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布局天下,除了反叛的安祿山,其它節(jié)度使均已調(diào)換;過程中,沒有任何波折,風平浪靜。民心所向,天下仍舊姓李。民間傳言,皇帝年精神不濟不大管事,太過信任楊國忠、安祿山等人,而安祿山辜負皇帝的信任竟然叛亂,貪官楊國忠及楊氏五家禍亂朝政,是大亂之源。
皇帝很有信心,在財賦公卿努力之下,均田制得以維持,“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安祿山無可施之恩給百姓,亦無饑民起事追隨,安祿山必敗無疑。楊太真暗想,以后的局勢走向,一看皇帝借危難之機還要做些什么,二看洛陽這只鹿夠不夠分量。從各方消息看,安祿山約束手下,沒有大肆劫掠洛陽百姓,叛軍將士并沒有得到多少財貨;以此觀點來看,局勢走向難料。
楊太真猜測,叛亂之初,楊國忠太過相信朝廷文武官員的忠誠,過于看輕安祿山的號召力,以為與契丹李盡忠叛亂相似,僅限于幽、營,最多波及河北部分郡、縣?;实鄣男男馗鼮閷拸V,以為與突厥默啜過飛狐陘劫掠河北相似,戰(zhàn)亂僅限于河北,最多波及洛陽。
楊太真不清楚皇帝能不能如愿,可以確定,不管戰(zhàn)局如何演繹,留給她的時間都不會多,唯一的出路還是逃離皇宮,逃離皇帝!
此時此刻,安祿山據(jù)洛陽,高仙芝、封常清屯守潼關(guān)。安祿山的主力暫時不可匹敵,而偏軍的戰(zhàn)力不強。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己亥,恒山太守顏杲卿等敗何千年,收復(fù)河北十四郡;殺李欽湊,俘獲何千年、高邈,押送京城。平原郡太守顏真卿、饒陽太守盧全誠、司馬李正等以兵討安祿山。
監(jiān)軍邊令誠上奏:
“封常清以賊搖眾,而高仙芝棄陜地數(shù)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
皇帝大怒,癸卯,遣邊令誠到軍中宣敕,斬高仙芝、封常清。
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閉門養(yǎng)病,皇帝拜其為兵馬副元帥,將兵八萬討伐安祿山。哥舒翰以病重固辭,皇帝不許,將蕃將火拔歸仁等各將部落兵歸其統(tǒng)領(lǐng),合并高仙芝舊部,號二十萬軍,屯守潼關(guān)?;实廴噪诽煜?,四面進軍,會攻洛陽。
叛將大同軍使高秀巖攻打振武軍,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與其戰(zhàn)于河曲,官軍大勝,郭子儀乘勝攻克靜邊軍。叛將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寇靜邊軍,郭子儀派左兵馬使李光弼等逆擊,大破叛軍,坑其騎兵七千。
亂世最能考驗人的秉性、眼界及抉擇,有人真投降,有人“假”投降,有人奮起反抗。前有顏杲卿、顏真卿等人,后有濟南太守李隨、單父尉賈賁、濮陽人尚衡、東平太守嗣吳王祇、真源令張巡相繼起兵。叛將尹子奇屯陳留,準備出兵東擴,行軍至襄邑,無功而返。
安祿山親自帶兵攻打潼關(guān),行軍至新安,聽聞河北局勢大變,無奈之下,退兵回洛陽,派蔡希德將兵萬人自河內(nèi)北擊常山。
天寶十五載春正月乙卯朔,安祿山稱帝于洛陽,國號大燕,建元圣武;以達奚珣為侍中,張通儒為中書令,高尚、嚴莊為中書侍郎。
壬戌,判將蔡希德攻破常山郡,俘獲太守顏杲卿等,殺民吏萬余,城中流血。
甲子,哥舒翰進位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丑,叛將安慶緒攻打潼關(guān),哥舒翰擊退之。
二月丙戌,李光弼、郭子儀帶兵東出井陘進河北,擊潰叛將史思明,進取數(shù)十郡縣。
戶部尚書安思順與安祿山為堂兄弟,關(guān)系密切。哥舒翰抓獲安祿山的信使,獲取送給安思順的密信,上奏皇帝,請皇帝誅之。丙辰,誅殺安思順及太仆卿元貞,家屬徙嶺外。
四方戰(zhàn)事不利,安祿山感到絲絲涼意,猛然想起“箕子明夷”,盤算著是否退兵回范陽。為此,將嚴莊、高尚等人找來唾罵:
“汝等數(shù)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今守潼關(guān),數(shù)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shù)州而已,爾謀何在,尚見我為?”
