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五十三集 金刀歸宗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9836 2024-02-27 14:49:12

  齊國故地,兗州鄙野。

  慕容德勸降不成,便即動武。遂派慕容鐘率二萬步騎前往攻打齊郡,大敗避閭渾軍。

  燕軍大勝,進據(jù)瑯邪。徐、兗兩州十多萬人歸附,從瑯邪而北,有四萬多人前來迎接。慕容德?lián)]軍前進攻打莒城,守將任安不敢抵敵,棄城逃跑。

  慕容德入據(jù)莒城,使潘聰鎮(zhèn)守,乃引大軍來攻廣固,并親撰檄文,傳發(fā)到青州各郡,說欲吊民伐罪之義。

  避閭渾聞說慕容德軍將要親來,遂欲堅壁清野,將城外八千多戶遷進廣固以自守。

  各郡接到檄文后,爭向慕容德投降。避閭渾恐懼至極,遂棄廣固城,帶妻子投奔北魏。慕容德率領燕軍遂入廣固,并派射聲校尉劉綱追趕,在莒城誅殺避閭渾。

  由此慕容德占據(jù)青州,欲以廣固為基,掃平齊魯之地,復興燕國大業(yè)。

  鏡頭轉換,按下齊魯,復說涼州。

  涼王呂光因西秦主乞伏乾歸數(shù)度反復,遂親率軍出征,聯(lián)合呂延、呂纂舉兵伐之。西秦群臣聞訊大懼,皆奏請東走成紀,以避涼王兵鋒。

  乞伏乾歸不從眾議,慨然說道:夫軍之勝敗在于巧拙,不在眾寡。今呂光雖然兵眾,而無法度,其弟呂延、呂纂皆是勇而無謀之輩,不足懼也。其精兵盡在呂延手中,若我將呂延擊敗,則呂光走投無路矣。

  于是不走,安排拒敵之策。

  呂光引軍長驅直入,遣其弟太原公呂纂攻打金城,天水公呂延攻打臨洮、武始、河關,一路勢如破竹,盡皆克之。

  乞伏乾歸引大軍伏于河關城外,復使部兵扮成百姓,進城哄騙呂延兵眾:伏乞乾歸聞將軍兵到,其部眾盡皆潰散,已奔成紀去矣!

  部將以此言回報,呂延信以為真,欲將輕騎前往逐之。

  司馬耿稚勸諫:乞伏乾歸勇略過人,豈肯望風自潰?且來告密者視高色動,殆必有詐。公宜整陣而前,使步騎相屬,俟諸軍畢進,然后擊之,則無不克。

  呂延說道:此事是實,公何必多疑如此?

  于是引五百輕騎前往追之,與乞伏乾歸伏兵在河關城外相遇。

  乞伏乾歸縱馬揮刀而進,與呂延兩下交鋒,戰(zhàn)不數(shù)合,呂延不敵,欲走無路。乞伏乾歸大喝一聲,將呂延斬于馬下,余眾盡皆潰散。

  呂光聞報呂延戰(zhàn)死,引兵走還姑臧不出。追問敗因,不由遷怒于副將沮渠羅仇。

  字幕:沮渠羅仇,張掖盧水胡人,匈奴沮渠王之后,世為部帥,被涼王呂光拜為尚書。

  因見呂延中伏身死,三河太守沮渠羅弼對兄長羅仇說道:主上呂光荒耄,聽信讒言,軍敗弟死,正其猜忌智勇將佐之時。呂延輕敵自陷,我兄弟必不被呂光見容,遷怒我等。

  沮渠羅仇:如此怎好?

  沮渠羅弼:不如趁此勒兵以向西平,出出苕灌,奮臂一呼,則涼州不足平定也。

  沮渠羅仇:我家世以忠孝著于西土,寧使人負我,我不忍負于人。

  于是不從其弟之言。已而呂光果然聽信諂言,遷怒于羅仇,將其兄弟一并斬殺。沮渠羅仇兄子名喚沮渠蒙遜,雄杰而有策略,扶兩位伯父靈柩以歸,有族人萬余人送葬。

  沮渠蒙遜哭謂族人:涼王無道,多殺無辜。今我二位伯父無罪而見誅,情何以堪!某欲與諸公雪我伯父之恥,兼復祖宗之業(yè),爾謂何如?

