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米蟲的清穿日子

米蟲的清穿日子

宅女愛財 著

  • 古代言情

    類型
  • 2012-09-14上架
  • 254489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jìn)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滿洲八大姓

米蟲的清穿日子 宅女愛財 9734 2012-09-13 17:20:42

    滿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為:佟、關(guān)、馬、索、齊、富、那、郎。遼東地區(qū)是滿族的發(fā)祥地,現(xiàn)今仍是滿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遼東諸多的滿族姓氏中,滿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將佟、關(guān)、馬、索、赫、富、那、郎八個滿族姓氏,推崇為陳滿洲著姓,同時又將其俗稱謂“滿洲八大姓”。然而,現(xiàn)今俗稱謂八大姓的滿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漢字姓。而歷史上,他們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進(jìn)入遼東地區(qū)的滿族先世。

  姓氏演變頻繁美麗的傳說

  滿族的姓氏在歷史長河中,演變頻繁?!皾M洲雖始有定性,后皆指名為姓。遼東的滿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漢字姓中,亦是如此。

  《養(yǎng)吉齋叢錄》記有:“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滿語,或用漢文;用漢文,將用二字,不準(zhǔn)用三字,以其與滿語混也?!睆纳鲜鲇涊d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滿族各氏族在冠用漢字姓與改用漢字姓過程中,出現(xiàn)了極不規(guī)范的趨勢。

  這種趨勢的出現(xiàn),連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驚,不得不下達(dá)如下諭旨:“八旗滿洲、蒙古有姓氏,乃歷年既久,多有棄置本姓沿漢習(xí)者。即如牛呼紐氏,或變稱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為稱,亦當(dāng)曰牛,豈可直呼為郎,同于漢姓乎?姓氏者,乃滿洲之根本,所關(guān)甚為緊要。今若不整飭,因循之久,必將各本姓遺忘,不復(fù)有知者?!比欢?,統(tǒng)治階級的震驚與整飭,實際上并沒有起到任何束縛滿族各姓氏冠漢字姓與改漢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內(nèi)部,不規(guī)范的冠以漢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現(xiàn)。

  清太祖**哈赤胞弟舒爾哈齊的后裔,滿姓為愛新覺羅,但在這一時期,有一族支竟取漢字溥字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種不規(guī)范的冠用漢字姓與改用漢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遼東滿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別由原來的滿洲姓氏分別冠用和改用了漢字姓,姓氏為:佟、關(guān)、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相傳,當(dāng)年**哈赤出世的時候,被明將李成梁追趕到深山老林里,騎的馬累了,就剩一條伴隨他的狗。**哈赤跑著跑著,累得實在跑不動了,就躺在大森林里睡著了。李成梁的軍隊搜山?jīng)]搜到,就放火燒山。眼看要燒到**哈赤了,忠誠的狗就跑到水泉里沾滿一身水,把**哈赤周圍的柴草全滾濕。狗一趟又一趟地沾水,在**哈赤周圍形成了一寬闊的安全地帶,**哈赤寂寞難耐,忠誠的狗照顧**哈赤,大火過后,李成梁的軍隊繼續(xù)搜山。眼看著大軍來到了,**哈赤還在酣睡,一群烏鴉圍著**哈赤喳喳亂叫。**哈赤驚醒一看,狗累死了,山火還在燃燒,又聽到山下兵馬喧囂,起身就跑。

