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夢讓她又想起了從前的點點滴滴,可是那又如何呢?彼此好好生活著,就足夠了。
也懷疑自己曾經(jīng)的決定是對還是錯,但已然如此,再糾結(jié)對錯也沒有意義,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既然選擇了向心而行,那么就后果自擔。跟隨自己的心走,不糾結(jié),不擰巴,也不能用理性或者世俗名利的角度來評判某個決定。
想到了一起去高中拍照,想到了在大學經(jīng)歷的一些事,那時希冀的小浪漫如今更是得到滿足了。只是偶爾想沉溺在回憶的美好中,畢竟那是自己的青春,僅此而已。她并不否認那段經(jīng)歷,也沒有背叛當下的人。于當下,她是心懷感激的。能夠遇到想象中的愛情應該堅守才是,雖然不可避免地會有新的狀況發(fā)生,但這都是成長的機會,不是么?
或許上學期處于極度疲憊的狀態(tài),便不想在這件事上操太多心了,雖然明知關乎今年的榮譽稱號評選,卻給自己找了個“給別人多一些機會”的理由。真的到此刻,她后悔嗎?不該假想,畢竟也沒什么意義,這件事也沒那么重要。
對于一件“完成就好”的事,哪里需要如此糾結(jié)呢?或許糾結(jié)的原因是想把它做得有模有樣。有時,倒逼機制也是可以促進一件事完成的,就像上個學期一樣。已經(jīng)到了夢里都在惦記的地步了,足以見得這件事還是早做為好。
本以為習慣是靈丹妙藥,卻發(fā)現(xiàn)習慣有時也會阻礙前行。比如習慣了當下的生活并且很容易滿足于此,就難以繼續(xù)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獲得一種獎賞感,實現(xiàn)更大的目標。習慣了批評就練就了“左耳進右耳出”的技能,起不到去甲腎上腺素短期激勵的良好效果了。
許多煩惱都是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雖然不得不承認良好的關系體驗會帶來快樂,而人的本質(zhì)是社會屬性,不得不社交,不得不在關系中生存。就像哪怕現(xiàn)在有論文壓力和工作壓力,但與舍友、與同門的相處都是很快樂的。只是偶爾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心存愧疚,相處的邊界感還需要不斷探索,如何建立好自己的邊界界限還需要學習。
挺有趣的一件事是她活在自己的戀愛想象中,或許這也是曾經(jīng)會在晚上哭到停不下來而對方卻毫無知覺甚至該睡覺該干嘛干嘛的緣故吧。對方的行為是一部分原因,但她總要學會長大,某些時候“過于不講理”誰又能一直哄下去呢?偶爾情緒上頭是正常的,但冷靜下來也要漸漸學會體諒對方。只是不想假想中的體諒了,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的同時也想聽對方的真實想法。心與心的交流才會讓兩個人深度鏈接。以后要自己多哄哄自己啦,哪里能過于希冀別人呢?
想明白這些事便是一種成長,對時間和計劃的執(zhí)念或許是由于小時候經(jīng)常做計劃吧,做了計劃就要嚴格執(zhí)行是她的信念,哪怕到外婆家大家都在熱鬧時她也要完成計劃中的作業(yè),哥哥說她不懂得靈活變通,她卻覺得如果計劃隨時可以更改,計劃的用處何在呢?或許就是憑著這股執(zhí)拗勁才能有現(xiàn)在的一些成績。
相處是沒法避免矛盾的,以后如果每天都在一塊更是,有情緒是正常的,或許有些問題沒法解決,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折磨彼此,一次又一次就事論事的想通,下次再循環(huán)往復,沒什么一勞永逸。只是向往著“所謂一起,就是一起面對一切”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