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韓信的命名術

番外春秋三

韓信的命名術 南帝王重陽 4529 2021-10-20 18:43:28

  由于周朝分封制的副作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這個時期也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學者,形成了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景象,爭奇斗艷,盛況空前。這時候可謂是中國文化鼎盛時期之一。比如,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千余年的儒家就是春秋時期孔夫子開創(chuàng)的學派,更有道家、醫(yī)家、陰陽家、墨家、名家、兵家、縱橫家、雜家、法家等等,不一而足。細心察看就會發(fā)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的諸子百家很多出生貴族。比如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學派主要創(chuàng)始人。他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人,做過周朝史官??鬃釉蚱鋯柖Y,后退隱,著《道德經》;孔子,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少貧賤,成年后做過管糧草和畜牧的小官。后聚徒講學,首開“私學”之風,曾任魯司寇;孟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受業(yè)于子思門人。周游齊、宋、滕、薛、魏等國,做過齊宣王客卿,后不見用,退而著述以終。

  由此可見,許多的諸子百家創(chuàng)始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的命運,少時做官或貴族,然后四處宣揚自己的學說,能被國君賞識就留下來做官,推行自己的學說;不被賞識,便閉關撰寫著作。那么為什么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很多出身貴族呢?

  首先,這個時候,鐵器和牛耕被推廣使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這導致了經濟上原有的土地國有制瓦解,進而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轉變。經濟的變化繼而引起政治和文化的變革。周朝現(xiàn)行的分封制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fā)展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向中央集權過渡。原有的分封宗法等級制度瓦解,士作為原統(tǒng)治層中最底層的階層空前活躍。同時,孔子首創(chuàng)私學,教育下移,打破了貴族教育壟斷,使得學術交流成為可能。社會大變革,各國君主紛紛招賢,也為諸子百家提供了社會環(huán)境。因此,這個經濟政治文化整個變化的大時代之前,一直都是貴族教育,普通百姓是不能夠收到教育的,自然也很難有形成學說、學派的能力。周朝的貴族和官員,自幼接受系統(tǒng)的文化教育,飽讀詩書,多才多藝,精通六藝。各諸侯國的士大夫,同樣承襲了周朝的文化,薪火相傳,父子承襲。但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天下突然大亂,王室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諸侯之間征伐四起,王朝禮崩樂壞。這時候擁有豐富知識的士大夫們,開始對這個朝廷重新反思。由于他們處于不同的位置,處于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境遇,自然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原的儒家,從先賢的學說中汲取營養(yǎng)

  秦惠王,又稱秦惠文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

  公元前356年,生于秦都櫟陽(今陜西省富平縣)。

  秦惠王7歲,隨父秦孝公從櫟陽遷都咸陽。

  大約在秦惠王11歲的時候,觸犯商鞅的新法禁條,被商鞅處罰。由于嬴駟是太子,不能處罰,于是罰其監(jiān)護人老師,公孫賈臉刺字,嬴虔被割鼻。當然了,十來歲的小孩懂什么,肯定是有人為了反對新法,估計教唆嬴駟犯法的。秦惠王18歲,父秦孝公去世,繼位為秦國國君。繼位的時候,秦惠王當時的稱呼是秦惠文君。秦惠文君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秦惠文君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于是,秦惠文君便以謀反之罪逮捕商鞅。商鞅在出逃秦國之時戰(zhàn)死,秦惠文君將商鞅尸身車裂示眾,并族滅其家。秦惠文君以公子虔誣告商鞅查實無證據為由,又鏟除了公子虔等老貴族的勢力。18歲的嬴駟,手段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

  秦惠王23歲,任命魏人公孫衍為大良造,繼承孝公遺志,東進攻魏。接下來,秦國連年對魏國征戰(zhàn),攻取陰晉、汾陽、蒲陽等地。

  秦惠王25歲,魏國派出傾國之兵,欲收回被秦國占領的河西地區(qū)。秦惠王派公子卬與魏軍交戰(zhàn),俘虜魏將龍賈,斬首八萬。從此,魏國再也無法與秦國爭奪河西。

