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睡了,快醒醒,老師來了!”田禹推了推旁邊正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的覃蔚。時機把握得正好,覃蔚剛坐好拿起語文課本開始背,語文老師就走到了她附近。要說起來為什么田禹能夠這么恰到好處地叫醒覃蔚,就要從一個月前說起了。
往前追溯,其實田禹和覃蔚早就認識彼此了,她們以前在同一個初中的不同班級,最巧的是兩人一起考過一次年級第一,也就是并列第一,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不打不相識”。后來高中分到了一個班,她們身高相似,軍訓排隊列的時候被排在了一起,休息的時候就會閑聊,在陌生的班級里很快就熟悉起來。學期正式開始前,班主任讓大家自己組同桌,她們就自然而然成了同桌,卻沒想到會這么合適——覃蔚喜歡打瞌睡,而田禹鍥而不舍地叫醒她,漸漸地也練就了恰到好處地叫醒覃蔚的本領,這本領看似奇怪,但在兩人的高中三年里可謂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實用。
至于這個本領是如何練就的,兩人都功不可沒。最開始,覃蔚只是在早讀的時候睡覺,這一點田禹十分理解,因為早讀的時間實在是太早了,以前這個時間她們都還是在睡覺,現在卻要讀書背書,犯困是很自然的,田禹也困,但為了叫覃蔚,她努力克制了自己的困倦,還總是能在最恰當的時候叫醒覃蔚,以至于覃蔚睡覺從來沒被老師抓住過。后來,覃蔚逐漸擴大了睡覺的范圍,田禹在大開眼界、大為震驚的同時,也慢慢習慣了在各種恰當的時候叫醒覃蔚。
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一上學期,數學老師老范總喜歡講一些高深的知識,他的板書字非常小,彼時兩人坐在后排很難看清,于是就一起搬著凳子并排坐到前面聽數學課。本來以為坐到前排是認真聽課的,田禹卻在余光中看到覃蔚的頭往下掉,然后又突然驚醒抬起來,然后不斷重復這個過程。最后在某一時刻,覃蔚會徹底昏睡過去,不再抬起頭。坐在老師一米之內的距離,田禹不好有明顯的動作,但任覃蔚在老師眼皮子底下睡覺也不好,她便只好動作輕微地用筆戳一戳覃蔚,覃蔚也就醒來繼續(xù)認真聽課。但后來這件事就很少發(fā)生了,因為田禹和覃蔚漸漸意識到,雖然老范講得確實很高深,但她們也確實聽不懂,最重要的是,老范講的知識考試都用不到,但考試內容他卻又不講。從那之后,她們便再沒怎么聽過數學課了,自然也就沒發(fā)生過搬到前面認真聽課的事情了。
后來,覃蔚在各種課上都有睡過,大同小異。田禹認真觀察過,覃蔚犯困的征兆是眼睛開始逐漸閉上,隱約能看見她在翻白眼,頭會一點一點往下掉,有點像小時候玩的“小雞啄米”的玩具,這時候田禹總會十分擔心覃蔚的頸椎。然后,在某一個時刻,覃蔚的頭下落到了一個高度,她會突然驚醒,然后抬起頭來試圖認真聽課,但不超過三分鐘,她會繼續(xù)重復上一個犯困周期的所有動作。重復幾個周期,最后,她會徹底趴下去,進入睡眠,直到田禹叫醒她,或者下課,她才會醒過來。
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練習和實戰(zhàn),田禹和覃蔚成為了完美的同桌搭檔,她們之間有著最天然真實的信任,覃蔚從不擔心,她可以放心睡,因為田禹總會在恰當的時候叫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