  眾族人聞而大嘩,皆愿聽從。

  沮渠蒙遜遂與諸部落結盟起兵,聚族眾二萬余人,攻克后涼臨松郡,屯據(jù)金山。其兄沮渠男成聽到蒙遜起兵,也聚數(shù)千人屯扎樂涫,進攻建康郡。

  于是推舉郡守段業(yè)為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改年號為神璽,以張掖為國都,史稱北涼。沮渠男成被段業(yè)命為輔國將軍,委以軍國重任。

  沮渠蒙遜聞知,亦率眾投歸段業(yè),被委以鎮(zhèn)西將軍。

  段業(yè)曾在后涼時任著作郎、尚書,博涉經史,本有異志,故此乘亂擁眾自立。隆安三年,段業(yè)即涼王位,改元天璽,以沮渠蒙遜為尚書左丞。

  隆安五年四月,段業(yè)忌憚沮渠蒙遜武勇謀略,免其張掖太守之職,由門下侍郎馬權取代。沮渠蒙遜不滿,再次起兵,先用計除掉馬權,又施計使段業(yè)錯殺其兄。

  輔國將軍沮渠男成復又利用此錯案進行鼓動,群臣憤泣。

  沮渠蒙遜至氐池迅速聚兵萬余,北涼鎮(zhèn)軍將軍臧莫孩率部來投,羌、胡也起兵擁戴。蒙遜適時率軍直達張掖,置段業(yè)于眾叛親離之下殺之。

  段業(yè)既死,尚書右丞梁中庸等推舉沮渠蒙遜就任涼州牧、張掖公,改元永安,后改稱涼王,史書亦稱北涼。

  北涼初建,處在后涼、南涼、西涼四面強鄰壓境之中,形勢險惡。

  為鞏固政權,沮渠蒙遜重用漢族人士治國,整頓內政。首先輕徭薄賦,令民專功南畝,同時放寬刑罰,賑恤災荒,檢查失政,嚴督官司吏,勸課農桑,以期明設科條務盡地利。其次聚賢納士,凡有治國用兵才能者,不拘其民族身世,均予擢任重用。不因小過害賢,不因降將不用。敵國降將如楊統(tǒng)、張穆、焦郎、文支等,也參掌樞要,專鎮(zhèn)一方。

  蒙遜執(zhí)政,提倡儒學,對涼州舊臣有才望者咸加禮用。敦煌人闞骃博通經傳,聰明過人,沮渠蒙遜拜其為秘書、考課郎中,令點校經籍,刊定諸子三千余卷,加奉車都尉。

  敦煌人劉昞曾在西涼李嵩時為儒林祭酒,從事郎中,沮渠蒙遜拜其為秘書郎,專管注記,在京城建造陸沉觀,供其居之,學生數(shù)百,月致羊酒。

  其后更拜敦煌人宋繇為尚書吏部郎中,委以重任。還有張湛、索敝、陰興、宗欽、程駿、程弘等大批著名學者,云集張掖,都給予殊榮,使各得展其長。

  永安三年,北涼經過生聚教訓,國富兵強,府庫充盈。沮渠蒙遜遂厲兵秣馬,派軍四出,對外進取,連戰(zhàn)連勝,扼制西涼呂光不敢向東爭地。

  又經八年休養(yǎng)生息,揮師南向,到永安十一年,一戰(zhàn)而擊潰南涼主力。

  南涼國主禿發(fā)褥檀在涼州立腳不住,只得引領部眾撤往樂都,以避北涼兵鋒。從此北涼大盛,囊括姑臧在內,枹罕以西至酒泉以東,大半個河西走廊廣闊地域。

  永安十二年,北涼國移都姑臧城。

  沮渠蒙遜聽從群臣所請,正式傳檄天下,宣布即立河西王大位。

  稱王之后,又從西秦手中奪回河湟郡,繼而乘戰(zhàn)勝余威平滅西涼。西域三十六國由此皆遣使朝貢,奉北涼為宗主之國。

  承玄三年,北涼終于完成河西走廊統(tǒng)一,疆土東接金城,西包敦煌,勢力所及達于蔥嶺。玄始年中,沮渠蒙遜大興佛教,厚禮延請?zhí)祗酶呱畷覠o讖,到姑臧傳授佛學并譯經。

  曇無讖不負河西王重望,先后與河西沙門惠嵩、道朗等合作,譯出《大般涅架經》三十六卷,《六等大集經》二十九卷,共十四部佛經,傳于后世。

  除了翻譯佛經,沮渠蒙遜還先后命人開鑿天梯山石窟、文殊山石窟,馬蹄寺石窟部分洞窟,金塔寺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等部分石窟,皆成為河西文化瑰寶,永不磨滅。

  鏡頭轉換,由此按下北涼,復說西涼之事。

  涼王呂光晚年昏憒,以致后涼朝政大亂,境內各族叛亂,國事頹敗。

  太常郭黁善于天文數(shù)術,深得國人信重。會當熒惑星守井宿,便謂仆射王詳:熒惑星守于井宿,涼州分野將有大兵亂起。今國主呂光年老,太子暗弱,太原公呂纂兇暴,一旦主上晏駕,禍亂定會發(fā)生。我兩人長期居于朝廷要職,太原公一直咬牙切齒痛恨,彼時我等定會成為其欲誅殺首要對象。公謂奈何?

