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zhàn),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lián)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zhàn)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繼闔閭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guī)模江河作戰(zhàn)。
曹操在統(tǒng)一整個中原及北方之后,開始對長江流域的劉表、孫權勢力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
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208年,是曹操與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之間爆發(fā)的一場戰(zhàn)爭。
話說,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后,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
1、于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
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
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tǒng)治地位;
5、以罪名殺了數(shù)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名士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孔融(公元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元城(今河北大名縣)縣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候、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zhàn)數(shù)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鄙⑽匿h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xiàn)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度纸洝分小叭谒臍q,能讓梨”即出于此。是說,他年紀小,所以讓哥哥先拿梨子。
故而,家學淵源,且是個早慧的天才兒童。還有,我國是梨屬植物中心發(fā)源地之一,還有日本朝鮮,國內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產我國。
根據(jù)“詩經”、“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我國梨樹栽培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梨樹是我國南北各地栽培最為普遍的一種果樹。所以,東漢末年,水果梨子在我國已經遍種。
想來就跟三國戰(zhàn)火一樣遍及南北。出去打戰(zhàn),總得等戰(zhàn)機,沒事種田種樹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城、葉縣。
九月,曹操到達新野縣,劉琮就以荊州投降曹操。曹操接受劉琮的投降,繼續(xù)進軍。
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一直不知道,直至曹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fā)現(xiàn)。而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
劉備發(fā)現(xiàn)狀況,于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城,率部南逃。
張飛諸將斷后。關羽隨劉備至夏口。
江陵貯有軍用物資。曹操新取荊州,舍了追襲劉備,踞城江陵。
曹操踞荊州,引軍至江陵,已達長江流域,東吳孫權震動。劉備派使臣諸葛亮與東吳聯(lián)手戰(zhàn)曹操。
同年十二月,程普與周瑜分別任左右都督,與劉備軍結成孫劉聯(lián)軍。孫劉聯(lián)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
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初戰(zhàn),就被周瑜水軍打敗。
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zhàn)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
周瑜則把戰(zhàn)船??磕习冻啾谝粋?,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于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于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遂納部將黃蓋詐降之議,采用火攻。命其率小戰(zhàn)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
黃蓋假稱投降,趁夜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后借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
曹軍大敗,舟船被燒,延及岸上曹營而傷亡慘重。曹操又下令將剩余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毀。
然后,撤退,又因為士卒饑疫而死者大半。
曹操大敗,退回北方。
隨后,孫劉聯(lián)軍攻取了南郡及荊州南四郡,孫權與劉備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赤壁之戰(zhàn)中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zhàn),揚水戰(zhàn)之長,巧用火攻,創(chuàng)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此戰(zhàn)為其后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
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助孫策于曲阿之戰(zhàn)中擊敗劉繇。
建安三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建議孫權占據(jù)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jù)江東、獨立建國的戰(zhàn)略方針。
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于赤壁。
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于南郡之戰(zhàn)中大破曹仁、徐晃聯(lián)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zhèn)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張魯,聯(lián)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jù)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zhàn)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zhèn)?,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jù)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贊譽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紅豆八寶飯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封建社會逐步確立并繁榮。這里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