  滿族有句諺語:狗見人貧死也守,人見人貧親也疏。滿族是一個崇敬狗的民族。因為狗是滿族祖先騎獵不可缺少的好幫手,是他們的原始生產(chǎn)工具,是他們的衛(wèi)士和保護(hù)神。早期的滿族人住所分三層,家中養(yǎng)的狗就像主人的侍衛(wèi)一樣居住在最外一層。狗是純種的關(guān)東狗,多為黃色,耷拉著耳朵,人稱笨狗。這種狗與當(dāng)代某些城市人養(yǎng)的寵物狗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退化,他們吃苦耐勞,能隨主人跑山打獵,做向?qū)?,能同比自己強大的野牲口搏斗?!吨厡幑潘洝贩Q“獵犬勇者,能搏猛虎”。它們還能拉雪爬犁,能為主人看門護(hù)院,擒防盜賊。它們有靈敏的嗅覺,知道獵物躲藏在何處,一旦遭遇惡獸,它們會用狂吠給獵人報警,讓獵人化險為夷。在行獵中,獵物一旦被射傷,它們會像勇士一樣沖上去,奪取獵物;獵人若迷了路,它們會將主人帶出森林。它們用高尚的品格贏得了滿族祖先的尊敬與愛戴。

  狗在滿語中叫“音打諢”。早年,一般滿族獵人家里都要養(yǎng)一批狗,如果家里的頭狗死了,家人要舉行隆重的葬禮,以此來寄托哀思,由此可見滿族人對狗的感情多么真摯。在民間,滿族人對狗崇之敬之,蔚然成風(fēng),不僅不殺狗,不食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套袖,漢人要進(jìn)滿族人家也得先把狗皮帽子、狗皮套袖等放在窗臺上,方可入室。在官方,清王朝在自己的祖陵永陵內(nèi),將祭壇上至高無上的龍抽象成神似狗的坐龍,在壁畫中將狗置于龍身之上,并將那只于絕境中幫助**哈赤逃生的大黃狗寫進(jìn)了正史。還有傳說中的大青馬,這匹馬與那只跑到河里弄濕皮毛去營救被蘆葦大火包圍的**哈赤的黃狗一道,為恩主效盡了“犬馬之勞”。狗累死了,其靈魂被大清王朝注入龍體之內(nèi),被滿族人供奉在祖宗龕下;大青馬也死了,傳說大清帝國國名就源于它。

  傳說是文化,是藝術(shù)。畢加索說:“藝術(shù)是一種謊言,它教導(dǎo)我們?nèi)ダ斫庹胬?,至少那些我們作為人能夠理解的真理?!痹谖铱磥恚瑵M族人崇敬狗,意在提倡一種對忠誠回報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人類所需要的。也正因為如此,這種屬于遠(yuǎn)古人類的圖騰文化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存活于廣袤的民間,直至城市人的鄉(xiāng)村血脈里。后來,**哈赤做了大汗后,為了紀(jì)念狗的救命之恩,特地頒布命令,告誡后代要愛護(hù)狗,禁吃狗肉。

  北京滿學(xué)會理事察海先生介紹說:

  一、佟姓宗族(佟佳氏——鑲黃旗人)

  佛滿洲佟姓氏族成員遍布遼東每一區(qū)域。近代和現(xiàn)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諸多村堡名,都是他們生活過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為滿族一姓,是為同音異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為姓氏佟佳氏。關(guān)于清初佟佳氏,《滿洲八旗氏族通譜》對佟佳氏成員佟養(yǎng)正做了如下記載:“佟養(yǎng)正,鑲黃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達(dá)爾漢圖墨圖于明時,同東旺、王肇州、索勝格等,往來近邊貿(mào)易,遂寓居開原,繼遷撫順?!痹谑妨嫌涊d中,明末清初佟姓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員多有進(jìn)入明邊進(jìn)行貿(mào)易之人。作為以地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們是處于不斷地遷徙及漁獵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棲居地為姓氏的,諸如覺爾察氏、章佳氏、索綽羅氏等都是如此。但這些姓氏是出現(xiàn)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為氏的范疇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們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據(jù)朝鮮《龍飛御天歌》記載:“女真中有夾溫一姓”。經(jīng)史料查證,夾溫是遠(yuǎn)在金、元時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夾谷姓氏的諧音。夾谷是金代一個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傳》中有十?dāng)?shù)位夾谷姓氏之人載人傳記之中。如:“夾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篤人也。姿壯雄偉,善騎射?;式y(tǒng)八年,襲祖駛達(dá)猛安”。“夾谷衡,本名阿里布,山東西路猛安益打把謀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創(chuàng)設(shè)女直進(jìn)士舉,衡中第四人,補東平府教授?!标P(guān)于夾谷這一姓氏,《金史·國語》注釋為:“夾谷曰仝”。仝與佟、童是漢字中的同音異字,又同為夾谷姓而演變?yōu)槌r史料中所載的夾溫姓氏。這一姓氏歷史上,曾被清太祖**哈赤及其先世應(yīng)用過,史料亦有記載,如“依蘭豆漫夾溫猛哥帖木兒、童凡察、童叫場、佟塔失、佟**哈赤”等。從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漢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夾谷姓氏。

