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考夫曼王朝解體以后,整個奧西利亞大陸的東方就進入了一個擺爛的狀態(tài)。
這兩年,原本歸屬于考夫曼王朝的地區(qū)紛紛宣告易主,而考夫曼最為正統(tǒng)的王室血脈們卻帶著御林軍不知所蹤。失去原本效忠的對象以后,一些心懷不滿的將領、大臣、貴族以及民眾揭竿而起,紛紛建立屬于自己的政權。而周圍少數民族或是獨立或是融合。一些人自給自足成立了獨立的莊園。一些人看準時機成立自由中立的聯盟。一些人為了自保成立工會。一些人開始頂著自封的各種頭銜去招搖撞騙……
可以說,雖然其中的不少人都有一統(tǒng)考夫曼的想法,但由于自身實力受限,很多人就進入了擺爛的狀態(tài),覺得反正都是要被一統(tǒng)的,這種事情自己是干不成的,還不如找座山頭開開心心當自己的土皇帝的愉快。
他們的基本理念往往是掠奪,并沒有獨立自主的經濟與行政體系,往往迷信個人崇拜,武力崇拜。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燒殺搶奪。這種人,往往被稱為烏合之眾。
這樣的人往往撐不過三個月,就會被別的勢力所消滅或是成為別的勢力的一份子。這樣并不是說不會,如果他們參加的勢力真的成就了一番事業(yè),那他們也就可以瞬間鳥槍換大炮,成為開國元勛或者功臣。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結果無外乎是最后一事無成……
能夠成功堅挺三個月及以上的,去除掉一些地處偏遠的漏網之魚,基本上就是一些已經形成了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的人。這已經是有一定大局觀的人才能成功的事情了。在這時候,幸存下來的政權往往會有一定的實際經濟依附,比如河運海運,特產礦物,糧食資源……
本來這是一副諸強國并立、豪強并起的景象,但一件事情徹底打破了它。
波爾森與奧卡特出手了。
原本,早在混亂開始的一個月后,波爾森與奧卡特各自扶持了考夫曼境內的兩個勢力,這兩個勢力分別是原本的內閣大臣梅隆帶領的苑地政權與原本近衛(wèi)軍首領雷普奈帶領的紫荊政權。這兩個勢力在別國的扶持下進展飛快,都有一統(tǒng)考夫曼的架勢。
但無論是苑地政權還是紫荊政權,都沒有完全掌控考夫曼的實力。于是,利益得不到滿足的兩大鄰國開始將自己的手伸向了考夫曼…………
萬象歷1023年十月,南方的奧卡特聯邦以及西北面的波爾森帝國分別開始將手伸向了東方,收取了大量的土地與城池。不僅他們如此,在中央大陸靠近東方的薩曼王朝與卡查王國也野心勃勃。前者充當軍火商的身份,在各方手中大賺一筆,并且似乎還有想加入這渾水的想法;后者則是出名的傭兵國家,在這場混亂的戰(zhàn)爭中為各個有錢人以及各個商會提供服務,甘愿充當馬前卒………………
于是乎,在僅僅不到半年之后,原本混亂的的考夫曼地區(qū)以及鮮明的分成了幾大派系:
以新王室為名的政權,比較散亂,但其領導人或擁護人往往擁有著考夫曼王朝舊王室的貴族身份或者較為親近的血脈。
以羅慕路斯這樣的組織派系,主張恢復考夫曼人對于考夫曼地區(qū)的統(tǒng)治,對于如奧卡特聯邦,波爾森帝國的勢力極力抵抗,主要分布在小東南半島與北方的考夫曼地區(qū)。這一方十分勢弱?;旧现荒芤酝说男问矫銖娚?。
上述二者雖然立場不同但都被分為考夫曼派(本土派系)。
除了考夫曼派以外,一些商業(yè)中立聯盟和中立城市其實也是一大本土勢力,通常因為強大的勢力的保障而保證中立,一直擁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但因為其背后不乏本土及國外強大勢力幫派的身影,所以被分為中立派系……
還有向奧卡特的帶路派與波爾森的帶路派,在考夫曼地區(qū)的西部與南部分布最廣,掌控了最多的城市與土地……
…………………………………………
但除此之外,現在在看戲的其他勢力派系也會逐漸按捺不住,加入這片混亂的戰(zhàn)場,一個個的勢力將會粉墨登場,他們立場不同,利益不同,目的不同……
這一切的一切,構筑出了奧西利亞大陸東岸最為宏偉的場面:
大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