  王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太常公既慮及此,則必有保身之策,某洗耳恭聽。

  郭黁:今觀國中諸部,是屬田胡部落首領王乞基力量最強,都城姑臧東苑、西苑之人多為其舊屬部眾。某欲與公共舉大事,推王乞基為首,則兩苑之人必皆為我所有。公謂如何?

  王詳服其善斷,于是從之,二人計議已定。

  郭黁于是率二苑之眾夜燒洪范門,使王洋為內應。不料事泄,王祥被殺,郭黁連夜逃出京城,遂據(jù)東苑以叛。

  民眾視郭黁反涼乃是圣人舉事,相信必能成功,群起響應。

  涼王呂光召太原公呂纂討伐郭黁,兩軍戰(zhàn)于白行,呂纂戰(zhàn)敗。呂纂又與西安太守石元良共擊郭黁,郭黁兵敗,投奔西秦。

  呂纂部下司馬楊統(tǒng)欲圖謀反,舉其從兄楊桓為主,楊桓怒而不從,楊統(tǒng)遂歸降郭黁。

  涼州人張捷、宋生等招集戎夏各族部落,迎接郭黁進入休屠城。三人經過商議,共推后涼將軍楊軌為盟主,與其一同起兵,對付呂光。

  楊軌恐事不成,心存猶豫。郭黁聞知,親修書信,遣使前往勸說:此番起兵,大事必成,將軍休要猶豫,錯過天賜良機。我觀星相,呂光、呂統(tǒng)之命應盡于一時,前后不差三五日耳。涼州謙光殿,后當有索頭鮮卑居之。

  將軍程肇勸阻楊軌:明公休聽郭黁蠱惑。焉有棄龍頭而隨蛇尾者?絕非上策。

  楊軌不聽,遂自稱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率領步騎二萬,向北增援郭黁。將要抵達姑臧,后軍來報:太原公呂纂引軍來攻,將軍早作防備。

  楊軌聞報大驚:常山公呂弘鎮(zhèn)守張掖,若與呂纂合兵,則難取勝矣。

  遂聯(lián)手禿發(fā)烏孤一起阻擊呂纂,不料反被呂纂大敗。

  楊軌只得率引殘部逃走,投奔王乞基。

  郭黁聞說楊軌失敗,便降西秦,西秦國主乞伏乾歸任命其為建忠將軍、散騎常侍。其后乞伏乾歸被其兄子刺殺身亡,郭黁又歸附秦主姚興。

  忽有一日,郭黁夜觀星相,以為滅姚秦者乃為東晉,遂攜妻子南奔,便為追兵所殺。

  畫外音:郭黁雖觀星如神,但因其生性固執(zhí),士族不附,終至屢戰(zhàn)屢敗。卻又朝秦暮楚毫無主見,先投乞伏乾歸,后降姚興,皆是有始無終。郭黁占算他人每有奇驗,卻算不出自己休咎興亡,則不如其本家前輩郭璞多矣。

  按下郭黁敗亡,復說涼州牧楊軌。

  楊軌兵敗投奔王乞基,引兵駐扎廉川,招收華夷居民,人數(shù)復至萬余之眾。

  王乞基對楊軌說道:禿發(fā)氏才高兵強,且是我故主,不如歸順。

  楊軌從之,于是遣使去向西平王禿發(fā)烏孤請降。然而使者發(fā)出未久,陡逢羌族首領梁饑率領族人來攻。楊軌大敗,向西逃奔,進占乙弗鮮卑之地。

  禿發(fā)烏孤接見楊軌使者,忽聞楊軌已敗,遂對群臣說道:楊軌、王乞基向我歸附,今被羌人所敗,寡人有愧,公等宜前往救之。

  剛說至此,守門將來報:梁饑大敗楊軌,乘勝進攻西平。西平太守郭幸欲舉城投降,被本城豪杰田玄明擒殺;田玄明據(jù)城以抗梁饑,送子到此為質,請求大王發(fā)兵去救。

  禿發(fā)烏孤便問群臣:我欲去解救西平,公等以為如何?