  二、關(guān)姓宗族(瓜爾佳氏)

  滿族關(guān)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爾佳氏而改用漢字姓演變的一個姓氏。滿語kor,漢譯為“館”,“閣”之意,亦可譯為:“住所”之意。瓜爾佳氏氏族,是清初遼東地區(qū)人口眾多歷史地位十分顯赫的一個氏族。宗族改用漢字姓關(guān)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哈赤開始創(chuàng)業(yè)之時,今日滿族關(guān)姓的先世瓜爾佳氏成員即投身在后金政權(quán)的一統(tǒng)大業(yè)之中。后金時期,氏族中許多成員為有清一代的開國元勛。曾被清太祖**哈赤封為輔政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早在1588年與父索爾果一道,親率所屬蘇完瓜爾佳部五百戶歸附。費英東在后金政權(quán)初創(chuàng)時期,勇猛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圖賴、剛林等諸多瓜爾佳氏族成員成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業(yè)績而名垂青史。

  瓜爾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這一姓氏的應(yīng)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爾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稱之為哈爾佳者,但二者之間只是諧音上的變化。遠(yuǎn)在明代以前,今日遼東滿族關(guān)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時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變?yōu)楣蠣柤研帐系?。其姓氏演變,已在清代乾隆年間欽定修撰的《滿洲源流考》中得到證實。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屢有記載,《金史·列傳》第四十九記有:“古里甲石倫,隆安人,以武舉登第?!睆慕?、元時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際的姓氏瓜爾佳,顯然從讀音上即可發(fā)現(xiàn),是由音移變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國語》注釋為:“古里甲曰汪”,即譯漢字姓為汪姓。追溯今日遼東滿族關(guān)姓的先世,歷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龍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此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部族數(shù)經(jīng)遷徙,而分居在東北各地。但作為瓜爾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據(jù)清史學(xué)者李林先生考證,“原是遼代五國部轄地,金代改稱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龍江依蘭縣境內(nèi)”。而今日遼東的瓜爾佳氏后裔,則是南遷中遷至遼東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爾佳姓氏是于遷徙居住中,以地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爾佳音移上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巧合。歷史上,遼東關(guān)姓宗族的姓氏演變應(yīng)為:金、元時期,古里甲(漢譯汪姓);明、清初,瓜爾佳;清代中后期至今,關(guān)。而關(guān)姓則屬于改用漢字姓所用的一個姓氏。

  三、馬姓宗族(馬佳氏——鑲黃旗人)

  滿族馬姓在遼東地區(qū)分為漢軍旗人和滿洲旗人兩個不同的血緣集團。由于兩個不同的血緣集團冠漢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遼東地區(qū),所以極容易產(chǎn)生源流上的混淆。漢軍旗人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歸、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滿族民族共同體的原漢族馬姓氏族。他們在加入滿族民族共同體編入漢軍八旗后,也和滿洲八旗各氏族一樣,撰修族譜,并在族譜撰修過程中,將其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馬佳氏,使世人難以區(qū)別誰是女真人后裔,誰是中原漢族人的后裔。

