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三集 計廢太子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8238 2024-09-26 11:28:09

  京城長安,楊約府宅。

  宇文述見楊約心疑,輕松笑道:非也。聞兄善賭,特攜重寶來求一博,可乎?

  楊約大喜,遂置酒暢飲,醉后兩人共博。宇文述佯作酒醉昏亂,每博皆都不勝,只半日功夫,將所赍金寶盡皆輸光。楊約贏得巨萬之資,心中過意不去,于是說道:賢兄厚賜,卻之不恭,受之有愧。兄但有所命,弟當盡力為之。

  宇文述大喜,照實言道:弟何有此家財?此皆晉王之賜,贈公略為歡樂之資耳。

  楊約聞而大驚,酒意全無:晉王此為何意?

  宇文述: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消息以避禍患。公之兄弟,功名蓋世,當途用事有年,朝臣為足下兄弟所屈辱者,何可勝數哉!又東宮儲后太子,因其所欲不行,皆謂是令兄阻礙之故,每每切齒。越國公雖自結于天子人主,而欲危害越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離棄群臣大行,太子即位,則公何以取庇!太子失愛于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公所知也。今若請立晉王,只在兄之口舌之間耳。誠能因此建立大功,晉王必當永銘骨髓,斯則是去累卵之危,以成太山之安也。

  楊約細思此論,深以為然,因與宇文述告別,往見兄長楊素,說以廢立太子之事。

  楊素聞而大喜,撫掌說道:為兄智思殊不及此,全賴賢弟運籌。

  數日之后,皇后命越國公楊素入宮侍宴。酒至半酣,皇后漸漸談及家事,憂喜參半。

  楊素趁機說道:臣觀諸王殿下,惟晉王孝悌恭儉,有類至尊天子。

  皇后此時酒酣耳熱,聞聽此言,忽流淚泣道:越公此言是也!吾兒楊廣大有孝愛,每聞至尊及我遣內使到府,必親迎于門首;言及違離遠行,又未嘗不泣。其新婦蕭氏,亦大為可憐,我使婢去,常與之同寢共食,不分尊卑。豈若地伐與阿云對坐,終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者,??直坏胤ナ谷藵摎⒅病?p>  楊素聽罷皇后酒后實言,知其本意,于是放心大膽,接過話頭,盛言太子種種不是。皇后至此合心可意,遂贈楊素以重金,使籌謀廢立太子之事。

  未料深宮內苑,亦有東宮耳目,便將皇后與越國公密謀稟報太子。

  楊勇聞而憂懼,便出昏招,使新豐人王輔賢制造諸般厭勝詛咒之物,埋于宮內各處;又于東宮后園建造庶人村落,自己時于村中寢息,布衣草褥,希望以此避災擋禍。

  當時酷暑盛夏,隋文帝正在仁壽宮避暑,聞說太子此等行徑,未知何意,便不自安,使人持詔還京,密令楊素觀察楊勇所為,及時還報。

  楊素奉旨前往東宮,只作閑來無事串門,洋洋至府,卻不入內,只待太子來接。

  楊勇聞說是叔父至此,雖然不悅,也只得嚴裝束帶,升坐正殿以待,命人宣見。楊素卻又故意流連苑中景色,徜徉良久,偏不進殿中相見。

  楊勇久等不耐,汗透浹背,于是大怒,只得迎出門首,不悅之情形于言色。

  楊素略坐數語,便即告辭,遣使還報天子:臣奉圣旨往拜東宮,太子楊勇毫不為禮,且心懷怨望,形于顏色。臣恐有他變,愿陛下再遣他人,深自防察!