  群臣皆道:梁饑兵馬強壯,羌人悍勇善戰(zhàn),大王需要三思。

  左司馬趙振奏道:依臣愚見,此乃天賜之機也。今楊軌新敗,涼國呂氏家族正盛,洪池以北再無我分。大王若欲治理天下,洪池嶺以南五郡,則可奪取。一旦讓羌人占領西平,漢夷震動,我亦危矣。

  禿發(fā)烏孤大悅,擊案說道:卿言正合孤意。梁饑若得西平,非我所能制也。諸公皆懼梁饑之勇,但其號令不齊,易擊敗之。

  于是進軍攻擊,大敗梁饑,逼其敗退龍支堡。

  禿發(fā)烏孤復率得勝之兵進克龍支堡,梁饑單人匹馬逃奔澆河。

  烏孤由此俘殺敵軍數(shù)萬,命田玄明為西平內史。樂都、湟河、澆河太守聞此,獻城投降。從此洪池嶺以南羌胡部落,皆歸附于禿發(fā)烏孤。

  鏡頭轉換,按下西涼,復說北魏。

  晉太元十四年,鮮卑北魏王拓跋珪大敗匈奴,獲馬三十萬匹,羊四百萬頭。匈奴單于及諸部大人家屬共五千人全被處死,剩余部眾一律發(fā)配到黃河河曲,強迫改作農民。

  鐵弗部匈奴王劉衛(wèi)辰因內訌而被部下殺死,代來城陷入北魏之手。

  劉衛(wèi)辰第三子漢名劉屈孑,當時只有十一歲,被護衛(wèi)簇擁奔逃,投奔薛干部落。

  薛干部帥為討好拓跋珪,將其押解北魏,途中經舊部拼死相救,劉屈孑幸免于難。

  劉屈孑因謂匈奴人乃是夏朝滅亡后北上遺民,由此自視為夏人后裔,改名赫連勃勃,稱為“撐犁孤涂單于”。撐犁謂天,孤涂謂子,單于謂廣大之意,故謂“廣大天子”。

  按下北魏,再說西涼。

  后涼龍飛五年正月,禿發(fā)烏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大赦境內罪犯,改年號為太初,建立南涼。

  繼而便在廣武興兵,攻克金城。

  呂光派將軍竇茍攻打南涼,在街亭交戰(zhàn),禿發(fā)烏孤大敗竇茍。后涼樂都、湟河、澆河三郡投降,嶺南羌胡數(shù)萬部落前來歸附,楊軌、王乞基率領數(shù)千戶亦來投奔。

  太初二年十月,后涼建武將軍李鸞獻出興城,向禿發(fā)烏孤投降。同年十二月,禿發(fā)烏孤改稱武威王。三年正月,禿發(fā)烏孤從西平遷至樂都,大封功臣。

  遂下詔命:拜禿發(fā)利鹿孤為驃騎大將軍、西平公,鎮(zhèn)守安夷;禿發(fā)傉檀為車騎大將軍、廣武公,鎮(zhèn)守西平;以楊軌為賓客,設立聚賢館,招徠四方豪杰。

  檄文發(fā)出,金石生、時連珍、陰訓、郭幸、楊統(tǒng)、楊貞、衛(wèi)殷、麹丞明、郭黃、郭奮、史暠、鹿嵩、梁昶、韓疋、張昶、郭韶、金樹、薛翹、趙振、王忠、趙晁、蘇霸等或為中原名士,或為秦雍豪門大族,皆來投奔。

  禿發(fā)烏孤來者不拒,皆都予以重用,或在朝內處于顯赫之位,或在外統(tǒng)治署理郡縣。設立官府,任用官吏,皆謂合宜。

  于是大聚群臣,對眾說道:隴西不過區(qū)區(qū)數(shù)郡,只因戰(zhàn)亂頻仍,竟然分裂成十多處諸侯割據(jù)。乞伏乾歸在河南發(fā)號施令,段業(yè)在張掖恃眾橫行,呂氏茍延殘喘,占據(jù)姑臧。我憑借父兄所遺功業(yè),意欲平定西夏,一統(tǒng)隴右;兼并弱小之國,攻打愚暗之邦。爾等眾卿與孤分剖一番,此三處應先打哪一處?

