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被人打擾,伊人在驪山一處人跡不到的地方,開始挖一個山洞作為自己棲身、修行之所。
挖著、挖著,她忽然發(fā)現(xiàn)泥土變成了紅色,越往深處挖,紅土越多。她抓起一把紅土仔細觀察后高興起來。原來她無意中挖到了一個水銀礦。
把這里的水銀提煉出來用到贏政的陵寢中去,不是正好嗎?伊人心想,原本自己與他約定“生同寢,死同穴。”現(xiàn)在既然自己不愿與他生同寢,那就與他死同穴。
這是天意!老天讓我發(fā)現(xiàn)這個水銀礦,就是要讓我去設(shè)計、建造一個空前絕后的王陵。
得找人來幫忙??墒钦艺l呢?自己的師兄弟不能找,否則,翁一定讓自己回去;只有找?guī)熓辶恕?p> 想到此,伊人將土推回洞中,用樹枝蓋住洞口后,飛身往終南山而去。
趙高在咸陽宮中守了幾夜都不見伊人的影子。他既為伊人沒來找贏政而高興,又為不知伊人身在何處而心焦。
他一會想離開咸陽宮去找伊人;一會又怕自己前腳走,后腳伊人就進了咸陽宮。說不定伊人就是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在咸陽宮當(dāng)宦官才沒來找贏政的??隙ㄊ沁@樣!
趙高心想,那我就守在這里,守在贏政身邊,讓伊人不能進咸陽宮找贏政。只要伊人不進咸陽宮,自己就有希望。
贏政親政后,呂不韋雖然沒有因嫪毐之亂受到任何處罰,但也不像以前那樣被贏政倚重,更不像以前那樣被贏政當(dāng)仲父對待了。
呂不韋明白,自己丞相一職終將被人取代,但他毫無怨言。秦王還能平靜如水地對待他,他已經(jīng)很知足了。
他深知是自己做錯了。他不該把那個貪心不足的嫪毐引進后宮,薦給太后;更不該與太后合謀,給嫪毐施假腐刑,導(dǎo)致釀成差點害死秦王的大禍。
呂不韋想起當(dāng)初為決定要不要投資異人,而特意回老家征詢他翁的意見,他翁為此占卦后,對他說的三句話:“有功。成也女人。敗也女人?!比缃襁@三句話都應(yīng)驗了。
異人成功登上了秦國王位的寶座。異人之所以能順利繼承王位,除了自己周密謀劃,散盡家財,辛苦奔走所起的紐帶作用外,全賴華陽夫人之力?,F(xiàn)在,自己即將交出掌控了近二十年的秦國大權(quán),將由威風(fēng)八面的秦國丞相變成無職無權(quán)的平民。這巨大落差產(chǎn)生的根源就是嫪毐之亂。而這禍亂的根源在趙姬,趙太后。
呂不韋不由感嘆他翁對八卦的精通,后悔沒有將他翁告誡他的話牢記在心,只記住了“有功”兩個字,后悔當(dāng)初他翁要他學(xué)卦術(shù),他不愿學(xué)。
秦國能有今天的成就,少不了自己這二十年的心血。呂不韋想,可惜自己不能帶領(lǐng)秦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六國的夢想了;以后的秦國很可能不會按照自己預(yù)想的那樣以儒、道思想治國了;如果秦王聽信讒言,秦國很可能會像史料中所說的那樣“不能享有自己的政權(quán),”會被后來的“霸王”所滅。那自己為這片土地殫精竭慮二十年取得的成就就將付諸東流了。
這絕對不行!乘著自己還未被免職,還能言事,趕緊給秦王寫個表章,附上自己與門客精心編成的滲透治國理念的《呂氏春秋》一書,送到秦王書房,給秦王提個醒。
于是某天早上,秦王走進書房,看到了桌上放著的呂不韋的表章和《呂氏春秋》一書。
《呂氏春秋》一書贏政早就看過,他給伊人講的故事就出自它。贏政覺得那本書里的一些故事還比較有趣,但書里反映的儒、道、墨等家思想,他不喜歡。他只喜歡滲透法家思想,類似商君書的書。
秦王打開呂不韋的奏折看起來。只見奏折上寫著:
臣夜讀,見兩則史料:
其一:周太史儋見先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p> 其二,秦人雖強大,然彼不能享有自己的政權(quán)。
臣將兩則史料合在一處理解,得出一個可怕的結(jié)論,就是大秦的政權(quán)有朝一日會被非秦人的“霸王”篡奪。
雖說史料中的預(yù)言不可當(dāng)真,但臣仍忍不住上奏吾王,望吾王慎之、戒之。
秦王先祖因給周王室養(yǎng)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始建立秦國。后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且將周原西邊之地盡賜于秦,秦始得建諸侯國。
經(jīng)秦數(shù)代先王奮力拼殺,秦才有今日此蓬勃之生機、盛大之規(guī)模、強勢之氣魄。以吾王之睿智,必會珍惜先王浴血奮戰(zhàn)得來的不易江山;必能將先王之偉業(yè)發(fā)揚光大,實現(xiàn)統(tǒng)一六國的夢想。
吾王切記周太史儋所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孟子所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望吾王察民意、純民風(fēng)、順民意;早日消天下之兵革,行周公之禮樂,創(chuàng)建太平盛世。
老臣呂不韋敬上。
秦王看完呂不韋的奏折,生氣地順手一丟,心想:呂不韋,你給嫪毐施假腐刑,將他送進我母后寢宮,差點害死我,斷送我贏姓江山。我念你有功于先王,沒處罰你。你竟還當(dāng)我是小孩子,還喋喋不休地教訓(xùn)我!
難道你想讓我永遠躲在你的翅膀下,活在你的陰影里,讓人認(rèn)為,大秦離不開你呂不韋,我秦王得靠你輔佐才行嗎?真是笑話!
竟敢提我祖先是養(yǎng)馬的,你呂不韋的祖先能高貴到哪里去?我現(xiàn)在就免了你的職,看你還能自認(rèn)為高人一等,自以為是秦國的擎天柱不。
看看沒有你呂不韋,秦國是一日不如一日,還是一天強似一天。
于是,秦王下令: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職。就國河南。
呂不韋接到秦王的免職令,二話不說,收拾行囊,帶著一家老小,奔他的封國河南而去。
他覺得秦王對他還算不錯,嫪毐之亂平息一年半后才處置他,而且僅僅是免去他丞相之職。
鄭國在秦國修渠近十年,秦人才發(fā)現(xiàn)鄭國原來是韓國派到秦國來的間諜,是借修渠耗費他們秦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使秦國無暇東顧,無力侵略六國,尤其是可以讓韓國得到喘息的機會。
秦人憤怒了,將鄭國抓進監(jiān)獄,準(zhǔn)備殺了他。
秦宗室大臣因此都對秦王道:“在秦國任職的六國之人,大都是從他們本國利益出發(fā),在秦國從事間諜活動,應(yīng)該將他們?nèi)恐鸪銮貒?。?p> 秦王覺得有道理,于是下令:
逐一排查在秦國當(dāng)差的所有六國之人,即刻將他們驅(qū)逐出境。
李斯、趙高皆在被逐名單當(dāng)中。李斯接到“逐客令”后,既憂且憤。自己好不容易由楚國小吏做到秦國客卿,由“廁鼠”變成了“倉鼠”,現(xiàn)在,卻因鄭國之事,要離開這可以施展自己抱負的秦國,離開這溫暖、舒適的宅院,到上蔡老家去過為填飽一家老小的肚子而屈尊俯就的窮苦日子,真是一千個不舍,一萬個不愿。
因為出了一個韓國間諜,就認(rèn)為所有在秦國的六國人都是間諜,就要將所有為秦國做事的六國人統(tǒng)統(tǒng)驅(qū)趕出境。這公平嗎?這合理嗎?這什么邏輯?這分明是傷害秦國自身的非常錯誤的做法!