  畫外音:隋文帝聞此甚疑,其后果又屢屢遣人伺覘東宮,命將太子纖介之事并皆聞奏;并依使者誣飾之辭,漸漸坐成罪狀。

  便在此時,由于朝中一樁奇案,便即引燃皇帝與太子反目之機。

  字幕:劉居士,定州中山人,上柱國彭公劉昶之子。

  劉昶乃是周文帝宇文泰女婿,與隋文帝楊堅更是舊友,交情非比尋常。劉居士為人負氣仗義,不遵守朝廷法度,數次犯罪。

  隋文帝由于其父緣故,每次皆都寬宥。又命劉居士為太子千牛備身,使做東宮侍衛(wèi)首領。

  于是劉居士有恃無恐,因常橫行京師,獵取公卿大臣子弟,綁到自己家中,將車輪套于其人脖頸,然后施以棍棒,一通亂打。

  其中若有至死不屈服求饒者,就稱為壯士,與其相交為友。如此以來,劉居士黨羽漸至三百人眾,橫行街市,無故毆打路人,侵奪財物,為非作歹。

  滿朝公卿大臣、后妃公主皆知天子恩寵于劉居士,也都不敢與其計較。

  忽一日,劉居士率三百黨徒游長安城,登上未央宮舊址,南向而坐,命黨羽前后排列,同聲高喊:我等此生,當為將軍一死耳!

  劉居士哈哈大笑,感覺自己此際便如皇帝駕坐金鑾,君臨萬方相似。

  時有朝中大臣之子曾被劉居士暴打,便即密奏天子,說劉居士將欲聚眾造反;又說風聞劉居士又派使者前往突厥,與其可汗勾結,準備里應外合,奪取大隋江山。

  隋文帝覽奏大怒,將老友劉昶召進宮中,以奏章示之:今日之事,當復如何?

  劉昶觀罷奏章,大笑不止道:是非黑白,在于至尊。

  楊堅怒道:公自幼時便不孝母。今生此逆子,略不管束,竟至謀反,不殺何為!

  遂命將劉昶投進大牢,復命禁衛(wèi)四出,抓捕劉居士黨羽。至夜,劉居士及其黨羽全部落網,皆命于午門外斬首,劉昶亦被賜死。

  此舉一出,不但使?jié)M朝文武驚呆,摸不著頭腦;亦使東宮侍衛(wèi)指揮癱瘓,官兵將士再也不敢有半步動作,生恐無端惹惱皇帝,一朝腦袋搬家。

  只因劉居士一案,致令與其有來往之公卿大臣子弟,受牽連而被除名為民者極多。

  一來二往,隋文帝更對楊勇疏遠猜忌。其后竟命密探觀察太子動靜,事無巨細,都要隨時上報。另命裁撤東宮侍衛(wèi),將東宮值宿警衛(wèi)改屬各衛(wèi)府管轄,勇猛矯健者全部調走。

  左衛(wèi)率蘇孝慈原為東宮侍官,乃太子心腹,亦被調為淅州刺史。

  楊勇聞此,愈加不樂。

  楊素得知,便唆使太史令袁充上奏天子:臣夜來觀察天象,皇太子應當廢黜。

  文帝答道:玄象出現久矣,但群臣皆不敢言何!

  袁充將此還報楊素,楊素便知天子心意,復又報給晉王。楊廣便命督王府軍事段達,私賂東宮幸臣姬威,令其伺察太子動靜,動止皆都密告楊素。

  于是內外喧謗太子,過失日益聞于天子。

  段達因對姬威說道:我已奉密詔,定當廢立太子;君能首告,則何愁富貴不至!

  姬威受其脅迫,即上書告發(fā)太子。

  秋九月,壬子,天氣轉涼。楊堅攜帶姬威密告供狀,自仁壽宮返回京師。翌日升御大興殿,因謂眾侍臣道:我新還京師,理應開懷歡樂;不知何意,反邑然愁苦耶!

  眾臣未知天子此話何意,因此皆都緘默,不敢妄對。

  吏部尚書牛弘自以為聰智,且欲獻媚,遂搶先出班奏道:此皆是臣等不稱其職,故使至尊憂勞,臣等惶恐請罪。

  隋文帝發(fā)此感嘆,其實冀聞太子之過,見牛弘所奏牛唇不對馬嘴,由是轉對東宮侍衛(wèi)官道:仁壽宮此去不遠,而朕每還京師,嚴備仗衛(wèi),如入敵國。豈非爾輩,欲壞我家國邪!

