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空碼字,為了全勤,復制一下,后天回復更新。
情急之下,這中年男子便想要出手了。
可是學宮管理處的人可不慣著他們。
直接上前冷哼一聲:“學宮之中私斗,廢除修為,永世不得再入學宮,宴仲你可想好了?”
宴仲聞言,不得不停下了自己的行動,然后面色陰沉的看著那楚國青年男子:“可敢留下姓名?”
那青年哈哈一笑:“有何不敢,我是楚國熊槐,又待如何?”
呦呵。
這兩家都不是一般人啊。
宴仲,齊國姓宴的,多半就是那位晏嬰的后人了。
就是那位《晏子春秋》中的晏嬰。
能夠被稱為子,可想而知這位的修為。
多半也是圣人中人。
就是不知道這位晏子修的是那一道了。
至于這位熊槐,肯定是楚國王室的人了。
說實話,當王羽聽到熊槐名字的時候,心中還是忍不住震了一下的。
這為就是那個楚懷王了吧。
想到這位的身份,王羽不由的看了一眼魏無忌。
他有點搞不懂,這些王室公子為何都喜歡到處浪呢,真不怕別人直接干死你啊。
就算不弄死你,綁了你挾持一下你們的父王,那也是能撈到不少好處的。
魏無忌被王羽看的一愣。
“鴻漸兄,你看我作甚?”
王羽嘖了一聲:“無忌兄,難道你不知道這為熊槐的身份嗎?”
魏無忌很是奇怪的看了王羽一眼:“知道啊,不就是楚王之子嗎,怎么了?”
還怎么了?
王羽無語:“無忌兄,你們這些國君之子到處浪,就不怕死的嗎?”
魏無忌頓時明白了王羽的意思。
哈哈一笑:“鴻漸兄,你怕是忘了天子之令了吧?!?p> 天子之令?
什么玩意?
魏無忌看到王羽一臉茫然,就知道王羽不知道了。
直接解釋道:“天子曾經(jīng)召集天下諸侯國,頒布過一條法令,那就是諸侯國君之子在未接任國君之位時,任何他國之人不得加害,否則天下共討之。這下你明白了吧?!?p> 臥槽!
周天子居然還頒布過這樣的法令?
周天子是傻了嗎?
這些諸侯國早就把你當成傀儡了,你還下天子法令保護他們的兒子。
腦袋怕是被驢踢了吧。
你不應(yīng)該鼓勵他們亂殺一氣,你暗中蟄伏積蓄力量,然后一舉掃平諸侯,恢復你姬家天下嗎?
現(xiàn)在這種操作,王羽委實有點看不懂。
魏無忌似乎看懂了王羽的想法,淡然一笑:“你是不是覺得天子此舉有些昏愚。”
王羽點點頭。
“那你就錯了,天子此舉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高深之極?!?p> ?。???
高深之極?
你確定你不是在說反話。
“是不是理解不了?”
王羽點頭,他確實理解不了。
魏無忌面帶回憶的說道:“其實,一開始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樣的,可是后來父王告訴我,周天子此舉就連他都有些看不透,可是絕對不是昏招,因為自從頒布了這條法令之后,各諸侯國對天子的尊重比起以往可是要強了不少,甚至有很多小國已然開始了重新貢奉,你說奇怪不奇怪?”
王羽若有所思,照魏無忌所說,這周天子有幾把刷子啊。
能在這種情況下讓幾個小國重新開始貢奉,這已經(jīng)很了不得了。
要知道,天子的威嚴早就被幾大霸主給折磨的近乎沒有了。
竟然能夠扳回一些,這說明這一招很好用啊。
就是不知道周天子具體如何操作的了。
不過,不管如何操作,各大諸侯國都要領(lǐng)這一個情。
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兒子老是被人刺殺。
王羽也想不通周天子這一招的厲害所在,不過這不重要,暫時放在一邊。
現(xiàn)在看戲才重要呢。
熊槐這話說的可是一點都客氣,把那宴仲氣的又不輕。
而且說實話,晏子的后人并不比一國的公子來的差了。
宴中臉色陰沉的看著熊槐:“熊槐是吧,既然學宮之內(nèi)不允許私斗,可有膽跟我爭鳴一番,讓我見識一下楚國國君之子的風范?!?p> 熊槐又如何會膽怯,直接應(yīng)道:“正合吾意,待我弟從爭鳴臺上下來之后,我們便往爭鳴臺上走一遭便是。”
宴仲臉陰欲滴:“不怯戰(zhàn)便好!就讓我看看區(qū)區(qū)蠻夷有何道理可言?!?p> 熊槐直接一笑,無視了宴仲的譏諷。
好在此時爭鳴臺上那位開始了自己的道理印證。
此時臺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明傳千古的屈原。
熊槐之所以說屈原是他的弟弟,那是因為屈原也是楚國王室之后。
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故此才稱其為弟弟。
當然這是族弟之稱,并非是親弟弟。
不過兩人關(guān)系自幼便好,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至于說為什么要到稷下學宮借助學宮的爭鳴臺開竅修煉,主要還是因為順路。
本來屈原就想到稷下學宮這個圣地學習一番,兼之在路上的時候靈感大發(fā),定下了自己的道路,故此也就順便借用一下學宮的爭鳴臺開竅了。
此時在爭鳴臺上的屈原已經(jīng)調(diào)整好了,直接開始了自己的道理印證,引動天地異象。
開口便是天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shù)?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
隨著屈原一句句的吟誦天問,那股欲究天地萬象之理,存亡興廢之端,賢兇善惡之報,神奇鬼怪之說的追問精神開始逸散開來。
其中散發(fā)出來的意境頗有整齊百家、是正雜說之韻味。
正合了那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正是一個求道者的完美展示。
這便是屈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