有多少六國人為秦國的崛起作出過重大貢獻?遠的不談,就拿最近這百年來的秦國歷史來說,商鞅是魏國人,范雎也是魏國人,蒙驁是齊國人,呂不韋是衛(wèi)國人……他們哪一個是間諜?哪一個不是為秦國盡心盡力地付出全部精力與才智?
必須給秦王上個奏折,說道說道。對。趕快。馬上。雖然上了奏折不一定能留下,但不上一定不能留下。
想到此,李斯立即拿出紙筆,開始給秦王寫奏折:
《諫客令》
臣聞逐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fēng)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zé)o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dāng)前,適觀而已矣。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zé)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一口氣寫完《諫逐客令》,自己默讀兩遍,覺得寫得不錯。放下筆,將《諫逐客令》卷好,放進布袋,立即送往丞相府,托丞相馮去疾轉(zhuǎn)交秦王。
秦王在鄭國美人處吃過早餐后,就去上書房批閱奏折。當(dāng)他讀到李斯的《諫逐客書》后,幡然醒悟。命太監(jiān)將《諫逐客書》送去宗室大臣傳閱,隨后宣布廢除逐客令,恢復(fù)李斯等人的官職。
呈上《諫逐客書》后的李斯在家里坐立不安地等了一天。他想,今天若還沒有消息,就必須離開秦國了。他的家人正在收拾行囊。
突然門人報:“馮丞相到?!?p> 李斯趕忙迎到府門口,見到馮去疾,李斯道:“不知丞相駕到,有失迎候?!?p> 馮去疾道:“恭喜客卿?!?p> 李斯道:“被黜之人,何喜之有?”
馮去疾道:“大王看了你的《諫逐客書》,已下令廢除逐客令,恢復(fù)你的客卿之職了?!?p> 李斯喜形于色,向馮去疾拱手道:“大王英明!謝丞相!”
說完,他放下手,側(cè)身往旁邊一讓道:“請丞相入內(nèi)小坐。請!”
馮去疾邊往里走邊道:“久慕客卿乃荀子高徒,今日愿聞高見?!?p> 李斯跟在后面道:“久仰丞相才氣過人,今日天賜我向丞相討教之良機?!?p> 馮去疾道:“吾何才之有!客卿謬獎?!?p> 李斯道:“丞相之才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我早就想拜在丞相門下,只是怕人誤會我向賢之心,所以不敢造次?!?p> 馮去疾道:“你我兄弟,何須見外!”
李斯道:“兄長今日須得讓我略盡小弟之禮?!?p> 馮去疾道:“吾今日不醉不歸。”
說完“哈哈”大笑。李斯也跟著“哈哈”大笑。兩人笑著進入內(nèi)廳。
趙高接到逐客令后,先是懊惱;后又一想,無所謂。出宮后他白天可以呆在伊人酒肆,晚上就偷偷溜進宮,只要看到伊人,就強行將她帶回去。
正當(dāng)趙高提著簡單的行李離開咸陽宮大門的時候,一個叫壽兒的太監(jiān)追上他道:“趙高,你不用走了。大王剛才宣布取消逐客令了?!?p> 趙高道:“為什么取消了?”
壽兒道:“是因為大王看了李客卿的奏折《諫逐客書》?!?p> 趙高道:“一封奏折就讓大王改變了主意?我想看看《諫逐客書》。壽兒,你能拿到嗎?”
壽兒道:“別的奏折是不可以拿出來的,這封可以。大王正叫傳閱呢?!?p> 趙高道:“走?;匚??!?p> 趙高與壽兒肩并肩向宦官值事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