  遂命執(zhí)下太子左庶子唐令則等,交付有司訊鞠,必要問出太子不法實情。

  又命楊素:卿可當眾陳述,自朕避暑仁壽宮以來,東宮所發(fā)事狀。

  楊素聞命,出班奏道:臣奉敕至京,令皇太子檢校劉居士余黨,太子作色奮厲,怒而不從。又云父為天子,我為太子,反不如諸弟,一事不得自遂!

  楊堅:太子向為皇后所寵,未料竟至如此不孝!

  楊素:皇后以為此兒不堪承嗣久矣,恒勸陛下廢之。陛下常以為是布衣時所生長子,望其漸改,隱忍至今。太子妃初亡之時,臣疑其遇毒,太子則欲害臣,因而遷怒元孝矩。長寧王且是其與云定興之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來,何必是其體胤!

  眾臣聽罷,皆都驚駭,沉默不知所對。

  隋文帝掃視眾卿,據案而起道:昔晉太子曾娶屠家之女,其兒即好屠割。今儻非類,便亂我宗。朕雖德慚堯、舜,終不以萬姓,付此不肖子也!今必欲廢之,以安天下!

  眾卿聽罷,愈加驚詫。左衛(wèi)大將軍五原公元旻出班,叩首諫道:廢立大事,詔旨若行,后悔無及。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天子聞奏不應,便命姬威出班:你可當眾悉陳太子罪惡,不必忌諱。

  姬威此時如騎虎在背,只得奏道:太子意在驕奢,營起臺殿,四時不輟。前蘇孝慈被解左衛(wèi)率之職,太子便即奮髯揚肘,揚言必報此恨。又太子宮內所需,若尚書執(zhí)法不與,輒聲言必欲誅殺仆射以下一二人,使知慢待太子之禍。又嘗令師姥卜其吉兇,以咒陛下早崩。

  隋文帝聞此,泫然欲泣,對群臣道:誰非父母所生,乃至于此!

  楊素見此,便沖諫官有司示意。諫官秉承楊素之意,出班奏道:五原公元旻身為國之重臣,常曲意迎逢太子勇,并通過太子親信裴弘,屢有阿諛結交之事,密謀不法。

  文帝怒道:難怪你與楊勇求赦,原來如此!來人,將元旻及裴弘投監(jiān),聽候發(fā)落。

  由是文武百官皆知圣意已決,欲廢太子。更知有獨孤皇后支持,越國公楊素領頭與太子作對,又有劉居士、元旻及裴弘前車之鑒,便有謂太子冤枉者,誰還敢出頭冒死進諫?

  楊素深知所列太子諸般惡行,不足據以廢立,于是復又搜集太子各項謀反證據。

  因太子衛(wèi)士皆佩火燧,以備燃火時急需,楊素便說太子欲火燒禁宮,命令收繳入庫。又于藥藏局中收繳貯艾數斛,便問姬威:此物何用?

  姬威胡亂答道:太子以此飼馬千匹,欲圍攻仁壽宮也。

  楊素便以此為證詞,審問太子。楊勇不服,反駁道:公家之馬,有數萬匹之眾;我忝備太子,飼馬千匹,便謂是用以造反乎!

  楊素不理,又命禁軍侍衛(wèi)搜出東宮服玩,凡有稍加修飾者,悉命陳列于庭,以示文武群臣,作為太子奢侈僭越罪狀。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皆怒,屢次派人去責問楊勇是否知罪,太子皆都不服。

  冬十月,乙丑,文帝派人前往東宮,召太子楊勇上殿陛見。

  楊勇這幾日正如熱鍋螞蟻,突然見到天子使至,吃驚非小,問道:上欲殺我耶?

  天使不答,催促即行。來至武德殿外,只見天子身著戎裝,陳軍以待,如臨大敵。乃命百官立東,皇室宗親列西,引太子楊勇及其諸子,列立于庭院之中;繼而責令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讀詔書,將楊勇及其子女都廢為庶人。

  楊勇聞詔,倒是且驚且喜,再三跪拜道:兒臣應被斬首棄市,幸得陛下哀憐,保我全家性命,敢不望闕謝恩!

