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秋的死訊傳遍五洲,昆侖墟早已炸開了鍋,掌門軒轅璞震驚之余更讓他百思不解的是,東洲居然有位大修道者,還是一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他昆侖墟作為修道界之首,竟然沒有聽到一絲風聲。
這世間修道之人一旦進入大修道者的行列,便有一種能力,那就是上可探九天,曉知天神,下可識天命,推演過往。只要有大修道者想要探九天,曉知天神,是逃不過三司長老的眼睛。他轉(zhuǎn)念一想,難道此人從不好奇九天,也從未探過天神。不可能,他相信沒有一個修道之人能抵御對九天之上的好奇心。
大修道者之上便只有仙者,和天神者。一旦成為天神便可以縱橫九天之上,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天下間沒有一個人不好奇,不向往九天之上天神的世界。軒轅璞想起六十年前北辰國有位女將名叫陳烈,她名為上昆侖墟修道,實則為人質(zhì),在昆侖墟用了區(qū)區(qū)三年就成為大修道者,最后她抵擋不住內(nèi)心的好奇,去探九天,還妄想知天神,最終送了命。
軒轅璞想起六十年前陳烈探知天神以后,殺戮不止,憑一己之力幾乎殺光了內(nèi)司閣長老,就連當時的掌門都抵擋不住死于陳烈之手,要不是三司長老出手,昆侖墟早就土崩瓦解,還有莫之應(yīng)背叛昆侖墟,想要聯(lián)合北辰國救走陳烈,幸好被三司長老發(fā)現(xiàn)。想當年在幽暗森嶺之外與北辰國鐵甲軍的血戰(zhàn),場面慘烈至今還歷歷在目。
陳烈雖死,莫之應(yīng)六十年不見蹤影,他逃走時身負重傷,想必已經(jīng)死在哪個犄角旮旯里了。
東洲不能再出現(xiàn)個陳烈,讓歷史重演,此女必須嚴查。
至于余本秋嘛,死了一個他,算是知道東洲還有一個漏網(wǎng)之魚,也算死得其所,更何況他是莫之應(yīng)的徒弟,雖說他軒轅璞是撿漏才成為掌門,但是余本秋一直是不服氣,想要取而代之,對于他來說始終是個威脅?,F(xiàn)在死了正合心意。
當然余本秋的死也讓讓昆侖墟顏面掃地,威嚴盡失,也讓修道界的人知道想要拿下東洲并非易事,也必有惡戰(zhàn)。
李懷恩正式成為修道界共同的敵人。
軒轅璞不敢耽擱立馬去請示三司長老。
三日后,昆侖墟派出三司侍令,全面追殺李懷恩。三司侍令是侍奉三司長老的侍衛(wèi),也稱三司侍衛(wèi),沒有人知道他們有多少人,修為如何,三司侍令,比肩蒼穹,誰與爭鋒。
其實昆侖墟無論經(jīng)歷多少廝殺,換過多少掌門,三司長老也巍然不動,永垂不朽。他們也從不干涉五洲門派之爭,只有昆侖墟掌門才能見三司長老,這是規(guī)矩。
討伐東洲滅道者關(guān)乎整個修道界的生死,三司長老作為絕對領(lǐng)導者,出面干預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但是為什么一個小小的李懷恩還要驚動三司長老閣的人,說不通??!
北洲北辰國,樊將軍府
樊碧只游歷了一個月,就匆匆回到北辰國,在將軍府密室樊熾早已等候多時,樊碧行過禮后她道:“爺爺我在古耀國私下見過女帝,女帝告訴我東洲有故人?!?p> 樊熾沉思片刻,又想到昆侖墟近日來的動作,他看著風塵仆仆的樊碧有一絲心疼,他道:“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看著樊碧不讓須眉的模樣他倍感欣慰,樊熾下定決心道:“你去東洲,助她一臂之力,不過在此之前你我先去拜訪陳寒老將軍?!?p> 樊碧似乎早就知道爺爺會有此打算,她一點也不意外,只是聽到要去陳府她面露一絲猶豫,她道:“陳寒老將軍與我們樊府水火不容,我們······”
陳寒早已卸甲歸田,但他也是鐵甲軍權(quán)威人物,當年事發(fā)之時他正在與北荒血戰(zhàn),等他滅了北荒凱旋歸來,就聽聞噩耗,痛苦不已,又見樊熾沒有引咎自歸,認為樊熾茍且偷生,兩人就此鬧翻,從此不相往來。
陳寒府邸,守門的一看樊熾大將軍光臨陳府,還以為是做夢,再三確認之后嚇的趕緊通傳。
陳寒早已是雪鬢霜鬟,雙眼渾濁,但是一見畫像卻激動不已,老淚縱橫。樊碧站在一旁靜靜聽著兩位老人訴說往事,握手言和。
幾日后北辰國傳出,準太子妃,樊將軍府樊碧與陳府長孫陳固出逃私奔,并且還帶走了鐵甲軍的御馬秘術(shù),北辰國派出三千鐵甲軍去追,幾月后樊碧與陳固出現(xiàn)在東洲,三千鐵甲軍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