  楊統(tǒng)進言:乞伏乾歸本是大王部屬,今雖割據(jù)自立,終必歸附。段業(yè)儒生,并無治國才干,權臣獨斷專行,政不由己,若千里以襲,糧草不繼;且其與我友好,共擔患難,若乘危攻之,恐非義舉。呂光衰老,太子呂超年幼無知,二子呂纂、呂弘雖有文武之才,但互相猜忌。若大王率兵擊之,其必臨陣敗逃。臣謂宜派車騎將軍鎮(zhèn)守浩亹,鎮(zhèn)北將軍占據(jù)廉川,乘敵空虛輪流出擊,多方襲擾,使呂纂疲于奔命,其民不能安心農耕。兼弱攻暗,即在此舉,不出兩年,即可坐定姑臧。姑臧既下,其余二寇不待攻打,自然歸附。

  禿發(fā)烏孤:此論大妙!

  于是暗中布置軍馬,意欲吞并三郡。

  三年五月,后涼太子呂紹、太原公呂纂率軍討伐北涼,北涼王段業(yè)向禿發(fā)烏孤求救。

  禿發(fā)烏孤派遣其弟驃騎大將軍禿發(fā)利鹿孤為帥,與楊軌前去救援。呂纂聞南涼大軍來救北涼,大懼不戰(zhàn),放火焚燒氐池、張掖谷麥而回。

  六月,禿發(fā)烏孤任命禿發(fā)利鹿孤為涼州牧,鎮(zhèn)守西平,召回車騎大將軍禿發(fā)傉檀,入朝處理國家大事。

  八月,禿發(fā)烏孤醉酒,騎馬奔馳,從馬上摔下傷折肋骨。

  眾侍衛(wèi)大驚,急救回宮。禿發(fā)烏孤手拍床榻笑道:孤聊發(fā)少年之狂,致有此失,雖死無憾,只氣不過者,徒使呂光父子笑耳。

  不久病篤,遂召群臣至榻前,囑以后事:今各方禍難未平,我國處于四戰(zhàn)之地,諸公宜立年長者為君,休負我囑。

  言畢嗑然長逝。禿發(fā)烏孤在位三年,死后眾上謚號武王,廟號烈祖。

  眾臣依其遺囑,擁立禿發(fā)利鹿孤繼位。

  同年十二月。后涼主呂光病重,傳位于太子呂紹,自稱太上皇。

  畫外音:自有皇帝以來,此乃我國首位稱太上皇者,始開歷史先河。漢高祖稱其父劉太公為太上皇,卻未曾實居皇位;晉趙王司馬倫稱惠帝司馬衷為太上皇,長輩尊幼,乃違其實。唯有呂光自動傳位于親子,名符其實。

  不久呂光病篤,自知不起,于是召集諸子于病榻之前,對太子呂紹囑道:吾疾病唯增,恐將不濟。今有三寇窺窬,迭伺國隙。我壽終以后,可使呂纂統(tǒng)六軍,呂弘管朝政,汝宜恭己無為,委重二兄,庶可以濟。若內相猜貳,釁起蕭墻,則晉、趙之變旦夕至矣。

  呂紹叩拜領命。

  呂光又對呂纂、呂弘二子囑道:永業(yè)才非撥亂,直以正嫡有常,猥居元首。今外有強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緝穆,則貽厥萬世。若內自相圖,則禍不旋踵。

  二人叩頭言道:兒臣絕不敢懷有二意,請父皇放心!