  淚流滿襟,禮罷離去。眾臣觀此慘狀,無不憐憫沉默。

  長寧王楊儼上表,乞為天子宿衛(wèi),文辭哀婉凄切,文帝覽奏,亦為惻然。

  楊素奏道:蝮蛇螫手,壯士斷腕;太子既廢,陛下不應再存憐憫之意。

  楊勇被廢,隋文帝遍召東宮官屬,切責眾人以聲樂誤主。眾皆惶懼,無敢奏對者。

  惟太子洗馬李綱慷慨奏道:廢立大事,文武大臣皆知不可,而莫肯發(fā)言切諫。臣何敢畏死,不替太子申言!常言知子莫若父,太子本性情中人,可與為善,亦可與為惡。向使陛下擇以正人輔之,足以嗣守鴻基。今乃以唐令則為左庶子,鄒文騰為家令,二人唯知以弦歌鷹犬娛悅太子,安得不至于是!此乃陛下之過,非太子之罪也。

  言罷,伏地流涕嗚咽。

  文帝聞言,慘然良久答道:卿言非為無理,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譬如我亦擇卿為東宮臣宰,而太子不予親任。則雖得正人,又何益哉!

  李綱奏道:陛下但命斬唐令則、鄒文騰等,更選賢才以輔太子,安知臣終見疏棄也?自古廢立冢嫡,鮮不傾危,愿陛下深留圣思,無貽后悔。

  文帝聞奏不悅,亦覺無語可答。左右侍臣眼望李綱,皆為之股栗。

  尚書省司吏出班奏道:臣有本奏。尚書右丞出缺,尚請陛下安排職司之人。

  楊堅略微沉思,忽指階下所跪李綱道:此位明公,實乃最佳右丞,更無其二!

  尚書省司吏大喜,心中早念了數十聲阿彌陀佛,急上前叩拜謝恩,伸手扯起李綱,往外架著便走。李綱尚要掙扎說話,司吏將跑巴貼近其耳邊說道:我的爺!莫非直要把性命丟在這金殿之上,甚或族誅,公才稱心如意不成?

  李綱猛醒,這才無話可說,半推半就,任其架著走了。

  楊堅長出一口氣,遂宣詔旨:東宮侍臣元旻、唐令則,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wèi)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jiān)元淹、吏部侍郎蕭子寶、主璽下士何竦,并令處斬,妻妾子孫皆沒官。車騎將軍榆林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特赦免死,各杖一百,身及妻子、資財、田宅,皆沒入官。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皆令自盡。移廢太子楊勇于內史省,給以五品官員俸祿,養(yǎng)其終身,此后不許參政。

  殿中文武百官聞此,再無一言。

  字幕:十一月,戊子,隋文帝下詔,冊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當日天下地震,太子請降章服,宮官不稱臣。詔命從之,并命以宇文述為左衛(wèi)率,征洪州總管郭衍為左監(jiān)門率。

  東宮既然易主,隋文帝卻不許廢太子出宮,就令新太子楊廣拘押宮內,嚴加管束。

  楊勇兀自認為自己未犯重罪,多次求見父皇申明冤情,皆被楊廣阻攔,不使文帝得知。忽有一日,楊勇見楊廣不在宮內,遂爬到樹上,向對面內苑大聲喊叫,高呼冤枉。

  文帝正在寢宮午睡,聽到叫聲,便命內侍往觀。

  內侍探罷實情,返回跪奏:是故太子勇爬到高樹之上,高叫冤枉,并求陛下召見。

  楊堅聞報大奇,欲命傳見,適逢越國公楊素入內,奏道:豈有皇室貴胄,于光天化日爬到樹巔,放聲大叫之理?此必是情志昏亂,瘋鬼附身。陛下休見楊勇,恐瘋鬼轉赴帝身!

