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潑李靖臟水,截胡金剛琢!
確定要比拼變化之術后,孫悟空信心滿滿,放聲長笑。
“俺老孫去也!”
他將金箍棒捏成繡花針,塞進耳內,緊接著身形一轉,便化作一道清風消失在原地。
見其模樣,竟是絲毫不擔心手底下那些猴子猴孫的安危。
楊戩臉上的笑容越發(fā)燦爛。
他知道,孫悟空這是相信自己。
于是乎,他并不急著尋找孫悟空的蹤跡,而是把頭一抬,望向遠處正在云頭觀戰(zhàn)的托塔天王李靖。
“李天王,本君與美猴王賭斗,沒有分出勝負之前,你絕不能傷他猴子猴孫半根汗毛?!?p> “否則……”楊戩目光冷峻如電:“本君必讓你血債血償!”
聞言,李靖瞪大了眼睛,氣得渾身直哆嗦:
“二郎神,你竟然為了一群毛猴,威脅于本王?”
“簡直豈有此理!”
李靖暴跳如雷,可楊戩根本不做理會。
發(fā)出警告之后,他睜開天眼,細細掃視整座花果山。
既然是賭斗變化之術,那孫悟空就絕對不會逃跑。
他必定變化成了某種事物,隱藏在偌大的花果山中。
這是兩人之間的默契。
果然,片刻之后,楊戩的天眼便發(fā)現了孫悟空的蹤跡。
他變成了一只拳頭大小的麻雀兒,落在山腰的一顆松樹枝上,完全沒有半點妖氣。
若不是楊戩的天眼,恐怕只有請出照妖鏡才能發(fā)現端倪。
楊戩微微一笑,收起三尖兩刃刀,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只餓鷹,抖開翅膀撲了上去。
孫悟空見蹤跡暴露,也不著惱,當即嬉笑一聲,嗖的飛上天空,變作一只雨燕沖天而去。
雨燕速度極快,老鷹追之不及。
楊戩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又變作一只游隼,鉆入云霄追了上去。
兩人變作鳥兒,在云中追逐了一陣。
眼看游隼就要追上雨燕,孫悟空一個俯沖,扎進了山澗溪流之中,變作一條鯉魚,沉入水草淤泥不見了蹤影。
楊戩追到澗邊,看不到雨燕的身影,知道孫悟空必然變成了魚蝦。
他成竹在胸,微微一笑。
以孫悟空的毛猴性子,在水中絕對藏不了多久。
于是,他變作一只鸕鶿,悄然站在岸邊等著。
鸕鶿就是魚鷹,專門克制魚蝦。
果然,片刻之后,孫悟空便沉不住氣,在水底緩緩嬉游起來。
楊戩看見動靜,嗖的沖上前去,鳥喙如閃電般啄下!
孫悟空避之不及,一個鯉魚打挺竄出水面,又變作一條水蛇鉆進了岸邊的草叢中,再次消失不見。
“美猴王,你逃不掉的!”
楊戩游刃有余,化作一頭貍貓,靈巧的追了上去。
兩人一追一逃,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接。
凌霄寶殿中。
玉帝等人看著水鏡中的畫面,有些傻眼,不知道說什么好。
這兩個家伙,是在表演才藝嗎?
南海觀世音有些急了,埋怨道:
“這二郎神也太不曉事,放棄大好優(yōu)勢,非要和妖猴賭斗變化之術!絲毫不顧平叛大局!”
她之所以這么熱心,從南海珞珈山趕到天庭,就是因為降服孫悟空關系到佛門布局西游的大計,不容有半點差池。
想到這里,觀音大士主動開口道:
“二郎神已經將妖猴困住,只是不曾擒拿,貧僧如今助他一功,且拿住那妖猴再說?!?p> 老君聞言,問道:“菩薩準備怎么襄助二郎神?”
觀世音道:“貧僧將楊柳玉凈瓶拋下去,打那妖猴,即便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踉蹌,教二郎神好去拿他?!?p> 老君笑道:“你這凈瓶能容四海之水,卻不是個砸人的寶貝,還是等我老君來助他一功。”
說罷,老君捋起衣袖,從左膊上取下一個白森森的圈子,說道:
“這件兵器,名為金剛琢,乃是錕鋼摶煉,被我用還丹點成,養(yǎng)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除了套取法寶和兵器,拿來砸人也正合適?!?p> 簡單介紹之后,老君將金剛琢往下界一摜。
咻!
那寶貝滴溜溜化作一道白光,徑直朝花果山的方向砸去。
花果山中。
楊戩和孫悟空斗到激烈處,正變化成兩頭斑斕猛虎,撕打在一起。
兩人都沒有施展法力,完全靠肉身廝殺。
見到從天而降的金剛琢,楊戩眼睛一亮,終于來了。
眼看金剛琢就要擊中孫悟空。
不等其反應過來,楊戩當即變回人形,沖天而起,擋在孫悟空上方,用肉身硬抗金剛琢一擊!
鐺!
楊戩被金剛琢打了一個踉蹌,幾乎跌落云頭。
這時候,一道白影閃過,早已隱藏在暗處的哮天犬竄了出來,一口將金剛琢吞入腹中!
身為大道法則之軀,哮天犬的格位等同于圣人。
只一瞬間,老君便失去了金剛琢的感應。
他畢竟只是圣人的分身,無法和真正的圣人格位相比。
“李靖!我與美猴王公平賭斗,你竟敢背后偷襲!”
楊戩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怒發(fā)沖冠,招出三尖兩刃刀,指著李靖所在的方向怒斥道:
“這種卑鄙小人的行徑,對我楊戩而言不是幫助,而是奇恥大辱!”
李靖一臉懵逼,半天沒反應過來。
我背后偷襲?
我特么什么都沒干好不好!
“休要狡辯!”
楊戩完全不給李靖解釋的機會,大義凜然道:
“你若再敢出手,破壞我和美猴王的公平比斗,我必殺你而后快!”
楊戩當然知道金剛琢不是李靖的法寶。
可天庭那位老君是圣人的分身,他現在還不能直接針對,所以,直接把臟水潑到了李靖身上。
他第一時間表達憤怒,把金剛琢定性為背后偷襲,老君自然不好意思出面澄清。
此舉,既能刷孫悟空的好感,又能昧下金剛琢這件頂尖法寶,還能順手惡心李靖一把。
簡直就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