  呂光囑托已罷,長嘆一聲去世,時年六十三歲。廟號太祖,謚號懿武皇帝,葬于高陵。是年為北魏天興元年,拓跋珪遷都平城。

  鏡頭轉換,按下隴西,復說齊魯。

  東晉隆安二年,燕范陽王慕容德進入山東青州,擊敗周圍各方勢力,遂在廣固稱帝,國號大燕,史稱南燕。

  南燕雖然僅據(jù)一州之地,民不過百萬,但軍事實力甚強,擁兵三十余萬,戰(zhàn)車萬乘。

  慕容德稱帝時已六十三歲,行將老朽。前因諸子皆被苻堅所殺,其后便無子嗣,甚至嫡親子侄亦無。無人承嗣,慕容德為此痛苦無狀。

  正在此時,把守宮門禁衛(wèi)統(tǒng)領來報:門外有一少年,自稱是北海王慕容納之子,陛下嫡親侄兒,名喚慕容超,自長安前來相投。

  慕容德聞報,這一喜非同小可,便如從天下掉下一個金元寶一般,急令進宮相見。

  鏡頭閃回,敘述慕容超來歷。

  晉太和五年,前秦苻堅攻破鄴城,平滅前燕,命慕容納為廣武太守。其后數(shù)年,慕容納辭去官職,在張掖居住。

  太元八年,慕容德隨秦王苻堅南征,留下諸子及隨身所佩金刀,拜托兄長慕容納照顧,然后離開長安南下。

  慕容垂在山東起兵建立后燕時,前秦張掖太守苻昌聞知慕容納及慕容德諸子居于張掖,遂令全部抓捕,并加誅殺。

  慕容納母親公孫氏因為年老得以免死,慕容納妻段氏正在懷孕,亦因秦律不許殺孕婦未予處決,囚禁在郡獄。

  監(jiān)獄掾吏呼延平原是慕容德手下小吏,曾犯死罪被慕容德赦免,故此懷恩欲報。于是得趁其便之時,呼延平偷放段氏出獄,并帶公孫氏及段氏逃到羌人居住之地。

  段氏便在河西生下一子,取名慕容超。

  慕容超十歲之時,祖母公孫氏去世,臨終前把金刀傳給其孫,并道:此刀是汝叔父慕容德所留,日后兒若有幸東歸,可執(zhí)此刀去見汝叔,其必認之。

  言罷即死。呼延平又帶慕容超母子,投奔后涼國主呂光。

  到呂隆統(tǒng)治后涼之時,向后秦皇帝姚興投降,慕容超母子又隨后涼百姓被遷往長安。

  此時呼延平已死,慕容超母常捧寶刀而泣,對兒子說道:我母子得以保全性命,皆賴呼延氏出力。呼延平現(xiàn)在雖死,我欲為你娶其女,以報答呼延家厚恩,不知你可愿意?

  慕容超跪地大哭,遂娶呼延平女為妻。

  慕容超因諸位叔父都在關東立國,擔心被姚興誅殺,于是在街上裝瘋行乞。秦人盡皆鄙視,只有皇弟姚紹見后驚異,便勸姚興賜以侯爵,用以牽制諸燕之國。

  姚興召見慕容超,與其交談,觀其才能。慕容超依舊裝瘋,前言不搭后語。

  姚興鄙視道:我聞諺云“妍皮不裹癡骨”。今觀此子,空自生就一副好皮囊,此語實乃荒誕之言。

  遂不賜爵,釋而不問。于是慕容超能夠來去自由,無人監(jiān)管。因聞叔父慕容德在山東廣固稱帝,慕容超于是不告母妻,尋隙持金刀出城,往東而去。

  路上行了半月,終于到達廣固,得見叔父。

  慕容超出示金刀,將祖母臨終之語皆對叔父說之。慕容德?lián)崦鸬叮刺柨?,認下慕容超,并問其家中情況,方知尚有寡嫂與侄妻留在長安,家族中再無他人。

  慕容德以善言相撫:待我諸事已定,便遣使至長安,接你家人前來團聚。

  慕容超拜倒:多謝叔父大人。

  慕容德遂封其為北海王,并授任開府,設置佐吏。因欲令慕容超繼嗣己位,遂于萬春門里給其建造宅第,密使人整日觀察其言行品德。

  慕容超領會叔父意思,在家時極意奉事慕容德,在外則謙恭待士,于是內外夸贊。

  不久以后,慕容超遂被立為太子。

  鏡頭轉換,按下南燕,又說北魏。

  皇始三年六月,拓跋珪正式裁定國號為魏,遷都平城,營建宮殿、宗廟、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元天興,即皇帝位。

  天興三年五月,拓跋珪派賀狄干為使,向后秦獻馬千匹,并請結為婚姻。

  其時拓跋珪已立慕容氏為皇后,故此后秦主姚興拒絕,并扣留賀狄干。

  魏軍于是攻擊后秦高平公沒弈干、屬部黜弗及素古延,兩國由此結隙。

  天興五年,拓跋珪閱兵,命并州各郡送谷物到平陽郡乾壁儲存,以防備秦軍進攻。魏平陽太守貳塵進攻秦河東之地,震動長安,致關中各城晝閉城門。

  后秦主姚興大怒,便派大軍進攻北魏,攻陷乾壁。

  拓跋珪派毗陵王拓跋順及豫州刺史長孫肥為前鋒迎擊,自率大軍在后。

  魏軍進至永安,秦將姚平退守柴壁。拓跋珪率軍圍困,姚興率軍來救,并據(jù)天渡運糧給姚平。拓跋珪聞秦帝親來求援,遂令增厚包圍,另聽安同所言,筑浮橋渡過汾河,并在西岸筑長圍拒秦軍,誘引秦軍走汾東蒙坑,設伏以待。