  文帝此時已愈花甲,進入垂暮之年,便如癡婦村老一般,深信佛道鬼神不疑。遂被楊素三言兩語,信以為然,便被其欺哄,楊勇終不得見。

  字幕:公元601年,隋開皇二十一年。

  太史令袁充奏稱:據臣觀測日影,發(fā)現自我隋朝建立以來,白晝漸長。

  隋文帝聞而甚喜,因謂百官:日長乃天之佑,應取日長之意,以為年號。

  便詔命于是年正月一日,改元仁壽。規(guī)定百工作業(yè),以日長之故,并加任務。天下丁匠以此為苦,皆罵袁充誣天病民。

  仁壽元年,魏郡臨漳人陸法言繼承前代韻書,與沛國相縣人劉臻等合編成《切韻》一書,共五卷,乃為中國韻書定型之作。

  畫外音:《切韻》以當時洛陽語音為基,酌收古音及其它方言語音而成書,不僅審音辯韻,且對研究漢語音史也有重要資料價值?!肚许崱穼懗珊螅T家韻書漸亡。

  文帝謂天下一統(tǒng)太平,皆是佛教之力,乃下詔曰:朕歸依三寶,重興圣教,思與四海內一切人民俱發(fā)菩提,共修福業(yè)。使當今現在,爰及來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即命諸州名藩均建靈塔,分送佛舍利于三十一州。又命天下舍利塔內,須各作神尼智仙之像供之。

  鏡頭閃回,便說神尼智仙由來。

  字幕:智仙,河東蒲坂劉氏之女,自小出家,精研戒行。

  忽有一日,智仙無故失蹤,寺內群尼遍尋不見。寺僧恐其誤墮入井,到處尋找,最后卻在佛堂中找到,見其儼然打坐,猶如禪者入定。

  彼時智仙只有七歲,可見的是神尼,生來就不同凡響。

  及其稍稍長大,便常言吉兇成敗之事,頗為靈驗。

  西魏大統(tǒng)七年,六月癸丑夜。蒲坂守將楊忠之妻呂苦桃,于馮翊般若寺生下楊堅,當時紫氣充庭。六月天氣,褓母為小兒扇風,小兒竟然寒甚幾絕。

  忽有一比丘尼無由而至,對楊忠說道:此兒有天佛所佑,寒暑不侵,將軍毋憂。

  楊忠甚為驚奇,不由問道:僧尼何來?

  比丘尼答道:我乃女僧智仙,從來處來。此兒與我佛有絕大緣法,可取乳名為那羅延。

  楊忠又問:那羅延何意?

  比丘尼答:是為梵語,乃金剛不壞之意也。

  楊忠夫婦聞說金剛不壞,倒也喜歡,便無異議。

  比丘尼又道:此兒來處不比尋常,故此誕于寺中。若是抱回府中,奈你俗家穢雜不堪,恐養(yǎng)不成活,不如便由貧尼我來撫養(yǎng)。

  楊忠夫婦因不知此尼是何方神圣,又不相識,怎肯將新生之兒送她扶養(yǎng)?本為不愿,但那小兒很怪,看見尼師不哭,離開神尼則就啼哭不休。楊忠全家無法止其兒啼,只有將僧尼一并帶回府中,割宅以為尼寺,開一小門相通,小兒由僧尼帶去隔壁別館撫養(yǎng)。

