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幽深而又漆黑的眼睛,仿佛訴說著先民的愛與恐懼。
井,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象形文字。
先民們在發(fā)現(xiàn)自己賴以生存的水坑枯竭的時候恐懼萬分,懷揣著這份恐懼,小心翼翼的下坑開始往下挖掘,以期尋找水的源頭。
越來越深,底下越來越黑暗,我們不知道先民們曾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恐懼,在黑暗中掘井,為此死了多少人。
我們一直都只看到了“井”,卻忽略了“丼”。
古義中“丼”是人們往井里丟了一塊石頭發(fā)生的聲響,所以讀“dan”。我認(rèn)為應(yīng)該這樣理解,井中的一點(diǎn),指的是掘井人--那群孤注生命在黑暗中挖掘,帶來生的希望的人。
隨著時間的變遷,挖井技術(shù)越來越成熟,井也越來越多。先民們依井而居,逐漸演變成“井田制”。
寬一里,橫一里,平均分成九份。
為什么是九份,我認(rèn)為“九”這個數(shù)字,無論是對于先民們,還是我們而言,都是一個具有極好象征意義的數(shù)字。
一平里一井,八家一井,中間公用的土地種出來的糧食上交給周王朝。
最中間的依然是一口井。從上往下俯視,我們可以看到的依然是個“丼”。
先民們愛這“井然有序”的生活,但是戰(zhàn)爭、災(zāi)害、瘟疫不請自來,“井然有序”的生活被擾亂,先民們被迫離開這口見證他們無數(shù)故事的“井”,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于是先民們開始了“背井離鄉(xiāng)”。
小白鷺鷺
一開始也不知道要怎么描述,寫著寫著就這樣,希望多多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