  姚興軍入蒙坑,遭伏大敗而回。

  拓跋珪又派兵各據(jù)險要,阻止秦軍接近柴壁。

  至十月,姚平糧盡突圍失敗,走投無路,率部投水自殺。拓跋珪派擅游者下水打撈,生擒狄伯支等四十余名后秦官員,二萬士兵亦束手就擒。

  姚興無力救援,多次派人請和,拓跋珪不準,反要進攻蒲阪。

  秦將姚緒堅守不戰(zhàn),魏主屢攻不下。其后拓跋珪聞柔然汗國要發(fā)兵攻魏,乃被迫撤兵北還。秦主姚興見魏軍撤兵,亦班師還歸長安。

  此時慕容寶在龍城困守,不知中原情況,遂遣鴻臚卿魯遽持節(jié)南下,往廣固冊封慕容德為丞相,領冀州牧,封南夏公;一面在國內大閱兵馬,仍欲規(guī)復中原。

  慕容德此時已為天子,自然不受慕容寶之封;但對于恢復中原之志,畢竟協(xié)力同心。

  時聞魏主拓跋珪引兵北歸,慕容德便命侍郎李延向慕容寶報聞:魏軍已返,中原空虛,正好及時收復。陛下自北向南征伐,我便自南向北進軍,與陛下共圖河北之地。

  慕容寶大喜,即擬南行。

  遼西王慕容農與長樂王慕容盛皆進諫道:今我方才北遷,兵疲力弱,魏新得志,未可與爭,不如養(yǎng)兵觀隙,更俟他年。

  撫軍將軍慕輿騰抗言道:寇虜已返,我?guī)煷蠹?,正宜乘機進取。百姓可與樂成,難與圖始,惟當獨決圣慮,不應廣采異同,阻撓大計。

  慕容寶聞言,奮袂言道:我計決矣,敢諫者斬!

