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崇禎懾寰宇,不用黑科技

第四十二章 俠商汪汝淳

  微胖老者聽到周圍議論,滿意地點點頭,起身結賬。

  便搖搖擺擺出了松風茶樓。

  這老者名叫汪汝淳,字孟樸

  徽州歙縣人,萬歷元年生。

  今年已經(jīng)五十五歲了。

  李之藻向朱由檢推薦的人便是汪汝淳。

  朱由檢之所以知道汪汝淳。

  是作為穿越者的他,后世讀到過汪汝淳寫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

  這可以說是明代人寫的關于毛文龍敵后抗金的第一線報道,第一手資料。

  作者汪汝淳是親自到了皮島,并且長時間停留,對東江抗金情形有深入了解,才能寫得如此詳盡。

  但很長一段時間里,現(xiàn)代人雖然讀到《毛大將軍海上情形》,卻并不知道其作者汪汝淳究竟是何許人。

  逃去彎島的歷史學家李光濤因為仇視毛文龍,憑空妄斷汪汝淳是毛文龍的門客。

  既然是門客所寫,那毛大將軍一文自然就是對毛文龍的美化粉飾之辭,以此試圖否定貶低《毛大將軍海上情形》的史料價值。

  另一歷史學家王某翰則不但盲從李光濤的斷言,言之鑿鑿說李光濤的說法甚確。

  還想當然附會出汪汝淳是毛文龍杭州同鄉(xiāng)。

  而實則汪汝淳和毛文龍并無任何利益關系,更不是什么同鄉(xiāng)。

  他出身于徽商大族,家族豪富。

  有秀才功名。

  但考中秀才之后,卻并不以科舉為事。

  而是游走四方,興之所至,任意而為。

  有利可圖時,也經(jīng)商取利。

  遇到意氣相投,志趣相關的朋友,則也不吝金錢,加以資助扶持。

  有俠商之名。

  汪汝淳和李之藻等西學人士結識,并出資贊助出版多本西學翻譯著作,就是如此。

  汪汝淳冒風破浪,渡海到皮島考察,秉公直言,更是如此。

  不但汪汝淳有俠商之名。

  他的弟弟王汝謙,是一個大鹽商,在鄉(xiāng)里也有俠義之稱。

  凡是親戚鄰里有窮困危難,前來求助。王汝謙都會慷慨解囊。

  以上關于汪汝淳的真實身份和家族背景,是另一歷史學家胡某平在某宗教文化學刊上發(fā)表。

  是研究明末西學的順帶產(chǎn)物。

  因此以往那些研究明末政事戰(zhàn)事的學者看過此文的不多。

  朱由檢穿越前也并未讀到過,所以他對汪汝淳的了解,也就僅限于知道他是《毛大將軍海上情形》的作者。

  聽李之藻介紹之后,朱由檢才知道,這汪汝淳真實身份是徽商,又是儒生,精通愛好西學,親歷過東江軍民的疾苦,又性喜奔走冒險。

  像汪汝淳這樣集多重身份于一體的人物,對朱由檢來說,簡直是太寶貴的人才。

  他頭疼的就是民間輿論問題。

  本來想等到馮夢龍、凌濛初、陸云龍、柳敬亭、張岱等通俗小說家、說書高手、戲曲組織者的超豪華陣容,到京城之后,再重拳出擊,集群發(fā)力。

  但這些人到京城,少說也要等四十天的時間。

  遠水解不了近渴。

  他現(xiàn)在就需要有人能幫他運作。

  而這事情靠錦衣衛(wèi),靠東廠,靠太監(jiān)那只能適得其反。

  要找文官,也有諸多不便。

  現(xiàn)在李之藻給他的推薦的汪汝淳,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的最合適人物。