  滿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們的氏族姓氏為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個宗族?!栋似鞚M洲氏族通譜》卷七記有:“馬佳,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散處于綏芬、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傳記上,史料對馬佳氏的先世多有記述?!昂諙|額,鑲黃旗人,世居馬佳地方,國初來歸。國初,赫東額同親弟尼馬禪率滿洲五十五戶來歸?!薄傲_爾機,正紅旗人,世居馬佳地方,國初來歸。其子羅多理原任護(hù)軍校?!庇纱丝芍?,滿洲八旗中的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漢字姓馬姓的一個氏族。他們冠姓時,是在原女真姓氏馬佳的稱謂中,取其頭一字馬字為姓而形成了形似漢姓的馬姓姓氏。

  在滿族社會發(fā)展史上,馬佳氏僅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從相關(guān)的史料中得到佐證,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對此,《馬佳氏譜書》亦有記載:“我馬佳氏發(fā)源于滿洲馬佳地方,世居嘉理庫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記載中并沒有出現(xiàn)馬佳氏這一姓氏,據(jù)《馬佳氏譜書》族源記述:“原夫我遠(yuǎn)祖,所自出實與費莫氏之先,同屬一源。會遭家難,播遷于嘉理庫馬佳地方,因以為氏”,“馬佳、費莫實為同族”。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歷史上女真人馬佳氏這一姓氏的出現(xiàn),是由宗族遭受災(zāi)難而撥出一支擇地另居后產(chǎn)生的。這一支的原姓氏應(yīng)是金、元時期的費莫氏。費莫氏據(jù)《滿洲源流考》記載:“舊時稱作裴滿氏。”《金史·國語》記有:“裴滿曰麻?!奔唇鸫呐媾釢M姓氏,漢譯為麻姓。這樣,金以后,今日遼東滿族馬姓宗族的姓氏演變?yōu)椋航?、元時期裴滿氏(漢譯麻姓);元末明初費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變?yōu)轳R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漢字姓馬姓。

  四、索姓宗族(索綽羅氏——鑲紅旗人)

  滿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漢字姓。此前,宗族的滿族姓氏為索綽羅氏?!端骶b羅氏譜書》記載,其氏族“原居長白山一帶,在康熙年間分遷至遼東岫巖、興京一帶”。然而,《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卻又記載為:“索綽絡(luò)氏,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散處于輝發(fā)及各地方?!边|東地區(qū)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記載:“松果托,滿洲鑲紅旗人,世居輝發(fā)地方,國初來歸。以閑散白身身份隨軍入關(guān)。至山東,梯攻臨清城,率先登城,授騎都尉。定鼎燕京時,從征山海關(guān),擊敗大順軍馬步兵二十萬眾,敘功加一云騎尉,三遇恩詔加至一等輕車都尉。此后,其子孫相繼承襲數(shù)世。”根據(jù)史料所記載,遼東索綽羅氏的先世原為海西女真人,他們隨海西女真人的數(shù)次遷徙,由松花江流域來到輝發(fā)河流域?!皣鮼須w”并人建州女真的具體時間應(yīng)是1607年,**哈赤統(tǒng)一扈倫四部收復(fù)輝發(fā)部時歸來的。他們氏族在遷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嘔罕河衛(wèi)、肥河衛(wèi)、兀者衛(wèi)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輝發(fā)河流域的。并在這一時期以地為氏,冠稱索綽羅氏的。

  據(jù)《滿族宗譜研究》一書考證,索綽羅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輝發(fā)河流域以前,其先世為黑龍江尼瑪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衛(wèi)、嘔罕河衛(wèi)的女真人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與尼瑪察氏同宗。尼瑪察在女真語中是尼瑪哈的轉(zhuǎn)音。尼瑪哈在金代屬于女真尼龐古部,其姓氏為尼忙古氏,金代譯漢字姓為魚。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遠(yuǎn)在金代的尼忙古漢譯為魚,今日的滿語尼瑪哈nimaha,漢譯也為魚,語意上沒有變化。結(jié)合上述,索綽羅氏族的姓氏演變,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瑪哈氏、益得里氏、索綽羅氏,而最后以多音節(jié)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漢字姓,沿用至今。

