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西郊是一片未開發(fā)的地區(qū),那里有一個機場,為了保護機場的航線,周邊樓層都不超過六層,而對于天價的地價,沒有哪個開發(fā)商,會用天價的地塊,只蓋六層樓房,蓋別墅也不賺錢。
這反倒讓西郊成了一個沒有高樓大廈,帝都難得的與自然相處的一片好天地,當?shù)貐^(qū)政府正在雄心勃勃地打造京西大道,大道兩邊不僅將來有劇場電影院,畫廊,還有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等等文化設(shè)施,這里雖然沒有隆福寺的胡同文化,但這里是三山五園范圍,帝都皇家園林成堆的地方,而這個地方,有一個著名的百年陵園。
你在歷史書上看到了近現(xiàn)代史的著名人物,生前散在各處,死后卻在這里相會。
大釗、馬占山、朱自清、戴望舒、曹禺、啟功、董竹君、容國團、馮友蘭、季羨林、任繼愈、周汝昌、魏巍,它們構(gòu)成了一部近代史。
門口一排名貴的牡丹品種,長成了一人高的樹狀。
我站在萬安公墓寅道區(qū)域,去看望長眠在這里的詩人萌芽。
猶如站在時間的車站,在最關(guān)鍵的時間節(jié)點,萌芽拿著謎底的卷子:
過去曾經(jīng)真實地存在,因為他在當時寫下了長篇敘事詩《清明》,而今天他已不在,直到未來能留存下了的,還是那些文字。
我們的肉體屬于過去和當下,我現(xiàn)在的當下,是下午2點,在看著手表的瞬間,一秒一秒地逝去,歸為過去,如果以天計算,2點后的時間屬于未來,也就是肉體的當下,一半在過去,一半在未來,只有當下是不存在的。
我在不存在的當下,手捧著一束黃菊花,獻給他的漢白玉墓:以一個半弧形的一米高的漢白玉白墻為墓,上面刻著他寫下的長篇敘事詩《清明》,落款是詩人萌芽。
他長眠在此,以詩為墓志,哀悼自己。
詩墻的最后部分補白了一段內(nèi)容:
長篇敘事詩《清明》,后被譜成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音樂,曾在W市少年宮進行首演。
當時,我焦急地等待著拂曉的回來,心中有一萬個為什么需要她回答,我列出了先后順序的提綱:
1.《清明》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
2.創(chuàng)作的背景。
3.詩歌選擇的內(nèi)在邏輯
4.我們怎么改編?
列完提綱,我感覺這是一個采訪提綱,這應(yīng)該是拂曉的工作,我這是多此一舉,等著她發(fā)采訪稿就能解決,如果我這樣提問,她一定會問十萬個為什么?
想了想,還是先把提綱收起來,靜等她回來。
我想張乎隱瞞了很多關(guān)于張之入獄的細節(jié),第一個細節(jié)就是他知道這十二首詩歌的內(nèi)容,他是深度參與者,不是張乎說的只是把風(fēng)那么簡單,雖然事隔多年,在不瘋的情況下,還能記得很清楚,這不能用記性好來搪塞,一定還有其它原因。
趕在拂曉回來前,我改完了詩稿,除了加一段便于了解創(chuàng)作意圖的序篇,把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詞進行了弱化,讓它看起來,更具有普世的意義,不僅是一種政治的需要,也是懷念親人,思念友人的需求,讓它更具有生命的長度和厚度。
這面墻上的《清明》用的就是我改后的詩稿。
在物質(zhì)世界沒有到來的時代,詩歌是進入理想國的臺階,直到后來被為喧囂與浮躁淹沒。
我把改好的詩稿交給張乎過目,他説還要有個結(jié)尾,選《詩抄》里的詩作結(jié)尾當然很好,但是我們今天要重新把這十二首詩拿出來,為了什么?為了忘卻的紀念,為了不再發(fā)生這樣的悲劇,為了能清醒地邁向明天,我們要卸下沉重的歷史包袱,反思造成悲劇的根源,從而輕裝上陣。
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不能走了很遠,卻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fā)。
“給我一個理由
讓晴朗的天為你灑下細雨
再把春天的新綠,抺進荒蕪的心頭
給我一陣清風(fēng),吹散你臉上的憂愁
再用豐收的種子,培固時間的河流
讓它撥慢生命的腳步
生出枝條的手臂
長成一棵思鄉(xiāng)的大樹
用詩篇和歌聲
親人們在樹下傾訴
