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兵無常法,另謀對策
威國幽都,皇宮朝堂上,眾大臣正在上朝,突然有小黃門疾步進了大殿內,
“陛下,陛下,捷報,濟州捷報!”
威帝周景煊激動地立即說道,“快宣!”
威軍傳信官送來捷報,周景煊看完之后,龍顏大悅,
“好,好!不過三個月時間,我軍就攻破了濟州城外的堡壘,兵臨濟州城下!照如此速度,拿下濟州城,直取昊都,不過半載時間?!?p> 姜元看了捷報,也甚是欣慰,心想“即便是寧西侯領兵,威軍也能有如此迅猛的戰(zhàn)斗力,可見中原那些士兵實在羸弱啊。戰(zhàn)爭最好是速戰(zhàn)速決,若真如陛下所愿,不出半載便滅了東夏國,那是再好不過了?!?p> 太尉看過之后,其余眾臣競相傳閱捷報,朝堂上一片歡慶聲。
濟州城內,凌淵父子一籌莫展,林軼跪在父親面前,還在為沒守住堡壘而請罪,凌淵扶起兒子,
“現(xiàn)在還不是請罪的時候,再說,威軍攻勢如此猛烈,堡壘失守也是遲早的事。眼下,我們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能守住濟州城才是最要緊的事?!?p> 打到現(xiàn)在,不但堡壘被攻破了,夏靖吳三國盟軍的士兵也是死傷慘重。凌淵只得傳書回朝廷,如實相告戰(zhàn)況,并請求皇帝派鴻臚寺的人繼續(xù)去靖國和吳國借兵,同時也要派使者去洛迦國借兵,還需在國內開始新一輪的征兵,速度越快越好。東夏國境內的戰(zhàn)況,靖國和洛迦國朝廷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威軍入侵中原,這幾個國家沒有誰能是真正的旁觀者,幾國朝廷當然也十二分地關注戰(zhàn)爭情況。
靖國皇宮內,靖帝正在面見太尉司馬燾,他們料到了堡壘遲早會被攻下,但沒想到會如此之快。東夏國還會來尋求增援,這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靖帝正在與太尉商量如何增援的問題。司馬燾說道,
“陛下,靖國的三處軍事力量,南靖軍,昌平軍跟汾陽軍,也只有昌平軍能動,其余兩軍不可輕易調用啊!南靖和關西都是邊境地,必須要有重兵把守。尤其是南靖,不但不能動用,還應該加強防衛(wèi)。如今我國出兵增援東夏國,楚國朝廷早就留意著了,當心楚賊趁機挑釁,進犯南靖?!?p> 靖帝點了點,表示同意?!俺c我國向來時有摩擦,若此時效仿威國來搗亂也是可能的事,太尉說得對,通知文龍,南靖軍必須提高警惕,加強防范?!?p> 司馬燾回道,“遵旨?!?p> 靖帝又問道,“聽說這一次東夏國也派使者去洛迦國求援兵去了?”
太尉回話,“是。估計現(xiàn)在已經到了洛迦國了?!?p> “卿覺得洛迦國會出兵嗎?”靖帝問道。
太尉思考片刻,回道,“臣認為洛迦國不會出兵。洛迦國比吳國大不了多少,即便全民可以為兵,但畢竟人口數(shù)量有限,雖然說威國先攻打的是東夏國,但洛迦國也絲毫不敢放松警惕,誰也不能預測威國會不會也出兵去攻打洛迦國。東夏國這次都派人去洛迦國借兵了,臣想凌淵心里肯定清楚是借不到兵的,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去的,可見這濟州的情況是十分的不妙??!如今夏軍只得退回濟州城內,士兵傷亡慘重,必須及時補充兵力,不然守城也是極其困難??!”
靖帝說道,“洛迦國與東夏國相隔甚遠,但靖國不一樣,‘唇亡齒寒’,東夏國被滅了對靖國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失去了一個抵擋威國的屏障?!?p> 司馬燾說道,“陛下所言極是。增援還是要增援的,不過眼下唯有昌平軍可動。臣認為這一次就讓昌平侯帶著余下的十五萬士兵親自去吧?!?p> 靖帝點頭同意。
司馬燾退下后,靖帝傳了光祿卿徐白,“近日可有云歌的消息?”
徐白回道,“回陛下,昨日收到的信,臣正想要進宮見您呢?!?p> 李瑜聽了很高興,“快呈上來!”
徐白將信程了上去,說道,“長樂郡主已經見到威國的燕王周景熠了,還做了古琴大師一鴻的徒弟,這么一來,她與周景熠就是師兄妹的關系了,日后肯定會常有往來的??磥恚虑檫M展得很順利?!?p> 此時皇帝也讀完了信,“好,很好!不愧是云歌啊,竟能做了一鴻大師的徒弟!云歌曾說過,只要威國的這位燕王不做威軍主帥,威軍內部就不會完全心齊,若人心不齊,只要稍有矛盾便可能會發(fā)生內訌,進而影響戰(zhàn)局。即便他威軍實力再強,想要很快滅掉東夏國,也沒那么容易。昌平侯不日便會帶兵去濟州,你書信一封與他,告訴他朕剛剛說得這些,讓他與凌淵好好商量一番,早點想出法子,讓威軍發(fā)生內訌。”徐白領命。
靖帝又說道,“另外,同時給云歌去信一封,讓她在北境萬事小心,照顧好自己,若有任何需要,直接來信,朕一定會全全滿足?!?p> “是。臣這就去辦?!毙彀最I命退下了。
濟州城內,隨軍參謀不止木青云一個,但是他們好像還沒有什么發(fā)言的機會,眼下都是大司馬凌淵作為最高指揮在部署作戰(zhàn)方針并下達命令。凌淵對木青云更是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丞相家的客卿,百里淳的孫兒百里乾坤的老師。這么一個身份自然入不了凌淵的眼,一個教書的客卿能有什么才能,更何況這是在打仗,木青云一介書生,能懂得什么?
木青云自然也知道凌淵對他的態(tài)度,進了濟州城后,并不急著建言獻策,而是開始認真研究起來威軍里的幾個主要人物,包括寧西侯楊宗英,中軍統(tǒng)領岳勇,北境軍主將王舉以及楊宗英的部下、即寧西軍騎兵營的都尉張琦。當初云歌曾作出判斷,威國讓楊宗英擔任大將軍不是最上乘的選擇,寧西軍跟北境軍素來就暗暗較著勁,這一次雖然整編成了一只軍隊,但只要在他們內部挑起一些事端,分歧難免會發(fā)生,如此一來必會拖慢威軍的攻城速度,為東夏國爭取到一些反抗的機會。
盡管青鳶社暫時解散了,木青云也早辭去了首領一職,但過去十幾年經營所得的重要情報都還在,包括在威國搜集的情報。眼下正是好好利用這些情報的時候。同時還有一個好消息便是,當初霍雄守城時下令封了全城,青鳶社在泰州的據(jù)點沒有趕在封城之前及時撤出,后泰州失守,威軍入城,青鳶社的兩名青鳥便主動留了下來,以待不時之需。泰州成了威軍的大后方,楊宗英的指揮所。不過威軍倒是訓練有素,入城后并沒有燒殺搶掠,而是采取仁治。百姓生活一切照舊,還能出入城門,但要有進出文牒,并接受十分嚴格的盤查。木青云雖然不是青鳶社的首領了,但威信仍在。他要想辦法聯(lián)系上潛伏在泰州城內的青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