  五、赫姓宗族(赫舍里氏——正黃旗人)

  赫氏是遼東地區(qū)的滿族著姓之一,他與何氏同是由滿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頭一字冠注漢字姓演變而來,兩者之間為同音異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遼東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記事全面的宗族譜書。譜書中對其氏族的遷徙、源流均做了翔實地記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緒初年冠用漢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為赫舍里氏?!昂丈崂?,原系河名,因以為姓。”赫舍里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遷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歷史上生活在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處,金代歸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際赫舍里氏先世隨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開始了遷徙。遷徙中,他們先后遷徙到緩芬河流域、圖們江流域及長白山地區(qū),最后定居在蘇子河、渾河流域。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蘇子河、渾河流域后,在清前為后金政權(quán)的締造,氏族成員做出了杰出的貢獻(xiàn)?!按T色巴克什,正黃旗人,穆瑚祿都督第七子,特赫納之孫也。國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來歸,太祖高皇帝以碩色兼通滿、漢及蒙古文字,賜名巴克什,命在文館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滿、漢、蒙古文字,賜名巴克什,由頭等侍衛(wèi)授吏部啟心郎。三年考績,所任稱職,授騎都尉,隨大軍征討,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從其遷徙的歷史記載中可以得知,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們的先世應(yīng)追屬為金代女真紇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遷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邊布爾哈河、湯旺河、隴烏河流域。金代紇石烈部族人,姓氏為紇石烈氏,是以部為姓的。紇石烈氏,譯漢姓為高姓。紇石烈一姓,《金史·列傳》記載:“紇石烈恒端,西南路忽倫宋割猛克人,襲兄銀術(shù)謀克。泰和伐宋,充行軍萬戶,破宋軍兩千于蔡州,加宜武將軍。自壽州渡淮,敗宋步騎一萬五千于鷂子嶺,遂克安豐軍?!?p>  從金代史料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女真紇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個族眾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眾龐大,遠(yuǎn)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紇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離出來,由紇石烈氏冠用漢譯高姓的一支,即是這樣分離出去的。至此,今日遼東滿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變分別為:金、元時期,紇石烈氏(譯漢字姓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六、富姓宗族(富察氏——鑲黃旗人)

  今日遼東地區(qū)滿族中的富氏與傅氏,為同一原始滿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與傅二者之間,只是在冠用漢字時所出現(xiàn)的同音異字。滿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漢族文化習(xí)俗,取其滿族多音節(jié)姓氏中的第一個音節(jié)富、傅,而冠用的漢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遷徙中,曾經(jīng)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縣境內(nèi)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栋似鞚M洲氏族通譜》記有:“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其氏族甚繁,散處于沙濟、葉赫……長白山及各地方?!薄案徊焓舷仁劳?,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沙濟地方,后金初年率族眾投歸,清太祖**哈赤將族眾編為半個佐領(lǐng),由其統(tǒng)領(lǐng)。”族眾在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多有業(yè)績,史料中立傳之人達(dá)十?dāng)?shù)人之多。

  查尋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遷徙足跡,他們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龍江中下游地區(qū)。氏族在隨著歷史上女真人的數(shù)次大規(guī)模遷徙而逐步南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遷徙途中遺留下多處氏族居住過的遺址,在宗族譜書中所記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處。

  遠(yuǎn)在金、元時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為蒲察氏,并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督鹗贰ち袀鳌分杏涊d了十?dāng)?shù)位蒲察氏族中成員的傳記?!捌巡扃久z,字宗卿,棣州陽信人,試補刑部掾?!薄捌巡於?,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欽懷皇后父也。賦性沉厚有明鑒,通契丹、漢字,長于吏事?!逼巡焓显诮鸫瑩?jù)《金史,國語》注釋:“蒲察曰李”,即漢語譯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遼東滿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變,從金代起即產(chǎn)生音移變化,而沒有產(chǎn)生譯意上的變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變過程。

