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自省的好東西
恨恨而死
作者:魯迅
古來很有幾位恨恨而死的人物。他們一面說些“懷才不遇”“天道寧論”的話,一面有錢的便狂嫖濫賭,沒錢的便喝幾十碗酒,——因為不平的緣故,于是后來就恨恨而死了。
我們應(yīng)該趁他們活著的時候問他:諸公!您知道BJ離昆侖山幾里,弱水去黃河幾丈么?火yao除了做鞭爆,羅盤除了看風(fēng)水,還有什么用處么?棉花是紅的還是白的?谷子是長在樹上,還是長在草上?桑間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戀愛怎樣態(tài)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覺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點悔么?四斤的擔(dān),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
他們?nèi)绻?xì)細(xì)的想,慢慢的侮了,這便很有些希望。萬一越發(fā)不平,越發(fā)憤怒,那便“愛莫能助”。——于是他們終于恨恨而死了。
中國現(xiàn)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不可單是不平。至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
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過許多,我們不要蹈他們的覆轍。
我們更不要借了“天下無公理,無人道”這些話,遮蓋自暴自棄的行為,自稱“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臉孔,其實并不恨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