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常
第二天一早,
關(guān)羽早早的起來,在庭院里練武,練練力氣,練練招式,環(huán)首刀揮舞的密不透風,快準狠。
然后來回練了幾趟,又把環(huán)首刀換成長矛,剛開始大開大合,長矛用的那叫一個猛。然后漸漸收斂動作,一點點的開始放精準,打精妙,練的是穩(wěn)和準。
至于狠不狠,配上關(guān)羽的力氣,四米多長的大矛用起來,那絕對是碰到了就要骨斷筋折,哪里需要刻意練狠呢?關(guān)羽早就夠狠了。
董良這時候也起來了,古代娛樂節(jié)目少,他睡的也早,最近也是累了,飽飽的睡了一覺,起來天還很早呢。
所以說,只要早睡,總是能早起的。
他也不靠近關(guān)羽,在院子的邊上先跑跑跳跳,做做體操活動活動。等熱完身了,又去拿石鎖練了練力氣。
他前世也沒有鍛煉的習慣,總是堅持不下去,但是來到這里了,閑著也是閑著,沒有電子設(shè)備牽著,實在感覺無聊的發(fā)慌。
鍛煉吧,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練練也好。練了會力氣,開始練劍,按記憶先走了兩趟,這是前身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技藝了,不能白白浪費了。
走了幾趟套路,又按照自己在后世的理解,把基礎(chǔ)招式練一練,這一練就是半個時辰。
話說這漢代文人身體素質(zhì)真不錯,董良想起來自己以前玩室友參加漫展買的鐵劍,揮舞了三四十下,肌肉疼了三四天。
關(guān)羽起的早,已經(jīng)差不多練完了,又看董良練劍練的認真,有心指點一下。
提了木刀木劍來,“來,我陪你練一練?!?p> 董良放下鐵劍,接過木劍,也不怕是關(guān)羽,反正又不會真的打死。
心里還有些小期待,畢竟哪個男孩子沒有一個仗劍走天涯的夢想,小時候要有削的這么好的一把木劍,放學路上,絕對不會有任何一根超過二十公分的雜草能幸免于難。
這接受關(guān)羽的指點,也算是接受武林高手的私教課了。
兩人拿著木頭兵器,對立。都擺好架勢,關(guān)羽也不因為自己武藝高,而背著手說讓你一只手的蠢話。
雙手抓住刀柄,認真的對著董良。
董良拿著劍,不敢隨意進攻,他動,關(guān)羽也動,一進,總被正面擋在。
便圍著關(guān)羽打轉(zhuǎn),伺機從側(cè)面進攻,劍走偏鋒。
但是關(guān)羽總是調(diào)整身體正對著他,總是沒有破綻,攻不進去。
沒辦法,董良只能用劍尖試探,可還沒反應(yīng)過來,探出去的劍尖猛然被木刀彈開,振的董良幾乎要脫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董良已經(jīng)被順勢而為的環(huán)首刀架住了脖子。
尷尬的看著關(guān)羽,關(guān)羽也沒說什么,收回木刀,看著董良說:“存初,武藝可以練,但是氣勢很難練,習慣也很難糾正,你的武藝現(xiàn)在問題不是出在用法上,而是出在思路上?!?p> 董良聽著關(guān)羽的評價,若有所思。
關(guān)羽捋著胡子繼續(xù)說,“你總想劍走偏鋒,尋找破綻,而缺乏正面對敵的勇氣?!?p> 董良有些慚愧,后世而來的他雖然年紀輕輕,但是要見過許多的社會真相了,經(jīng)歷了生活的打磨,人總是要變得圓滑。
他算是堅持的比較久的,一開始上學的時候清高,可清高不見得就對,他有曾想用君子的要求去追求,可是人情練達和世故的界限太難把握,孔老夫子一大把年紀才說自己能從心所欲不逾矩,而自己則是在這界限中混沌了。
久而久之,隨波逐流,棱角也磨平了。對于普通人來說,磨平了棱角,日子能過的順暢一些有未必不是好事。
可是如今董良現(xiàn)在生活在亂世,在亂世里,不去掙,不去拼,不去亮劍,怎么能贏呢?
董良需要從小市民的思考方式里解脫出來了。
該拼拼,該狠狠。
董良仔細的檢討自己,關(guān)羽見董良陷入沉思,也不再打擾,默默的走開了。
雖然還有話沒說,可別人說的總不如自己思考來的深刻。關(guān)羽很想栽培董良,董良知道為劉備籠絡(luò)人才,關(guān)羽又怎么會不知道呢?
董良又檢討了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怕疼,不敢拼,總想毫發(fā)無損的勝利,這是不可取的,后世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毛病,總是不想有任何損失,瞻前顧后的要求十全十美,這顯然是做不到的。
二是底子薄,實力不夠,不敢拼。如果剛才面對的是一個孩子,董良也許咬咬牙,挨上一兩下,摧枯拉朽的上了,可自己實力不足,連拼的本錢都沒有,輸了就一敗涂地了。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光武藝如此,日后幫助劉玄德,也要夯實勢力的基礎(chǔ),有足夠的實力才能經(jīng)歷失敗?!?p> 孫權(quán)打合肥幾番失利還能再打。周瑜沒了有魯肅,呂蒙,陸遜……
可劉關(guān)張等人去了,只能廖化作先鋒。
曹操敗了赤壁還能打漢中,可劉備失去了荊州,敗了夷陵之戰(zhàn)就葬送了半壁江山。
打鐵還需自身硬?。?p> 董良心里想著,一抬頭,發(fā)現(xiàn)關(guān)羽不見了,就放下武器,回去洗漱,準備吃飯。
練了半天,肚子也餓了。
董良回到房間,等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開飯,肚子餓的咕咕叫,才反應(yīng)過來,恐怕要九點多才吃飯,古代好像吃兩餐。
董良餓的心發(fā)慌,摸到了后廚,這個點也不是吃飯的點,廚子也不在。
后廚沒人,董良翻翻找找,廚房里有米缸,裝的滿滿的大米。也有個小缸,里面是小米。
汝南靠近南方了,稻子和粟都能種。這種交界處,有兩種糧食很正常。
稻米畝產(chǎn)高,這汝南城又靠近汝河,不缺水,種了許多稻,在地勢不好的地方,又雜種些粟。
董良也不去管那么多,自顧自的升了火,燒起來水。
古代人吃飯習慣不一樣,自己也不去管別人吃不吃。倒了幾碗水,放了半碗大米,半碗小米,淘一淘下鍋煮粥。兩種糧食摻一塊煮。
統(tǒng)共放了一碗糧食,但是煮熟了糧食見了水,能出好多碗飯。
這古代燒柴火,火旺,很快董良就煮好了半鍋粥,放冷水上冰一冰,夏日天熱飯涼的慢,董良又心急,涼了一會,餓的實在不行了,也顧不了燙,稀里嘩啦的半鍋粥就下了肚。
喝的董良滿頭大汗,總算是吃飽了,古代人是吃飯油水少,所以只能多吃,顯得飯量大。
董良擦擦頭上的汗,腆著有些撐的肚子,悠哉悠哉的回到前廳,開始準備一天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