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門
朱雀門指揮史本來就空缺,之前由“左相云”一直兼帶管著。這次李長安以一人之力,牽住了三位蒙面人,立下了大功。郭子儀有意培養(yǎng)李長安,就將朱雀門指揮史的重任交于給他。
右統(tǒng)領(lǐng)一職品階不高,只有從五品,但權(quán)力甚大。若遇緊急之事,可先斬后奏。李長安至上任為朱雀門指揮史已有一個多月,各項守衛(wèi)措施安排的錯落有致。
“啟稟大人,郭將軍有令招見。”
臺下的這個護衛(wèi),正是槍王關(guān)勝。
在李長安調(diào)往到朱雀門時,就將以前一些熟悉的同僚招往過來。而左相云左統(tǒng)令在李承乾謀反一事之中,立了大功,不久就要加封官爵。李長安說出的所招之人,左相云樂得賣給李長安一個人情。
“好,你們繼續(xù)防守朱雀門,不得有誤?!?p> 郭子儀突然有事召見李長安。李長安不知所謂何事,但上司召見,不得不去。
郭府,書房。
“將軍,下官李長安進見?!?p> 郭府是坐落在長安城,城東。本來以李長安的品階,已然達到了在長安城置宅的資格。但李長安了身一人,無牽無掛。就放棄了置宅一途,每日住于御林軍中,倒也自在。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書房中的郭子儀,伸出右手,兩指一揮,二指劍氣破空落于墻壁之上,隨后又是刷刷幾指,卻是在墻壁之中寫起了字來。
隨著郭子儀兩指的不停甩動,墻壁之上,赫然顯出了這一句詞。而郭子儀的頭發(fā),也在寫下這句詞的時候,達到了怒發(fā)沖冠的地步。長發(fā)一震,就將頭上的帽子沖了上去。
怒發(fā)沖冠的凌厲煞氣,就是踏入“北斗境”的李長安,也不敢小巧。
想不到,郭將軍居然能將肉體的修煉,修至頭發(fā)上。這種修為,比之李長安高得多了。至少李長安現(xiàn)在,還正在煅煉五臟。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p> 這一首詞,正是赫赫有名的“太玄經(jīng)”,為我朝堂堂詩仙李太白寫的。郭子儀不知是沉靜其中,還是這首詞太過有意境。竟然“仰天長嘯”起來。
這一嘯聲,并不如皇城那時的驚天動地,浩瀚無邊。就連房屋之內(nèi)的各種設(shè)施也沒有感受到。但李長安卻連連變色,似乎這道嘯聲,是專門征對李長安而發(fā)的。
嘯聲如濤似吼,將李長安的精血,震動的瘋狂亂竄。就連體內(nèi)的內(nèi)丹,也在這聲長嘯聲中跳動不已。腦海中嗡嗡作響,好像李長安就在一個封閉的煉丹爐中。
功力不深者若是聽到這一嘯聲,立馬七竅流血而止。對于一般“內(nèi)丹境”高手,在這嘯聲當中,也只能控制心神,不讓其奪去了神智。但李長安卻不是一般的內(nèi)丹境高手,郭子儀一嘯當中。李長安瞬間就進入到了“意境”之中。任是書房內(nèi)無邊的狂嘯,卻也震動不了李長安半分。
“好一個入靜功夫。”
郭子儀大贊,長嘯聲停了下來。但是詞還沒寫完,于是右手再度凌空。
“刷,刷,刷……”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泥屑隨著字跡的突顯,瞬間掉落,只一會兒的功夫,墻壁之上就削刻上了一首太玄經(jīng)。
李長安不知道郭子儀怎么寫這首詞,但卻保持平靜,沒有多問。
寫完這首詞,郭子儀停了下來:“嗯,長安,你來了,坐?!比缓蠊觾x又從書桌之中,拿出了一道奏折?!翱纯催@份奏折,長安,你觀這人如何?”