  所以朱由檢才情不自禁,大喜若狂。

  果然。

  朱由檢和汪汝淳見面后。

  汪汝淳對皇帝交代的任務,二話不說就接受了。

  他交游廣泛,經(jīng)歷眾多,財力雄厚,三教九流各階層都有人脈,同時又有對邊軍疾苦,后金兇殘的切身認識。

  這件事情操辦起來,對他而言,并無多少難度。

  松風樓的戲班子是他找來的。

  劇本也是他策劃,一個時辰里就找文人潤色完的。

  這出戲的內(nèi)容,也都有據(jù)可查。

  其中最核心的遼東巨商李玉山,家財被建虜搶掠干凈,自殺而死的事情。

  還是他在皮島時,曾經(jīng)去過后金統(tǒng)治區(qū)的朝鮮人用筆談的方式告訴他的。

  包括在遼東前線廝殺過的老兵,也是他聯(lián)系過來的。

  他當然不會只把力量用在松風樓一個地方。

  類似的一幕幕在京城各個茶樓,酒館,甚至露天茶攤,戲臺上發(fā)生。

  汪汝淳為此當然出了錢,但也不是太多。

  他聯(lián)系和召集的這許多人,尤其是在京城的遼東老兵和難民,不少人都曾經(jīng)受過他的資助。

  一聽他的要求,就主動要求參與。

  而且這些老兵和難民也都知道,這事情和他們的切身利益,和遼東父老的利益密切相關。

  所以心甘情愿去做。

  過去他們出于義憤,自發(fā)呼吁,但力量分散,沒有人統(tǒng)籌,往往也是白費力氣。

  而現(xiàn)在有人把他們組織起來,一起配合,又聽說是皇帝支持,自然干勁十足。

  就這樣,不過兩三天的功夫,京城街頭巷尾的輿論就被扭轉。

  只要有人談起皇帝廷杖錢士升一事,旁邊的人就紛紛說,打得好。

  這些只會空談仁義,誤國害民的家伙,就該這么打。

  民間富豪,整日里美酒美食,山珍海味,營造園林,豢養(yǎng)歌姬戲班,出入青樓,孌童美婢不離左右。

  哪一件不是揮金如土。

  大家有目共睹!

  國家要多征收點稅,就叫苦連天,控訴苛政了?

  陛下自己含辛茹苦,極力簡樸。要他們出些錢,有什么不對?

  更有明理者說道,如今看來,我大明現(xiàn)在種種困境,全都出在“省錢”兩個字上。

  為了省錢,壞了多少事情。

  到頭來又何嘗省錢?不過是讓耗費的錢十倍百倍增長上去。

  若再這樣因循下去,大明便真是岌岌可危了。

  當初,建虜老奴作亂,薩爾滸之役。

  為了省錢,拼命催促提前出軍,結果一敗涂地。

  若是不省這些錢,把住要害,大軍準備齊全,建虜又豈能翻出天去?

  后來又是為了省錢,不愿意用熊廷弼之策,結果丟失遼沈。

  再而后又為了省錢,不愿意支援東江毛帥,白白浪費數(shù)十萬仇恨建虜?shù)倪|民力量。

  再這般省下去,我大明真要被省沒了。

  與其這般長期拖延消耗,何如扎扎實實估算一下以絕對優(yōu)勢消滅建虜,究竟要投入多少金錢。

  以我大明之疆土人口,豈有真拿不出這筆錢的道理?

  豈有人力物力真敵不過占據(jù)一隅的建虜?shù)牡览恚?p>  若論野戰(zhàn),我大明軍隊在國初也曾經(jīng)野戰(zhàn)無敵,把曾經(jīng)橫掃天下的元寇打得屁滾尿流。

  豈有幾次野戰(zhàn)失敗,便永遠害怕野戰(zhàn),回避野戰(zhàn)的道理?

  只需下定決心,提供足夠錢財物資,嚴格訓練軍隊,集中優(yōu)勢兵力,以多擊少,豈有不能野戰(zhàn)的道理?

  天下人齊心協(xié)力,一鼓作氣把建虜滅了。

  那時什么錢沒有?

  收益的還是百姓。

  這般為省錢,不肯加稅,拖延下去,受害的還是全天下的百姓

  旁聽之人,也都紛紛點頭,覺得有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