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一滴水的遇見

第55章 海中之霸:板足鱟

一滴水的遇見 作家79AgKu 2877 2021-12-30 08:35:55

  志留紀還有一種代表生物,就是海洋霸主板足鱟。

  板足鱟之前,統(tǒng)治海洋的是頭足綱類中的角石。

  頭足綱分為鸚鵡螺亞綱、桿石亞綱、菊石亞綱、鞘形亞綱四個亞綱,角石在鸚鵡螺亞綱下。

  經(jīng)過幾千萬年,頭足綱進化出了外殼,再后來逐漸成為了奧陶紀海洋中的霸主,這就是角石(平殼鸚鵡螺),可以理解為直殼的鸚鵡螺。角石的體管有的在身體中央有的不在。

  后來角石中的有些種類進化出了卷殼的鸚鵡螺,鸚鵡螺的縫合線類似于角石一般都很簡單平滑,隔板也是平面的,體管在身體中央。

  角石主要生活在奧陶紀時期。它首次出奧陶紀中期,并且在此期間的某些地方是動物群中相當普遍的組成部分,在奧陶紀--志留紀的滅絕事件之后,受大滅絕影響最嚴重的是以角石為代表的軟體動物,局限的生活環(huán)境讓它們失去了奧陶紀海洋霸主的位置,體型越來越小,由原來的數(shù)米長迅速退化到分米長的物種。

  但是,與角石類生物競爭了超一千多萬年的一類節(jié)肢動物,憑借高超的游泳技巧,在大滅絕中找了生存的機遇,他們就是板足鱟,又稱海蝎。

  板足鱟在奧陶紀初期(4.88億年前)出現(xiàn),到二疊紀末(約2.51億年前)絕滅,繁衍興盛了近2億年,統(tǒng)治海洋長達4000萬年。板足鱟是螯肢動物的先驅(qū),也是現(xiàn)代蜘蛛、龍蝦、蜱的祖先。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板足鱟家族應該是寒武紀出現(xiàn)的、類似“科氏驚異蟲”的邊沿動物演化而來。板足鱟頭胸甲較小,腹部分節(jié),前7節(jié)組成前腹部,具附肢,后5節(jié)組成后腹部,無附肢,具尾劍,因最后一對步足呈板狀故名板足鱟,用以游泳。腹部有6對書鰓。

  角石的迅速衰落,讓板足鱟迅速登上了食物鏈頂端的位置,并且快速演化。在奧陶紀末期,巨型羽翅鱟體長就已經(jīng)超過1米,第三對附肢特化成了長有長刺用于狩獵的捕食肢,但還是會面臨被房角石擊殺的危險。

  進入志留紀之后,板足鱟進化加快,翼肢鱟的體長可達2.3米,并具有更發(fā)達的復眼和更快的游泳速度,第五對附肢演化成了用于劃水的槳,并將前輩留下的捕食鉗發(fā)展壯大,最前六節(jié)背節(jié)是分管呼吸的腮和生殖器官,成為了志留紀海洋中最恐怖的生物。強大的游泳能力讓板足鱟很快就在全球分布,無人可比的霸主地位使板足鱟快速演化,出現(xiàn)了龐大的種群,甚至不同物種之間的板足鱟也存在捕食關系。

  志留紀板足鱟的化石記錄多集中于勞俄古陸及其周邊地區(qū),而在廣大的岡瓦納大陸及周邊很少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岡瓦納大陸是泛指曾分布在南半球的一個超級大陸,在4億多年前,該大陸包括了中國的華南板塊。但隨著多種板足鱟化石在華南板塊的發(fā)現(xiàn),岡瓦納大陸及其周邊可能也存在著繁盛的板足鱟類群。

  板足鱟類生物曾經(jīng)是統(tǒng)治著志留紀晚期和泥盆紀早期海洋的頂級掠食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競爭對手開始逐漸出現(xiàn)。

  在志留紀末期,有頜魚類開始出現(xiàn)。后來,巨大的盾皮魚開始統(tǒng)治這片海域,迫使其他海洋生物適應、逃離或滅亡。在有頜魚類崛起不到1000萬年,海蝎家族遭到了有頜魚類的趕盡殺絕。

  不過在奧陶紀時期螯肢動物的一個分支上了岸。一部分海蝎放棄了海洋中的斗爭,靠著葉腮狀的腿部呼吸器官和可以爬行的肢體,前往陸地,這類節(jié)肢動物后面逐漸演化成了蛛形綱動物,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蜘蛛等節(jié)肢動物,而蝎子則可能與海蝎的親緣關系更遠一些。

  在志留紀到泥盆紀,一種兩棲古蝎似乎重現(xiàn)海蝎家族在海洋曾經(jīng)的輝煌,靠著一對大螯鉗和毒刺在陸地喪掀起血雨腥風。但沒想到,昆蟲出現(xiàn)了,螯肢動物再度被碾壓。

  這時的螯肢動物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外有脊椎動物和昆蟲的雙重碾壓,內(nèi)則是身體結(jié)構(gòu)的原始化。所幸它們又找到了生存的方法,潛伏在地穴下,將螯肢改成毒牙、腹部其他多余結(jié)構(gòu)改成分泌蛛絲紡績器。到白堊紀早期開始,昆蟲成了蜘蛛取之不盡的食物。

  成王敗寇,無可奈何,但螯肢動物卻能在一次次打擊中重生,不得不慨嘆厲害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