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蠶
苗族人很早就已有了養(yǎng)蠶的習(xí)慣了,姑娘們繡花的絲線是離不開蠶兒的,還有她們嫁妝里也有漂亮的蠶絲被的,苗家人自給自足,生活節(jié)奏很慢幾乎與世隔絕,但倒也自在快樂!
春天來了,嫩綠的桑葉掛滿了枝頭,這時苗家的妹子和阿媽們,總是帶著圍裙上樹,把桑葉采摘下來,然后用背簍背回家去喂蠶寶寶。
小小嫩嫩的蠶兒寶寶躺在竹匾里,軟乎乎的擠在了一起,有時一起在翻滾著打著翻身很是可愛。
苗家人都很喜歡蠶兒,每一戶人家都留有一間房是專門用來養(yǎng)蠶的,這間房不燒火也不堆放雜物,更不會讓它漏風(fēng)漏雨,這里是很溫暖的,木架子上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竹匾和竹篩子。
一開始蠶兒很小時都是用小竹匾盛放,采的桑葉兒要最嫩也沒有蟲洞的。這時的小蠶兒最可愛,每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又吃,吃時還唱著歡快的歌聲:
“沙沙沙沙,媽媽,媽媽,我要長大,我要快快長大!”
小蠶兒們長得真快,一天是一個樣,兩三天就要換成大竹匾了。當(dāng)蠶兒個兒更大時,也顯得是更胖胖白白的了,唱的歌聲也是更響了,歌詞兒也變成了:
“媽媽,媽媽,快來看呀,快來看呀,我長大了,我終于長大了!”
每晚,姑娘們到蠶房來喂食時,都可以很清晰的聽到蠶兒們咀嚼桑葉的聲音,也能聽到它們高興地唱著歌兒,那一刻,她們能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旺盛和活力的,姑娘們輕輕地丟下幾片桑葉,蠶兒們就拼命的搶著吃,幾下子就只剩葉柄了。
等蠶兒長到個頭很大時,得把竹匾換成竹篩了,有眼的竹篩子可以把蠶兒的糞便漏出去的,這樣既避免打掃又清潔蠶兒的環(huán)境,真是兩全其美!
苗家的婦女都很勤勞能吃苦,當(dāng)每天做完一天活兒放工時,就在路旁或山里采摘桑葉帶回來。而小孩子們,好像比大人們更鐘愛桑樹,放學(xué)了,村子菜地里或山路附近的桑樹上,爬滿了孩子,他們在逍遙的吃著桑椹,那烏黑發(fā)亮的桑椹子嚼得甜汁四溢,把臉都濺花了,一嘴一臉都是紫色的。
每個苗家長大的孩子,童年的回憶里,應(yīng)該都有一棵高大的桑樹吧,樹上結(jié)滿了又甜又大的桑椹子……
孩子們吃飽了,都要爬到枝頭摘那最嫩的桑葉給自家蠶兒吃的,蠶兒們是幸福的,有了苗家大人小孩成倍的疼愛,它們也長得飛快。孩子們大都承擔(dān)著打掃蠶房的任務(wù),中午休息,下午放學(xué),吃飽桑椹子回家時都要去蠶房看一次,喂一次蠶兒還要打掃一次,蠶兒們吃的多,拉得也挺多的。從竹篩子漏出來的黑色顆粒糞便鋪滿了地,這些孩子,個個勤快的用小掃把把地下打掃的干干凈凈,再撒上新鮮的桑葉,然后去做晚飯,等待父母和哥哥姐姐們回來。
苗家的小孩都是可以抵半個大人的勞力用的,家家六七歲的小孩子都會打豬草喂豬了,每天放學(xué)后,還要承擔(dān)許多家務(wù)的,小小的年紀(jì),就已經(jīng)學(xué)會了許多生活的本領(lǐng)。
長大的蠶兒,身體的顏色也由白而變透明了,這時,姑娘們總會找來新鮮的竹枝或干稻草,放在竹篩里,讓蠶兒們爬架吐絲結(jié)繭,結(jié)成繭后,姑娘和阿媽們忙著抽絲,也叫走村串寨的工匠來做蠶絲被,當(dāng)然也可以把蠶繭賣到鎮(zhèn)上的收購站的。
蠶兒是苗家人的希望,也是幸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