  七、那姓宗族(納拉氏——葉赫、烏拉、哈達(dá)、輝發(fā))

  那姓滿族宗族在遼東滿族氏族中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個姓氏。

  那姓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節(jié)滿族姓氏納拉氏。納拉氏是以其歷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納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納拉氏雖為滿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卻散居在葉赫、烏拉、哈達(dá)、輝發(fā)及各地方。史料對納拉這一姓氏的記載為:“雖為一姓,各自為族”。這樣,史料的記載就證實了明代納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遼東的那氏滿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譜中所載,以一世祖納齊布為祖先的納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達(dá)、烏拉兩部納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納拉氏氏族,與此部納拉氏氏族,并無血緣關(guān)系連帶。如輝發(fā)部納拉氏在遼東《納拉氏譜書》中將其姓氏的冠用業(yè)已說明?!拜x發(fā)部先世,原系黑龍江東海岸窩集部尼瑪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興濟理二人,自黑龍江載木植主獲利,移遷于察魯居焉!察魯?shù)赜徐鑲悋{拉姓噶楊阿、圖莫圖二人平素結(jié)好深厚,俱由察魯移居張地,四人聚約修睦,昂古理、興濟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納拉。葉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興懇達(dá)爾漢,奉明國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衛(wèi)守東省開原界此北圍場,遂滅扈倫國。張地所居的納拉姓部寨屯村,因據(jù)其姓?!?p>  從上述資料記載中,民間納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將納拉氏的宗族血緣關(guān)系闡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輝發(fā)與葉赫兩部的納拉姓氏族,與哈達(dá)、烏拉兩部的納拉氏氏族先人,不屬同宗。由史料記載中可以得知哈達(dá)、烏拉兩部的納拉氏先世,原居住地為黑龍江中下游,他們在元末明初之際進(jìn)行了兩次規(guī)模較大的遷徙,于明末遷至興京地區(qū)。

  明代時期的納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變化而來的。這一姓是納蘭產(chǎn)生的音移變化。在此之前,金、元時期女真的納蘭姓氏為納刺姓,部名為納喝。納喝部在歷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葉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納刺氏的女真姓氏漢譯過來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遼東滿族那氏的姓氏演變,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變下來,直至清代中期冠漢字姓至今。

  八、郎姓宗族(紐祜祿氏)

  郎氏滿族宗族是由滿族姓氏紐祜祿氏而冠用的漢字姓,他們冠用漢字姓的最初時間據(jù)其氏族譜所載為清代乾隆年間。郎姓姓氏是由紐祜祿滿語niohe,漢譯為狼而演變?yōu)槔?,用作姓氏的。這一姓氏,是滿語的漢譯姓氏。

  紐祜祿,“原系滿語地名,因以為氏”。氏族居住在長白山、英額等地方。在清一代,紐祜祿氏氏族成員,“仕官難以枚舉”,清王朝開國元勛額亦都,即是紐祜祿氏的氏族成員。

  紐祜祿氏宗族,是先期進(jìn)入蘇子河、渾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們在元末明初之際,由原始居住地黑龍江、松花江中下游,歷經(jīng)三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而來到佛阿拉地區(qū)。其中,史料記載中的長白山地區(qū)僅是他們氏族在南遷中的一處中間居住地。

  金代,紐祜祿氏的姓氏為女奚烈氏,據(jù)《金史·國語》記載:“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語漢譯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滿洲源流考》中記有:“紐祜祿氏舊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記載中可見,今日郎姓的姓氏,在歷史上沒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樣,發(fā)生過諸多的變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漢譯為郎姓。遠(yuǎn)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記載,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勝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門,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龐大,朝廷對女奚烈宗族組建的弟子軍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

  遼東滿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變?yōu)榧~祜祿氏,再由紐祜祿氏漢譯冠姓,冠用了郎姓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滿族的姓氏,除沿襲了金、元時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所載錄的滿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為氏的冠姓方式,在現(xiàn)居遼東的滿族八大姓氏也沒有超越這種范疇。