有傳言,王思禮等藩將勸哥舒翰上表,請皇帝誅殺楊國忠,或派兵將其劫持到潼關(guān)誅殺。有人勸說楊國忠:
“今朝廷重兵盡在哥舒翰手,若援旗西指,于公豈不危哉?”
楊國忠恐懼,上奏皇帝:
“潼關(guān)大軍雖盛,而后無繼,萬一失利,京師可憂!”
于是,劍南軍將李福德等選監(jiān)牧少年三千,在苑中訓(xùn)練;又令杜乾運募萬人,屯軍灞上。哥舒翰聽到消息后,上表請灞上軍隸潼關(guān)。六月癸未,哥舒翰召杜乾運到潼關(guān),以違反軍令為由斬殺。
有探子傳信,叛將崔乾佑屯陜郡,僅有羸弱士卒四千,皇帝令哥舒翰進兵收復(fù)陜郡。哥舒翰以為,這是安祿山誘兵之計,官軍應(yīng)該堅守潼關(guān)。郭子儀、李光弼也上奏:請求帶兵北攻范陽,占領(lǐng)叛軍巢穴,以他們的妻、子為人質(zhì)招降,叛軍必潰!潼關(guān)大軍應(yīng)固守待敵,不可輕易出擊。
楊國忠等上奏,認為哥舒翰大軍固守潼關(guān),定會坐失良機,失去圍攻洛陽的機會,皇帝認可他的說法,認定應(yīng)主動出擊。
哥舒翰無奈,帶兵八萬,分兵兩路,由大河南、北兩岸進軍陜郡。己丑,南路前軍進入靈寶西原,與崔乾祐軍接戰(zhàn),官軍中埋伏潰敗,戰(zhàn)死者十之六、七。南路軍后軍、北路軍見狀潰逃,剎那之間,兩岸為之一空,而真正逃回潼關(guān)的官兵只有七、八千人。哥舒翰逃到關(guān)西驛,被其帳下部落將火拔歸仁等綁架,投降安祿山軍。
辛卯,叛將崔乾祐攻克潼關(guān),河?xùn)|、華陰、鳳翔、上洛防御使皆棄郡走,守兵四散逃亡。
將近十萬大軍中埋伏,說出去都是笑話;包括久經(jīng)沙場的部落兵在內(nèi),為什么沒有戰(zhàn)意,值得懷疑。
這一日,皇帝一直很鎮(zhèn)定,不時召見哥舒翰軍信使,了解戰(zhàn)況。到了傍晚,不見平安火,皇帝方有懼意。
壬辰,皇帝召宰相商議戰(zhàn)事。早在安祿山反叛之初,楊國忠即令劍南節(jié)度副使崔圓陰備戰(zhàn),以備不時之用?,F(xiàn)在長安危機,楊國忠首唱幸蜀之策,皇帝依舊認可楊國忠的策略。
癸巳,楊國忠召集百官到朝堂,惶懼流涕,請眾人出謀劃策;百官唯唯諾諾,唯獨沒有辦法。楊國忠自辨道:十年前已經(jīng)有人告發(fā)安祿山有反跡,無人相信。局勢走到這種地步,不是宰相的錯。
甲午,上朝的百官不到兩成?;实塾谡?,下制準備親征,聽到的官員沒人相信?;实郛斕煲普瘫眱?nèi);傍晚,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閑廄馬九百余匹;陳玄禮秘密行動,不讓外人知曉。
楊太真清楚,自己的時間即將來臨,是危機也是時機,能否逃出牢籠,生與死,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