  秦惠王26歲,在秦國事實占領河西,并且無法奪回的情況下,魏國與秦國簽署條約,魏割讓河西之地,秦國完全占據河西之地。

  秦惠王27歲,太子嬴蕩出生,母則是惠文后。惠文后是魏國人。

  秦惠王28歲,張儀來到了秦國,任命張儀為客卿。張儀和公孫衍政見不合。魏惠王割讓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賄賂公孫衍,于是公孫衍向秦惠王獻策,趁秦魏暫時和好之機,進攻別的國家。張儀指責公孫衍顧私利而忘公義,讓秦國進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實屬誤國之舉,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緩過勁來全力攻秦,秦國恐怕就很難對付了。秦惠王接受了張儀的建議。公孫衍遭到排斥,離開秦國出走到母國魏國,擔任將軍,開啟了一生對抗秦國的生涯。公孫衍離開秦國后,命令公子華和張儀取魏國蒲陽。占領蒲陽后,張儀獻策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理由是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地寬厚,魏國將以禮相報。秦惠王采納了張儀之策。魏國因此就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因攻,秦惠王設立相國之職,位居百官之首,任張儀為相。

  秦惠王29歲,討伐義渠,在義渠設縣,義渠君稱臣。

  秦惠王31歲,改“公”稱“王”。從此,秦惠文君改稱為秦惠文王。秦惠王是秦國第一個稱王的國君。這一年,兒子嬴稷出生,母羋八子。羋八子是楚國人,出生于楚國丹陽(在今HUB?。?,是電視劇《羋月傳》的原型。

  秦惠王34歲,第一次合縱攻秦聯(lián)盟在組建。一年前(前323年),在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lián)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史稱“五國相王”。秦惠王派張儀去魏國游說,目的是瓦解合縱。

  秦惠王38歲,公孫衍登上魏國相位,第一次合縱攻秦聯(lián)盟成立,推楚懷王為縱長,魏、趙、韓、燕、楚五個國家組成聯(lián)軍出兵攻打秦國。秦惠文王派庶長樗里子破五國聯(lián)軍于修魚,斬首八萬,中原各國大為震恐。第一次合縱攻秦聯(lián)盟隨機破裂。

  秦惠王39歲,張儀說服魏襄王參加秦國主導的連橫,回到秦國,秦惠王再次任張儀為相。秦惠王40歲,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秦惠王想出兵攻打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并恐怕韓國可能會前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不休,張儀主張應先攻打韓國,司馬錯主張應先攻打蜀國。秦惠王采納司馬錯之策,派張儀和司馬錯出兵救援巴國,趁機吞并了蜀國。張儀貪圖巴國的富饒,又吞并了巴國,擒獲了巴王,設立巴郡、蜀郡。秦國盡取巴蜀之地。秦國吞并蜀國以后,國家版圖更加遼闊,實力更加強盛而輕視周圍各國。

  秦惠王43歲,遣張儀赴楚,。張儀用商於六百里激怒楚懷王,楚懷王出兵攻打秦國,秦國在丹陽大破楚軍,奪取楚國漢中。

  秦惠王45歲,再次遣送張儀赴楚,圖謀楚國黔中。這一年,秦惠王在咸陽秦宮病逝。

  這就是秦惠王的一生。秦惠文王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在擴疆拓土上,為秦國做出極大的貢獻。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最后拼圖,馬**與干肉

  戰(zhàn)爭,一直以來都是國力的較量,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時的冷兵器戰(zhàn)爭,決定一場勝負的除了兵員、戰(zhàn)將、謀略、馬匹、兵器等因素外,物資也是一部分。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有時候決定一場戰(zhàn)斗勝利的很可能就只是一個小小的肉餅或者一瓦飲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中,自馬**與干肉作為軍糧后,才開始對北方威脅如匈奴等有了最大的優(yōu)勢。趙武靈王

  戰(zhàn)國時期,中原各國一直尊崇周禮,服飾上面也是寬衣大袖,盡顯雍容華貴之風。然在打仗的時候就不顯得那么方便了,就單兵戰(zhàn)斗程序來講,每次戰(zhàn)斗都會有一個撩衣的動作,也許在中原各國中這是大家都必然會經歷的一道程序式的動作,但在胡人塞外就不是這樣。趙武靈王在深入胡人部落刺探軍情的時候發(fā)現(xiàn),胡人禮儀簡單或者說是無禮儀,戰(zhàn)斗一起,毫無多余動作,就是殺敵,所以趙武靈王才有了胡服騎射的想法。古代戰(zhàn)爭