  遂留慕容盛居守龍城,命慕輿騰為前軍大司馬,慕容農為中軍,自為后軍,統(tǒng)率步騎三萬,自龍城依次出發(fā),南屯乙連。

  時有高陽王慕容隆舊部長上大人段速骨,因部眾懼憚征役,于是率眾作亂,逼立慕容隆之子慕容崇為主。

  慕容寶聞知,急投慕容農大營,并召慕輿騰回兵,告之段速骨造反。

  二將未信,部下營兵亦因參合陂大敗陰影未散,皆懼出征,哄然四散奔潰。

  慕容寶大懼,與慕容農奔還龍城,令慕輿騰留于城外平亂。

  尚書蘭汗見慕容寶日益勢衰,于是也趁機陰謀造反,暗地使人與段速骨通謀;先自引領本部兵移營至龍城之東十里屯扎,以待段速骨起事。

  段速骨見慕容寶奔回龍城,將大軍皆留于城外,于是聚眾而起,殺死樂浪威王慕容宙、中牟熙公段誼,及一眾宗室親王。

  慕容寶回龍城聚集禁軍,再與司空慕容農率兵出城,回擊兵變大營,討伐段速骨等造反兵將。未料慕容農手下士兵不欲內戰(zhàn),皆丟棄武器逃走,慕輿騰大營亦陷于潰亂。

  多虧太子長樂王慕容盛趕忙出城迎接,慕容寶與慕容農才得免一死。

  當時龍城之內留守兵力極少,慕容盛便令將附近居民遷到城中,共選壯勇萬人,令登上城墻抵御叛軍。

  段速骨同謀者只有一百多人,余眾皆被脅迫而來,絲毫沒有斗志,不肯用命攻城。

  三月初二日,段速骨即將發(fā)起進攻。蘭汗命心腹?jié)撊氤侵校瑒裾T慕容農出降。

  慕容農亦恐城池難守,當夜私自出城,往投段速骨大營,以己身為質,希望勸其停止攻城,歸順朝廷。段速骨喝令拿下,監(jiān)于中營,至此慕容農后悔不迭。

  次日清晨,段速骨帶兵攻城,戰(zhàn)死數(shù)百人,城不能下。

  段速骨令將遼西王慕容農挾持出營,環(huán)繞城池循游一周,以示城上諸軍。

  城中兵本仗慕容農威儀拼死而戰(zhàn),忽見其已落入叛軍之手,無不驚愕喪氣,四散潰逃。

  段速骨遂引軍進入龍城,放縱部下燒殺搶掠,城中死尸橫陳遍地。慕容寶、慕容盛與慕輿騰等一班文武,騎馬出城,向南逃走。

  段速骨引軍入城,令將慕容農幽禁在殿內,不知是放是殺,遂問于諸將。

  長上大人阿交羅向段速骨獻計:高陽王慕容崇年小體弱,不能服眾,不如另立慕容農為首,必得鮮卑部族擁戴,故舊部眾效命。

  段速骨以為妙策,立即從之,于是議立慕容農為帝。

  慕容崇親信鬷讓、出力犍等時在殿角,聞知此信大驚,遂趁夜殺死阿交羅與慕容農。

  鬷讓、出力犍未及逃走,段速骨已知事變,親引甲士而至,立殺鬷讓等人。

  蘭汗引大軍于龍城之東,聞說段速骨殺了慕容農,不由大恨,遂引軍前來騙開城門,將段速骨連同黨羽全部誅殺。然后廢黜慕容崇,奉立太子慕容策代行皇帝權力。

  字幕:尚書蘭汗,故燕皇帝慕容垂舅父,慕容楷與慕容盛岳父。兄弟四人,分別名為蘭建、蘭堤、蘭汗、蘭加難;蘭汗生有三子,長曰蘭穆、次名蘭和、三喚蘭揚。

  因其本為先皇慕容垂親舅,又是太子慕容盛婦翁,偏又起歹心,與段速骨等通謀,故使段速骨等有恃無恐,方才釀此大亂。

  當蘭汗誅殺段速干及其同黨之時,長樂王慕容盛等已從慕容寶逾城而走,同至薊城。

  于是蘭汗遣使前往薊城,訴說龍城叛亂已定,亂首段速骨被誅,迎請?zhí)舆€朝。慕容寶覽疏大喜,即欲北還龍城。

  慕容盛諫道:蘭汗忠詐尚未可知,今陛下若單騎往赴,倘蘭汗蓄有異志,則悔不可追。不如南就范陽王慕容德,合眾還取冀州。便使不捷,亦可收集南方余眾,徐歸龍城。

  慕容寶乃依其計,從間道往趨鄴城,南至黎陽,派趙思召北地王慕容鐘迎駕。

  其后卻聞樵夫之言,謂慕容德即已僭號稱帝。慕容寶料知不為所容,復又轉身北去。遂遣慕容盛與慕輿騰收兵冀州,行至鉅鹿。

  時因魏主北還,河北無主,本地豪杰俱欲起兵奉慕容寶為主,約期會集。

  慕容寶聞說蘭汗祀燕宗廟,舉動近理,便欲北還龍城,不肯再留冀州。于是便召慕容盛速還,即日啟行。

  北趙豪杰聞而喪氣,復又作鳥獸散,環(huán)壘自守。

  慕容寶北行至于建安,世子慕容盛持重,又勸慕容寶緩歸,確偵蘭汗情狀,再定行止。慕容寶乃遣冗從仆射李旱往見蘭汗,自在石城候信。

  蘭汗遂遣左將軍蘇超至石城迎慕容寶,極陳自己忠誠保國之心。

  慕容寶信為真言,不待李旱返報,遂自石城出發(fā)。慕容盛涕泣固諫,慕容寶仍是不從,但留慕容盛引領三軍在后徐行。

  慕容盛與將軍張真等下道避匿,不肯遽赴龍城。

  慕容寶匆匆急返,抵達索莫汗陘,去龍城只四十里,遺使往龍城通知蘭汗,命來迎駕。城中諸將聞燕主復歸,無不大喜。

  蘭汗此時卻又惶懼至甚,便欲親自出城迎駕謝罪,眾兄弟同聲諫阻。蘭汗因遣弟加難率五百騎出迎,又令兄蘭提閉門止仗,禁人出入。

  城中將士皆知蘭汗又有變故,但已無法挽回。

  蘭加難馳至陘北,與慕容寶相見,拜謁甚恭。慕容寶即令護駕,昂然進行。

  潁陰公余崇見蘭加難舉止情狀有異,密諫慕容寶:臣觀蘭加難形色不定,必有異謀,陛下宜留待三思,奈何徑往?

  慕容寶并不在意,連說無妨。

  又行十余里,蘭加難忽然止住眾軍,喝道:騎士安在?與我執(zhí)拿余崇!

  余崇聞言大驚,因無兵器,只得徒手格斗。畢竟寡不敵眾,終為所縛,蘭加難便令當即斬首。慕容寶至此悔已無及,但無力抗拒,只好隨蘭加難同入龍城。(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