中名望甚高的人分別保藏:
《分率圖》交予武當派掌門‘弓長張’。
《準望圖》交予華山派掌門‘楚青云’。
《道里圖》交予丐幫幫主‘喬十八’。
《高下圖》交予昆侖派掌門‘木子李’。
《方邪圖》交予少林方丈‘忘憂大師’。
裴總舵主自攜《迂直圖》。
待以后天下有變,再六圖合一,為之所用……
不久南陽戰(zhàn)役爆發(fā)……本計劃雙面夾擊,全殲倭寇!無奈朝廷出爾反爾,拒不發(fā)兵,想以亂制亂,坐收漁利……
南陽紫屏山下,‘逐鹿問鼎會’十八路堂口戰(zhàn)死大半,倭寇也元氣大傷,‘三頭六臂’護著裴中正,冒死突圍,中途又遭官兵追捕,一路南下,到得這澧水岸邊已是氣盡力竭……
這日,碰巧一華山派棄徒駕船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