  因此楊堅在褓襁之際,就與神尼過著出家生活,吃齋奉佛,長達十三年之久。

  神尼領養(yǎng)那羅延時,曾與楊忠夫婦約定,不得其允許,不得隨便抱看小兒。忽有一日,楊堅生母呂氏想念兒子,便乘神尼離開府宅,偷偷進房,從床上將小兒抱起。

  及其抱在手中,忽覺有異,看那小兒之時,化為一條赤龍。呂氏驚惶恐怖,雙手發(fā)抖松脫,小兒墮地,哇哇大叫。

  此時神尼回來,聞聲入室,見小兒墜落地上,隨從地上抱起,對呂氏言道:主母因何不依前約,偏要來妄觸龍兒?只此一摔,則令其晚得天下十年也。

  呂氏張皇失措,回府告誡楊忠諸妻妾,從此不許入隔壁尼寺,更不許抱此兒。

  那羅延七歲,神尼對其說道:兒當大貴,自東國而來。佛法不久當滅,全由兒復興之。

  神尼沉靜寡言,精修道業(yè),楊堅在寺內由其教養(yǎng),直到十三歲為止,方始離開佛寺,回到自己家中。神尼便回般若寺內,居住四十余年,從不走出寺門之外。

  到周武帝滅法之時,神尼才復歸小寺,隱住楊家,內著法服,戒行不改。后來果然如神尼所說,楊堅自揚州進入長安為丞相,繼為天子,因而重興佛法。

  楊堅未登位時曾遇梵僧,以舍利一袋贈之,并道:檁越他日為普天慈父,此是大覺遺靈,故留與供養(yǎng)。

  梵僧說罷離去,自此便如平空消失,再也不能尋見。

  當文帝登極之日,想起當初梵僧所言,便即拿出其所贈舍利,與曇遷法師各置舍利于掌上而數。則查數多遍,每遍或少或多,始終無法數定。

  曇遷法師由是贊嘆道:阿彌陀佛,諸佛法身,過于數量,非世間所能測也。

  文帝信以為然,遂用七寶瓶貯之。及至海內大定,復又憶起梵僧之言,因此詔將舍利分送各州郡,命各建塔供養(yǎng),塔下皆圖繪智仙神尼之像。

  此時神尼早已圓寂,文帝時常想念,遂敕令史官王劭為其作傳,并發(fā)大愿,度僧弘法。此便是智仙神尼傳說根末,但因見于正史,又非虛妄。

  閃回結束,智仙之事敘罷,書歸正文。

  隋仁壽元年十一月,資州山僚起事。文帝以衛(wèi)尉卿衛(wèi)文升為資州刺史,前去鎮(zhèn)撫。

  字幕:衛(wèi)文升名玄,洛陽鮮卑族人,侍中衛(wèi)標之子,常以字稱之。

  衛(wèi)文升奉命到任,單人獨騎來到獠人營帳,求見首領,說道:我非信使,便是資州刺史衛(wèi)文升。今奉天子詔命,前來安撫保護你等,休要驚慌恐懼。

  獠人聞而大驚,未知其帶來多少軍馬,都不敢動。

  于是衛(wèi)文升向獠人陳說利害,獠人首領被其感化,撤兵離去。衛(wèi)文升在資州招撫旬月,前后歸附朝廷獠人有十余萬人眾。

  文帝聞而大悅,賞賜衛(wèi)文升細絹兩千匹,任命為遂州總管。

  此時上大將軍王世積案發(fā),在受審之時一時失口,曾說從高颎處曾聽到宮闈中秘事。

  隋文帝聽后大驚,欲定高颎之罪。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弼、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人,都上書證明高颎無罪。

  文帝由此愈加懷疑,且因高颎是為廢太子楊勇姻親,便命將為高颎上書辯冤者都交給執(zhí)法官員處理。高颎終被連坐免官,僅以公爵身份返第,后遭免職。

  畫外音:自隋朝建立以來,高颎一直甚得獨孤皇后青睞,恩寵倍至。其后失寵于皇后,卻只因一句謊話,其實得不償失,后悔莫及。

  鏡頭閃回,數年之前。

  高颎夫人去世,獨孤皇后念其年老孤苦無依,遂對楊堅說道:高仆射晚年喪妻,陛下怎能不為其娶妻,使老臣失怙?