  在推行胡服騎射的過程中,趙武靈王到邊關勞軍,一則是勞軍,二則是探探胡人動向。到達邊關,守關將軍參見后,奉上酒囊,趙雍(趙武靈王,下同)咕嚕咕嚕一陣痛飲,想趙雍也是英勇之人,且在軍中,便毫無顧忌,“咦,怎的一股胡人馬奶味兒?”趙雍疑惑道,“稟君上,此正為胡人馬奶,其中多加了三分趙酒,就成了現(xiàn)在模樣”,“效用幾何?”趙雍也是知兵之人,此物于軍中出現(xiàn)也并非無緣無故,因此有這一問,“大好??!”守關將軍答道“塞外胡人來去如風,就是依靠這個東西,他們不像中原各軍,一到戰(zhàn)時就會帶上瓦罐炊具,輜重無數(shù),胡人作戰(zhàn),只需干肉幾塊,幾囊馬奶就可以連續(xù)四五天。騎在馬背山,吃喝拉撒全部解決,雖然不如中原禮儀,但是騎行如風,作戰(zhàn)迅速。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和胡人對戰(zhàn),他們可以聚散自如的原因。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但是當你進食修整的時候胡人又能聚攏兵力,靠的就是馬**和肉干,隨時保持戰(zhàn)備狀態(tài),隨時投入戰(zhàn)斗!”趙雍大為驚異,能有這事?!

  當趙雍回過味來的時候,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所以在推行胡服騎射之前率先在軍中推行馬奶與肉干,以此代替戰(zhàn)備軍糧,后來經過實踐證明,這一項改革為提升趙軍實力不止一個檔次。

  白起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zhàn)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zhàn)又殲滅韓魏24萬聯(lián)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zhàn)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zhàn)先例。大小70余戰(zhàn),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zhàn)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于鄢決水灌城淹死數(shù)十萬,攻魏于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zhàn)沉卒二萬,攻韓于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余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zhàn)國期間共戰(zhàn)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fā)生分歧,被王龁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白起的作戰(zhàn)指揮藝術,代表了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發(fā)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敵我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針對敵人發(fā)起進攻。如伊闕之戰(zhàn)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zhàn)中的掏心戰(zhàn)術,并附以水攻;華陽之戰(zhàn)長途奔襲。長平之戰(zhàn)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后分割包圍戰(zhàn)術,殲敵45萬,創(chuàng)造了先秦戰(zhàn)史上最大的殲滅戰(zhàn)戰(zhàn)例。

  發(fā)生戰(zhàn)爭就必然會出現(xiàn)死傷,那么那些士兵的尸體該如何處理呢?

  戰(zhàn)勝方肯定是會好好對待自己同伴的尸體的,甚至還可以被帶回家中交于親屬處理,讓這些英雄魂歸故里。然而如何處理戰(zhàn)敗者的尸體,那就需要看勝利者的心情是怎樣的了。心存善念的會在戰(zhàn)場附近挖一個大坑,讓這些尸體入土為安,而運氣的不好的,則會被棄尸荒野,成為野獸的食物。尸體

  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之外,古人們還有這一種獨特的處理尸體的方法,并且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筑京觀。所謂筑京觀,就是指將戰(zhàn)敗方的士兵尸體全部堆積在道路的兩旁,然后用土將這些尸體全部夯實,筑成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形土堆,以此方法來最大程度地炫耀軍功。筑京觀

  然而這種方法在后來就遭到了廢除,原因就是以此方法來處理尸體會對環(huán)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甚至還會發(fā)生瘟疫。為了避免傳染病的發(fā)生,統(tǒng)治者開始決定以火葬來代替土葬和“筑京觀”,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jié)省墓葬空間,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傳染病的發(fā)生。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處,村子里有白起臺、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跡。骷髏王廟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F(xiàn)骷髏王廟為清代所建,廟內塑趙括夫婦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