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盡管小銅炮很落后,用的還是實心彈,但是架不住數(shù)量多,黑皮他們在夜里驅(qū)趕著上萬當?shù)赝林B夜攻城,掩護著這些小銅炮推進到了射程之內(nèi)。
雷約茲的手下與鄭芝龍的一部分手下守了一夜的城,雖然損失不是很大,但眾人有些疲憊,而且城下被堆了大量的草木,被點燃之后,順著風(fēng)勢把荷蘭人的總督府淹沒在濃煙之中,天色大亮后,站在濃煙中的荷蘭人依舊看不到城下的情勢。
雷約茲怕大明軍隊趁機攻城,嚴令自己的手下堅守在城頭上,結(jié)果被二百來小銅炮幾輪亂轟,不但死了上百荷蘭人,還死了鄭芝龍的手下上百人,不過這些鄭芝龍的手下不是鄭家的精銳,那些鄭家的精銳都被鄭芝龍帶在海上尋找黑皮的手下艦隊。
這荷蘭人建的城墻既不高,也不厚實,被那些小銅炮硬是轟開了一個小缺口,雖然不大,但隨后而來的倭人協(xié)從軍卻順著這個缺口占據(jù)了一小段城墻,這些帶著火槍的倭人協(xié)從軍手中的前裝火繩槍,與荷蘭人手中的火槍是一樣的,但在人數(shù)上卻遠多于城中的荷蘭人,雷給茲組織了幾次反擊,最終也沒能把那些倭人協(xié)從軍趕下城墻。
隨后而來的是上千帶著后膛槍的士兵,這些士兵的加入后,戰(zhàn)局就呈一面倒了,在射程上比荷蘭人的火槍多了一倍有余的后膛槍,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法抵擋的利器,雷約茲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帶著剩下的手下撤退。
鄭芝龍與剩余的荷蘭艦隊在馬六甲海峽與唐同手下的這支海軍大戰(zhàn)了一場,但在西班牙人的幫助下,鄭芝龍與荷蘭人卻沒有占到便宜,在這種情況下,荷蘭人與鄭芝龍也只得暫時罷戰(zhàn),退到了馬尼拉,想要斷了黑皮他們與大明的聯(lián)絡(luò),只不過大海茫茫,憑這個時代的海上力量,是不可能封鎖住海面的,而且趁著馬六甲海峽被西班牙與黑皮他們共同封鎖的情況下,西班牙人邀請黑皮他們一起踏上了印度,從荷蘭人手中搶奪印度的殖民權(quán)。
鄭芝龍本來想幫著荷蘭人把臺灣重新占據(jù),不過唐同派了幾名使者,告訴鄭芝龍,如果他繼續(xù)與荷蘭人為伍,他唐總兵是不介意把鄭家在安海的老巢給端了的,此時的鄭芝龍實力大損,荷蘭人在南洋一帶的兵力剩下不到千人,雖然唐同手下的船也損失巨大,但在人員損失方面,基本上只是倭人協(xié)從軍,對于唐同來說根本就沒有傷到根本。
鄭芝龍自知真要與這位新任的唐總兵拚個你死我活的話,鄭家只怕也就完了,所以唐同提出和談后,鄭芝龍也答應(yīng)了,其條件是,一,鄭家與唐同平分臺灣一地,二,允許鄭家的船到倭國,朝鮮經(jīng)商,唐同不收他鄭家的稅收,三,允許鄭家的商船經(jīng)過馬六甲海峽。
唐同唯一提出的條件是,雙方共同剿滅在南洋的荷蘭人,鄭芝龍卻拒絕了,因為鄭芝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一旦荷蘭人完了,他鄭家也就少了一個幫手,遲早會被這位唐總兵滅了,唐同心中雖然很生氣,卻還是把和談條約簽了下來。
南洋和中國海面上暫時平靜了下來,西班牙人也無心再找殘余在南洋的荷蘭人算帳,一心只想奪取印度的殖民權(quán),而且因為歐洲的三十年戰(zhàn)爭,為了各自的利益需要,西班牙人與荷蘭人也開始進行和談了,一是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英國,二是為對付陸地的強國法國,雖然荷蘭的獨立是法國人幫的忙,但因為荷蘭的迅速崛起,在利益上荷蘭人與法國人產(chǎn)生了矛盾,于是,按照原本的歷史,在以后會是盟友變成敵人,而敵人會變成盟友。
不過這時候,唐同卻管不了這么多,他的目光落在了大明的北方,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八月份了,歷史上的大凌河之役沒有因在為唐同的到來而改變。
崇禎四年(1632年),祖大壽筑大凌河城,八月,皇太極傾全國之兵來攻,孫承宗派宋偉,吳襄(吳三桂之父)率四萬士兵前往救援,新當上東江總兵的唐同也被要求派兵去救援,那宋偉與吳襄不和,不但沒有救援成祖大壽,反而被建奴殺的大敗,而這個時候,唐同帶著二千士兵和四千倭人協(xié)從軍,二千朝鮮勞工剛到了大凌河的出???。
歷史上的大凌河之役唐同有一點兒印象,一是因為祖大壽投了建奴,另一個更大的原因,卻是因為何可綱,這個何可綱給唐同的印象太深了,大凌河糧食盡了時,祖大壽要投建奴,何可綱不從,于是祖大壽便把何可綱抓起來,為了討好建奴,祖大壽當著那些建奴的面把何可綱殺了,何可綱臨死前,臉色如常,也不言語,只是含笑而死,不過他死后,他的尸體卻被大凌河的人分食掉了,弄的尸骨全無,想來這人如此的忠肝義膽,卻落得一個這般凄慘的下場,唐同看過之后,心中也很為這個何可綱掩卷嘆息。