  楊堅以為然,遂將此語告訴高颎。

  高颎流淚說道:臣年邁矣,退朝之后,惟吃齋念佛而已。雖蒙陛下垂愛,但臣深念亡妻之德,不欲續(xù)娶別室也。

  楊堅深加贊嘆,于是作罷。

  此后未幾,高颎愛妾產子。楊堅聞而欣悅,獨孤皇后卻勃然大怒。

  楊堅問其發(fā)怒緣故,獨孤皇后道:陛下還應信高颎乎?陛下欲為其娶妻,高颎以戀念亡妻為由堅拒,是心存愛妾,當面欺騙陛下也。

  楊堅大悟,因此疏遠高颎。當此王世積之案,故此誣言易入,高颎終被罷官。

  閃回結束。隋文帝即罷高颎,乃以尚書右仆射楊素為左仆射,納言蘇威補為右仆射。

  便在此際,邊報傳來:突厥步迦可汗興兵犯塞,大敗代州總管韓弘于恒安。

  文帝聞而大怒,遂拜楊素為行軍元帥,賜給良馬一百匹、母馬兩百匹、奴婢一百口,命帶兵前往云州攻打突厥。

  楊素奉旨領兵西征,一路連連破敵。

  突厥逃跑,楊素率騎兵緊追不舍,到傍晚終于追及。因恐敵人分散逃跑,就命大隊騎兵在后緩行,自親領兩名騎兵并兩個突厥降卒潛入敵陣,同敵軍一起前行,敵人不覺。

  至晚,突厥停軍止宿,楊素暗遣部眾馳回傳令,命大隊騎兵突然襲擊。

  于是大敗突厥,降男女九萬余口,磧南再無突厥騎兵蹤跡。

  文帝聞報大喜,詔命楊素為云州道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向北進攻步迦可汗。

  仁壽二年春,隋朝大軍依托嶺南,進軍交趾、九真,剿滅李氏萬春國領主皇朝,結束其長達五十八年割據歷史,隋朝疆域推進到中南半島。

  此戰(zhàn)大勝之后,嶺南巾幗傳奇英雄冼夫人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便在此時,獨孤皇后患疾,纏綿不愈,臥床百余日之久。至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獨孤皇后于永安宮奄然而逝,壽止五十九歲。

  隋文帝為之哀毀骨立,遂顯垂暮之態(tài),雄心頓消。

  著作郎王劭立刻秉承天子之意,上書稱賀:皇后乃是觀世音菩薩下凡,今塵緣已了,被諸天神佛迎接天宮歸位,是為尸解,并非亡逝。

  隋文帝覽奏,且悲且喜。同時更有西來天竺高僧入見,聲稱皇后是被諸神佛迎接到西方阿彌陀凈土,自己有幸,曾在西域遇見皇后法駕。

  隋文帝愈加激動,賜物兩千余段與那高僧,天竺僧由此而致巨富。

  皇后去世,隋文帝如遭重創(chuàng),病體漸漸沉重,故將獨孤皇后喪事,全權委托尚書左仆射楊素負責。楊素帶領人馬親到野外選址,為皇后建設山陵,凡事親力親為。隋文帝大為感動,賜詔褒獎,說其為皇后尋訪山陵之功,遠逾平戎定寇功績。

  隋文帝為獨孤皇后賜謚號為獻,召高僧五十余人進宮,舉行四十九天宏大法會,然后又講《凈名經》,皇太子楊廣親臨聽講。四海大德宗師,一時翹楚皆都命參加。

  閏十月,隋文帝親自為妻送葬。為祈禱冥福,又詔命耗費巨資修建禪定寺,占地九百余畝,直到隋煬帝登基后才告完工。

  獨孤皇后去世一年有余,亦即仁壽四年,甲子,隋文帝一病不起。臨終之前,于榻上仁手,撫摸皇太子楊廣頭頂,戀戀不舍。

  又對營建山陵總監(jiān)何稠囑道:卿于前歲曾葬皇后,如今我死,并需用心安置。何以囑此?只難以忘懷獻皇后耶!若靈魂有知,定使我夫妻在黃泉之下團聚。

  太子與何稠皆都再拜受命,文帝乃崩,壽止六十四歲。

  太子楊廣即位,是為煬帝,為父親上廟號為高祖,謚曰文。因關于隋朝野史軼聞頗多,故依坊間俗語,楊堅是被太子楊廣弒殺,其說甚為盛行。(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