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英雄平亂世
一桿黑色紅纓長槍沖鋒陷陣,如黑虹過世,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似探囊取物,黑將軍張至湯
羽扇綸巾,談笑棋盤間,文將軍齊橫遠。諸侯百家,能以一己陽謀破百家,舉世無雙,獲稱齊無雙,棋也無雙
兩位一品大能始荊州,續(xù)而發(fā)九州,一文一武,所向披靡。黑將軍戰(zhàn)場殺敵,齊無雙謀帳布棋,雙子意氣風發(fā),真是羨煞各路諸侯,曾有人言得此雙雄可得天下,對,也不對。對與他們而言,他們自可得天下,雖初心不在天下,只為平定亂世。
不為天下,為蒼生,天下自來。
諸侯爭霸,百家爭鳴時期,做享百家之首的道家掌教,世人公認天算第一人紫陽無相仙逝,彌留之際給弟子留下一句——天下昌,張必王
按照當時的走勢黑將軍張至湯會是割據(jù)天下數(shù)十載之后中原第一大帝,而齊無雙會成為百家謀士魁首無雙國士
數(shù)十年諸侯割據(jù)走下歷史舞臺,新王并非眾望所歸的黑將軍,而是國士齊橫遠,這讓世人皆為震驚,齊橫遠身為謀士出道,以謀略輔佐稱耳。黑將軍有勇有謀,身先士卒,當乃眾望所歸才是,而如今身份卻截然相反。
齊王登基,開國號元武,定都豫州。而黑將軍張至湯分封張新王,天子以下第一人,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新王,權(quán)位非諸侯,親王,藩王所能比擬,真真正正的天子以下新王最大。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怕如此作為會導致剛剛平定的亂世又歸回亂世,天下人并未看到他們擔心的景象發(fā)生,黑將軍并沒有任何怨言。故而世人也不必在勞神去費作,雙雄誰當君都無所謂,只要天下太平就好
為防止諸侯爭霸的慘劇再次發(fā)生,元武王朝不再分封諸侯,改而藩王制,有名而無實權(quán),除黑將軍張新王例外。
元武開國,分封的藩王一共三個,原青州諸侯王劉耳,在雙雄逐鹿中原時鐵騎踏至青州境界,卻不急于踏足,而是派遣使節(jié)諫言青王劉耳,劉耳同意會面,三人進行了長達一夜的密談,張齊兩人承諾開國后分封藩王,而青州讓出封地。最終青州不費一兵一卒收復,當然了,也談不上收復,畢竟原來也不是自己家的。
劉耳也并非為中原大地不在受苦受難而甘愿敞開城門獻上封地,甘愿當那什么一個藩王,只是這是大勢所趨,過多的反抗也只是徒增傷亡,他不是那頑固之輩,懂得怎么下臺階。
張齊雙雄起發(fā)荊州,最先要面對的便是荊揚兩州的抵抗,時任荊州諸侯王的吳正和揚王韋豐,兩王繼父親遺志,避戰(zhàn)養(yǎng)國,按理說應該是最難啃的兩塊硬骨頭,然而在初期的短暫交戰(zhàn)過后,齊無雙秘密會見雙王,不知道以什么手段勸服二人投誠,且愿意將軍隊調(diào)配權(quán)奉上。謀士之所以為謀士,謀他人所不謀。所以齊無雙這大手筆以至于到現(xiàn)在都沒人能夠說得清楚,吳韋兩王獲封藩王各坐其州
張新王建王府于荊州江陵城,與吳藩王并不沖突,藩王受封地限制,而新王則是二天子,九州通治。
內(nèi)憂剛歇,外患洶涌,元武八年,休戰(zhàn)八年的九州才開始漸漸展露新芽。北方傳來消息,游牧民族大肆侵擾邊關(guān),大有舉兵南下的意圖。張新王受旨北上,御敵守關(guān)
次年,某日明德大殿早朝,上朝從不逾時的元武帝逾時了,滿朝文武百官左等右等卻也不見君主身影,不由交頭接耳。日過三桿,終是見著元武帝上朝,只是眾人奇怪,元武帝今日并未佩戴龍冠,頭戴白巾,頭發(fā)梳過,確實稀松散落幾縷,眼神沒了以往那種神光
那一日舉國百姓聽到一個消息:張新王戰(zhàn)死邊關(guān),以身守國門;痛栽,悲栽,嘆栽!百姓自發(fā)穿白戴喪,富裕之家高掛白燈籠,懸梁白麻綢緞,孔明長燈連夜齊飛,六月三伏天,無雪盛似雪,只為新王那一句——身為蚍蜉當為蚍蜉!此等舉國上下皆同喪的待遇也就只有張新王配得上了
曾以一身二品修為獨闖九州之師而立于不敗,為天下蒼生創(chuàng)太平后深藏功與名,不爭皇位,屈當個新王,此為大善,天下齊譽。就這樣一個人就這么葬身塞北家門外,離根最遠的地方,怎一個悲痛了得!
張家黑旗軍,張至湯為帥,麾下十大名將,自揭竿起義多少大小戰(zhàn)事誓死追隨,八名武將,兩名文將,如今除去一名仍身在張家的文將高不為,身居太位的齊無雙,和兩名名時任元武王朝左太尉高良,右太尉羅素外,五人同張新王戰(zhàn)死沙場,剩余二人在新王陣亡后天子欲召回京都任職,二人不愿選擇隱退,黑旗軍解散重新編制,開國鐵騎最后是落得如此田地,屬實令人惋惜,一只曾今騎龍御虎的帝師終了也是如同之間的流沙隨風飄搖。落木瀟下
還是老了呀,放在十年前,區(qū)區(qū)這北國流牧之寇怎能傷新王分毫,談論至此,皆是搖頭嘆息。黑騎帝師征戰(zhàn)九州,已被消磨折損,大國新建,還沒來得及修整,又是舉兵北上,何不至此。且黑旗軍多為南國男兒,不善北疆圍獵作戰(zhàn),再說南兵北調(diào),長途跋涉,多受盡奔波之苦。傷感之余也不禁心驚,北國居然能讓新王折戟邊疆,屬實是讓人寒顫,如今新王不在,若是他年游牧休養(yǎng)生息之后再踏足中原,到那時又該如何是好
當初元武帝如此提議遭受百官半數(shù)抗議,北方有冀州州大尉韓北遼,可就近率兵御敵,韓師雖不如黑騎驍勇,但是畢竟都是北國兵卒,對大原作戰(zhàn)和圍獵戰(zhàn)術(shù)相比較黑騎更勝一籌,也省去新王南北奔波之勞。
君王并未曾聽取諫言,且新王張至湯對這一決策表示同意,盡管九官多次勸阻,圣榜依舊下江陵,皇意為何,天下人心知肚明,這哪是圣旨,這是張催命符啊??蓱z了張新王,那個不喜言辭,不予爭搶的二品大能武夫。
元武帝在征諸侯時候就已是世人說的一半功,五分過,新王之死,又添一大話柄
原是紫陽真人說的那句:天下昌,張必王。是亡不是王啊,大抵是時之局勢讓坐下弟子誤以為是王。
張新王以身死北疆重創(chuàng)游寇,這幾年下來北國戰(zhàn)事無巨,只是些許不痛不癢的侵擾。地處兩國交界,這種事兒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要是一點動靜沒有,那才是真該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