我把寫好的序交給拂曉,結(jié)尾的詩也由創(chuàng)作團隊完成了,可以説只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次詩刊創(chuàng)作,速度超出了預(yù)期。
我一直等著她寫進京尋找萌芽的經(jīng)過,那一定是一篇很吸引眼球的報道,不料副刊上除了連續(xù)幾天刊登這篇詩外,沒有一絲關(guān)于她采訪的后記,只是標注本期刊發(fā)的長篇敘事詩由著名詩人萌芽原創(chuàng),詩人宋明等進行了修改和再創(chuàng)作,經(jīng)萌芽同意,全文刊發(fā)。
就象開場以為是一場驚心動魄打斗篇故事,沒想到是卻一個平淡無奇的家庭片。
我拿到稿費時,稿酬單上寫了一句“謝謝。”
是她的字跡。
我一直等著她的電話,或是一聲問候,或是再把寫作團隊聚在一起,進行下一次的創(chuàng)作集會,這樣我們能夠見面,我會解開心中的所有疑問,但什么也沒發(fā)生,完成了《清明》詩集后,她像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再也沒有和我聯(lián)系。
我給她辦公室打電話,始終一個聲音告訴我:
“她回老家了。”沒有透露更多的消息,不久,副刊主編換了一個名字:旭日。
拂曉消失在冬夜,沒有告別,沒有音訊,仿佛世界上從未有過這個人。
我在部圖書室一張一張地翻閱晚報副刊的合訂本,一直翻到幾年前她的名字出現(xiàn)在報刊上,從責(zé)任編輯到主編,她只走過了6年的路,比我來到W市早了四年,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因為她的文章太優(yōu)秀,她編發(fā)的版面太受讀者喜愛,她扶持的文學(xué)青年茁壯成長,難道她努力在這個城市里付出的一切,就是為了突然消失不辭而別?
張乎告訴我好消息,經(jīng)過他的力爭,莊靜老師擔任了第一屆講師團的領(lǐng)隊老師。
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它意味著歷史上的那個檔案里的尾巴,并不影響她是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而她成為講師團領(lǐng)隊的檔案,將作為新的起點,蓋住歷史丑陋的那一頁。
張乎説:
“幸苦跑一趟,把部務(wù)會議紀要給學(xué)校送一份去,也讓她做好準備,哦,帶上那份專刊。”
這本來是組干科小劉該跑的事,但他又出差去了,所以讓我們?nèi)?zhí)行決定。
我想,所有的疑問,應(yīng)該可以從她那里得到解決。
為了能與她進行深入的交流,我從圖書館里找了她看過的書籍,有些我看過,音樂傳記類的我基本都沒看過,但也知道了她的喜好,了然與胸后,我約了莊老師在學(xué)校的圖書館會議室見面。
我向她宣讀了部會務(wù)紀要。
我收好紀要,等下要交給郝處長。
“明天,全校就會知道,最重要的一支講師團團隊,由您帶隊,充份表明了組織上對您的信任,您不想説點什么嗎?龐紅梅老師?”
她驚訝地抬起頭:
“您怎么知道我過去的名字?哦,那是寫進檔案里的,抹不掉的記錄?!?p> 我把那份詩刊專輯遞給了她:
“我對你的過去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拂曉,她為什么要組織創(chuàng)作這首您一直想完成的詩?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與十二年前,你在凱旋柱上張貼的那十二首詩一模一樣,別告訴我這是偶然,我還知道,你查看過李斯特和肖邦的傳記,想必您想從中,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吧?!?p> 她緩緩地從包中拿出了那份詩刊,遞給我,示意我打開,我看到內(nèi)頁的左上角,一行秀麗的字體寫道:
“紅梅阿姨,父母欠您們的,我已經(jīng)盡力償還了,我回老家了,也在當?shù)氐膱笊?,余生我將和他在一起,在大山的腳下,度過平靜的余生,祝您把這首詩創(chuàng)作出來,讓更多的人記住你們曾經(jīng)的青春與激情的人生。落款是李明明。
原來這才是她的真名。
這下輪到我淪陷了:
萌芽,龐紅梅、李明明,張之,吳寂寞,鄧衛(wèi)東,他們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