宋偉,吳襄潰敗,弄的錦州告急,這些消息唐同卻不知道,不過唐同知道歷史上的大凌河之役是以大明慘敗為結(jié)局的,為此孫承宗也被打入了大牢。
唐同這時候手下已經(jīng)沒有了多少海上的戰(zhàn)船,大多只是一些強征來的商船,這些商船不太適合在海上航行,但在河流之中卻是很合適,這一次唐同主要的任務(wù)就是給大凌河城送糧食去,歷史上祖大壽他們投降,主要的原因就是后來沒有了糧食。
這些糧食是唐同自己籌備的,現(xiàn)在唐同手下吃飯的人也多,唐同手中的糧食也很緊張,所以唐同這一次才會帶這么多的倭人和朝鮮人,目的就是打算在遼東半島上搶糧食的。
要說起來,唐同與祖大壽是有仇的,吳三桂死在唐同的手中,而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若是其它時候兩人見了面,指不定就會打起來,只是現(xiàn)在大凌河城被圍,城中的大明軍隊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時刻,堅持了這么久也沒有一路援軍到來,猛然間看到一支大明的援軍到達,祖大壽這個時候也只能把雙方的仇恨暫時放在一邊了。
大凌河城建在離河不遠的地方,三面被皇太極的軍隊圍困住了,只有靠河的一面因為離河不遠,軍隊展不開才沒有圍住,歷史上,大明的北方水軍在這個時候不是在叛亂就是已經(jīng)投靠了建奴,所以得不到大明水軍的支援,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型的戰(zhàn)船到了不了這里,唐同用的只是一些可在河中行走的商船。
唐同他們還沒有到達大凌河城時,皇太極就已經(jīng)得到了情報,曾經(jīng)派出軍隊想對唐同進行攔截,只不過他們的弓箭沒有唐同手中的后膛槍射程遠,損失了一些人馬之后,也只能無奈的看著唐同一行人到達了大凌河城下。
張一橫看著在岸上列陣等待的建奴軍隊,很鄙視的撇了撇嘴道:“他嗎的,你們有馬就了不起了,咱今天就讓你們知道大明人的厲害,大人,你看,咱們是不是給他們來一家伙。”
“將船靠岸,你讓兄弟們都準備好,不過,我們得注意他們有沒有炮,嗯,還是先把船隊散來再說吧?!碧仆屖窒录牐鋈幌氲竭@個時候的建奴已經(jīng)有不少的火炮了,在數(shù)量上比大明北方的軍隊手中的火炮還多,當下改口讓眾人把船散開來,免得被人家集中火炮把自己一鍋端了。
張一橫用手拍了下自己腦門,心想自己怎么把建奴已經(jīng)有火炮的事給忘了,這一次前來,船上總共也就二十來門小銅炮,可不是那種紅衣大炮的對手:“大人說的是,看咱這腦瓜子,差點兒就忘了那建奴手中的紅衣大炮了?!?p> 張一橫趕忙把唐同的命令傳了下去,一眾人等將船隊在大凌河上拉成一條長長的隊伍,不過好在那些紅衣大炮重達幾千斤,移動不容易,那皇太極確實是想用大炮在岸邊轟唐同一家伙,只是唐同一行人來的太快,這時那些大炮還在半路上,沒有到達大凌河邊。
這一隨著唐同來的倭人協(xié)從軍是新兵,以前的老兵不是戰(zhàn)死了,就是去南洋,這些新的倭人協(xié)從軍是第一次打仗,看到岸上那些森然的騎兵隊伍,心頭都有些害怕,他們雖然聽前輩們說過唐大人的手下是如何的厲害,但終究是沒有見過,反而從小就聽人說過騎兵是如何的厲害,在倭國這個時代,戰(zhàn)馬是很少的,有戰(zhàn)馬的人在倭國都是無比強大的存在,所以這些倭人的心中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更不濟事的是那些朝鮮勞工,眼見得要打大仗了,一個個嚇得趴在船板上不敢起身,不過唐同這次的手下二千士兵中有一千是最早的老兵,看到朝鮮勞工的熊樣,一個個蔑視的呸了一聲,要知道他們這些人跟著唐同以來,一直打的都是勝仗,而且每一次戰(zhàn)斗下來,損傷都很小,自然是一個個心中不把建奴放在眼中的了。
這些士兵在接到戰(zhàn)斗的命令后,在船上各自做了準備,那些倭人協(xié)從軍見大明軍隊的士兵鎮(zhèn)定自若,心中也就安定了不少,大著膽子把船靠到了岸邊,一些士兵在船上舉槍掩護,另一部分士兵則下船,這些下了船的士兵則又列隊布好陣式,掩護其他的士兵下船。
皇太極看到這一隊士兵有條不紊的下了船,那列出的陣容整齊劃一,如此的軍威,是他第一次見到,心中也不由的對這支軍隊的將領(lǐng)起了一絲好奇之心,要知道,他皇太極也是一個知兵之人,手下的軍隊也是訓(xùn)練有素的,比起大明的軍隊來,在陣容上那是強太多了,可眼下這一支大明的軍隊,其陣容卻比他皇太極的還要齊整。
不過皇太極也沒有太在意,他相信自己手下軍隊的戰(zhàn)斗力,眼下的這支只有二千來人的軍隊,皇太極相信,自己的手下只要有五牛碌的人一個沖擊,就可以沖垮這支隊伍。
想到這里,皇太極微笑著舉起了手中的刀,指向了唐同在大凌河岸邊的手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