  在滿族氏族沿用金、元時期的姓氏過程中,由于在歷史各個時期受到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的諸方面因素影響,幾乎全部原始姓氏發(fā)生了諧音變化。這些變化的實質(zhì),是與所處社會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為復(fù)合音節(jié)的女真語詞組,在女真語言不斷發(fā)展完善的歷史過程中,其語音也在逐步發(fā)生變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響,語音變化程度更為加劇。但變化的結(jié)局,僅僅反映在語言音節(jié)的諧音上,并沒有在語言本質(zhì)上產(chǎn)生變化。反映在對照金代有史記載的女真姓氏上,各姓雖然在自金以后的歷史歲月中,多有隨地命姓而脫離原氏族姓氏者,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爾佳、馬佳、索綽羅、赫舍里、富察、納拉及紐祜祿氏,但這些以地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諧音相沿之處。

  在女真人以地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滿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將本支的姓氏從滿語中漢譯過來,加以沿用。這類漢譯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現(xiàn),并一直發(fā)展著。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譯成的仝姓,古里甲譯成的汪姓,裴滿姓譯成的麻姓,紇石烈姓譯成的高姓,蒲察姓譯成的李姓,都證實了這一點。

  八大姓氏的歷史演變是必然結(jié)果

  遼東滿族八大姓氏的歷史演變,是滿族人民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從金、元時期起,滿族先世姓氏在歷史不同時期的變化及宗族內(nèi)部血緣集團產(chǎn)生的裂變而出現(xiàn)的新的姓氏上看,滿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變過程錯綜復(fù)雜。早在金、元時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為夾谷姓,澤譯仝姓,而至明末卻冠用了愛新覺羅這一姓氏。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稱費莫氏,此后又以地為氏冠用馬佳為姓。從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現(xiàn),發(fā)生了隨意不規(guī)范化趨勢。在清代中期以后滿族各氏族漢字姓和改漢字姓中,這種趨勢發(fā)展的更為復(fù)雜,更為不規(guī)范。紐祜祿氏各支在冠漢姓時,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漢譯為郎姓,而在這一時期,有的族支卻改用漢字紐字為姓,還有的改漢字牛字為姓。索綽羅氏除以原姓第一音節(jié)索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漢字曹字為姓,諸如此類甚多。

  姓氏演變得障礙

  在滿族姓氏演變過程中,隨名姓也對滿族姓氏演變曾經(jīng)造成了許多障礙。隨名姓氏使人們一時無法剖視其姓氏的歷史本來面目。如:納拉氏中的輝發(fā)部納拉姓的隨姓問題(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過民間譜書資料進(jìn)行佐證,是無法查尋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滿族民族共同體處于鼎盛發(fā)展時期,至使許多中原漢人和其他民族成員加入到滿族民族共同體中。部分漢人被編人到漢軍八旗之中。這部分漢軍八旗氏族,有的在編撰宗族譜書時,有意的將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滿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稱謂。如李姓改稱為李佳氏,康姓改稱為康佳氏,馬姓改稱為馬佳氏,連明代降將尚可喜在修譜時,也將本宗族的姓氏改稱為沙各達(dá)哈拉。滿族民族共同體中的漢軍八旗部分宗族,除在這一時期效仿滿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許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會,多將自己的先世溯為女真氏族成員,使世人難以辨別其姓氏的緣尾。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在遼東滿族人民集居的區(qū)域,由于地域不同,歷史上姓氏演變稱謂不同,而所泛指的滿洲八大姓氏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將佟、關(guān)、馬、索、葉、富、那、郎列為八姓。還有的地方將葉姓換成齊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稱謂。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個姓氏是遼東具有代表性的八個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個滿族宗族,是具有區(qū)域代表性的。他們可以直接涉獵于滿族先世的漁獵采集及遷徙生活,揭示每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發(fā)展?fàn)顩r,最終體現(xiàn)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歷史結(jié)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