李長安接過這道奏折,上書:“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
奏折之中,借用孫子兵法一道開口。大意是告訴當今皇上,我這里情勢比較惡劣,并不是想回就回得了的。你也不要催我,可能回的時候,我自然就回長安了。
落款之名,是為莘正元。莘正元,臨川郡王是也。
李長安進入皇城,多多少少了解了些事情。上次李承乾一事,聽說莘正元就參與其中。只是當今圣上,卻一直沒有拿他。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說大將不聽君王之意,而是古代將軍帶打仗,戰(zhàn)場之中,形勢瞬間即變,若是刻意死板的聽著君王的命令,則這仗豈早要輸。所以很多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形。
“此人之字,刀鋒蒼勁有力,所寫之意,也合情合理,可能也有借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之言,故意推辭。而且,我觀這封奏折之“字”意,是大有問題……”
李長安并沒有把話說下去,而是觀察著郭子儀的臉色。
“說下去?!?p> 見郭子儀并沒什么動靜,李長安接著說道,“此人之字,一筆一劃,蒼勁有力,但卻傲氣崢崢。我怕是此人有意想反,但卻出師無名,應(yīng)該是時機未到之因……”
縱然你擁兵百萬,可當今圣上,還算個賢君。百姓安居樂道,天下大吉之景。若出師無名,那就是謀反之罪,必招天下人的反對。
“不錯,上次承乾一事,莘正元就曾參與其中。若不然,承乾也不敢犯上做亂。”
這次朝中發(fā)出令函,也就是確定一下,這“莘正元”到底真是“真敢反”還是“假敢反”。
莘正元,臨川郡王,在臨川一地,擁兵幾十萬。而且,不只是臨川,周邊如襄陽,岳城,大理……等郡,皆在莘正元的控制之中。
“我大楚國,正值盛世,若任郡王坐大,遲早發(fā)生禍害。”
李長安隱隱知道這一點,但卻沒想到,莘正元控制的地盤如此之大。若要給他一個機會,說不定他就可以推翻李楚江山,改朝換代。
“唉……”
郭子儀嘆了一口氣,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郭子儀有很大的責(zé)任。當年他帶兵掃清“安平”等部,即知自己功高蓋主,于是放下兵權(quán),以得保身。卻沒想到,大權(quán)一落,就落到了莘正元手里。而且,這個莘正元,還是郭子儀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
難道當今圣上是想討伐莘正元么,但看現(xiàn)在的樣子,李承乾犯上一事,莘正元都平安無事。想必,天下太平之即,當今圣上亦不想發(fā)動兵馬。再說,大楚國雖然貴為天朝上邦,但卻不是強大的令人發(fā)指。若內(nèi)亂一起,指不定,吐蕃,天竹,大食等國,立即就乘虛而入。
李長安心中念叨,不知當今皇上之意。
但隨后又醒悟過來,自己來俗世之中,只是為了歷煉,進而突破“靈肉合一”之境,被世俗政權(quán)一事牽拌,也太劃不來。索性不再多言,皇帝愛想咱想,與李長安沒多大關(guān)系。
“這要是開戰(zhàn),苦的仍是百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數(shù)政權(quán)的更替,最后苦的,也都是黎明百姓。郭子儀沒有把話說完,李長安就已明白何意。
“這本是人間正理,哪有天下大同的理想國度?”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說的是,天地沒有什么仁或不仁,對待萬事萬物,都是讓其自生自滅,從不過問。隨著家園的破碎,加之修道多年,對人世間的情感,李長安卻是看淡了許多。
天下蒼生之事,與李長安是沒多大干系的。
“為何如此一說?”
“將軍卻是明白的?!?p> 郭子儀當然明白這是天下至理,只是人活于俗世之中,就脫離不了這個世界。縱是自己明白,也難于放下。
還是了無牽掛的好,就如眼前的李長安。郭子儀不免生出羨慕之意,雖然一人孤苦,但心志份外堅定。以這樣的心志,遲早踏入“人仙”境界。但看看自己,凡塵俗世已撤底的占據(jù)了他的心口。若要忘掉一切,斬斷世俗,達到最高境界,著實甚難。
“長安,今日找你前來,是朝庭有一任務(wù)要交給你。”
“什么任務(wù)?”
李長安卻是知道,郭子儀此翻叫他前來,豈是談心么?
“前往大理?!?p> 郭子儀一說,李長安也就明白了過來。朝庭雖然出師有名,但同樣也沒準備好。再加上兵馬多年囤于營中,天下太平的久了,早已失了血氣。而觀莘正元之兵馬,常年守衛(wèi)邊疆,連年爭戰(zhàn),兵鋒正利。再加上莘正元一部,久居邊關(guān),擁兵之久,糧草充足,坐等來攻。而朝庭若要出征,所謂兵馬未至,糧草先行。這一開戰(zhàn),首先糧草就得準備幾月。
這樣一算,似乎沒多少勝算的機會。難怪朝庭就算知道莘正元參與了李承乾謀反一事,只當作不知。郭子儀命令李長安前往大理一趟,恐怕是要李長安調(diào)查莘正元的兵馬,糧草,以及步防等等。
這個任務(wù)不可謂不重,也不可謂不險。
一直以來,朝庭這邊沒少派人前去。只是大都派去之人,能力低微,卻是打探不了多少情況。李長安這一來,真是天賜良緣,郭子儀立即就想到將李長安派往大理。
============
PS:可能會有讀者不太喜歡世俗中的情節(jié),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