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柴瑞又開展了第二屆才藝大賽,并規(guī)定以后每三年舉辦一次。
當柴瑞舉辦第二屆才藝大賽之時,已經(jīng)是安祿山叛亂的第二年。安祿山?jīng)]有乘勝追擊,一舉那下李隆基,現(xiàn)在雙方都在那僵持。
雖然此時第二屆才藝大賽,不如第一屆效果轟動。但是各地的能工巧匠都紛紛的來到益州。這也讓柴瑞的兵器制造更加精良。
但是柴瑞已經(jīng)引起了各方的注意。當年那個毛頭小子,似乎在不知不覺的當中,成為了一方霸主。從無權(quán)無錢無兵的境地,竟然轉(zhuǎn)眼之間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了。
而且周圍的那些小小軍閥似乎也感覺到柴瑞的崛起是個威脅。其中綿陽、梓州兩城守將張成,黎東昌和渝州守將鮮于平,都覺得柴瑞遲早會去吞并他們。不過張成、黎東昌二人各守綿陽、梓州,互為犄角之勢,更有劍閣天險。他們二人對柴瑞到不是太擔心。
現(xiàn)在柴瑞的實力還不足以攻下劍閣。
到是鮮于平對柴瑞一直的戒備。鮮于平是和鮮于仲通一族的人。而且一直以來就是鮮于仲通的心腹。鮮于仲通的事,鮮于平早就知道。當柴瑞到益州之時,楊國忠就暗示鮮于平除掉柴瑞。
而且鮮于平一直想這么做,不過沒機會。好不容易有了好機會,吐蕃人打了過來。而等到吐蕃人撤退之后,柴瑞反而比以前更加壯大。此時鮮于平反而擔心柴瑞會吞并他的地盤。因此在控制瀘州之后,鮮于平反而強行的征兵。從原本的二萬多人,一下子擴編到六萬多人。從數(shù)量上看,是柴瑞部隊的三倍。
雖然看上去很多,但是,這些兵的戰(zhàn)斗力則非常的有限。數(shù)量多,不一定代表強大。
此時柴瑞只顧著賺錢,根本就沒想過吞并鮮于平。
當?shù)诙貌潘嚧筚愅戤呏?,有了更多的?yōu)秀鐵匠的加盟,柴瑞的精鐵產(chǎn)量也大大的增加?,F(xiàn)在柴瑞每個月足足可以生產(chǎn)四百件那種鎧甲的名字。柴瑞此時證實命名為“罐頭”。
這種奇怪的名字。其他人根本就無法理解,只是認為這種盔甲把人從頭到腳都裹在里面的意思。而柴瑞會心一笑,不做解釋。
現(xiàn)在有四百件之后。柴瑞一件也不留給自己。
李白很不解的問柴瑞:“如此好的鎧甲怎么不自己留著用,偏偏全部賣掉?!?p> 柴瑞這才對李白說:“這幅鎧甲多少斤?”
“起碼五十斤?!?p> “一個普通的士兵多少斤?”
“平均一百三十斤。”
“你再加上長槍,弓箭,馬鞍這些東西多少斤?”
“大概二十斤左右?!?p> “那你說大唐的戰(zhàn)馬負重多少?”
“河曲馬可以托運三百多斤?!?p> 柴瑞又對著李白說:“你算算現(xiàn)在馬匹的負重多少?”
“兩百斤。”
“如果戰(zhàn)馬駝運著兩百多斤的東西,速度能很快嗎?”
“可是沖擊力強啊?!?p> 此時柴瑞和李白對待騎兵的路線上有著嚴重的分歧。柴瑞主張騎兵的速度,奉行騎兵要訣,“以騎對騎,以快對快”,追求騎兵速度要比對方快。對于輕騎兵,柴瑞比重騎兵更加的看重。
因為柴瑞知道一個鮮活的例子。蒙古,一向都是身著土著衣物,毫無鎧甲可言??墒蔷褪沁@樣的部隊,大敗歐洲裝備精良的重騎兵。蒙古的馬快,幾乎兵不血刃的就干掉一批重騎兵。利用自己的馬的速度,一邊打一邊放箭。充分利用自己輕騎兵的優(yōu)勢,蒙古人完克歐洲人的重騎兵。
而李白認為騎兵只有沖鋒起來,才能對敵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只要一沖起來,步兵幾乎就是無解。騎兵的長槍,大刀可以肆無忌憚的砍向步兵,而后揚長而去。
柴瑞和李白對于騎兵的看法只是對于騎兵的不同理解。而且柴瑞有著蒙古鐵騎無敵天下的經(jīng)驗,柴瑞絲毫不把重騎兵放在眼中。在柴瑞看來,用騎兵和步兵對決,不一定就真的那樣的橫行無忌。自古就有非常多的將領(lǐng)善于用步兵打騎兵。
雖然現(xiàn)在柴瑞無法說服李白,但是李白也改變不了柴瑞。而同樣來自草原的鐵勒宏對于那些重重的鎧甲絲毫不敢興趣。在他眼中,騎兵就應該是來去如風。那些重重的鎧甲完全就是累贅。
既然鐵勒宏也不想要那些重重的“罐頭”鎧甲,柴瑞也樂得全部賣給安祿山,李隆基等人。此時安祿山二百件,李隆基一百五十件,至于李亨依舊五十件不變。至于其他的軍閥,柴瑞就只是賣些輕甲而已。
柴瑞那是有多少賣多少,自己的部隊幾乎沒有多少的鎧甲。
柴瑞的部隊,大多是以自行車為主。追求的是機動性。只要護著重要部位就可以,過多的鎧甲只會讓機動靈活的自行車部隊變的呆滯。
柴瑞癡迷于弓箭,而輕刀劍。
Hitandrun。
柴瑞現(xiàn)在的部隊,基本上就是按照hitandrun建立的,充分的表現(xiàn)為打了就跑,射完就走的思路。
Hitandrun,如果是游戲迷的話,就非常的清楚,就是利用自己的速度優(yōu)勢,有效的利用攻擊差,對敵人進行打擊的戰(zhàn)術(shù)。其中,dota里的黑弓就是hitandrun的典型。其他游戲也有非常多的這種戰(zhàn)術(shù)。
而這種戰(zhàn)術(shù)則被很多玩家稱為風箏戰(zhàn)術(shù)。
相信放過風箏的人都知道,風大的時候就放線,而等風穩(wěn)定之際,就控制風箏的高度,不讓風箏掉下來。
而柴瑞也非常中意風箏戰(zhàn)術(shù)。直到現(xiàn)在柴瑞還樂此不彼,還要把風箏戰(zhàn)術(shù)引入戰(zhàn)爭當中。對于步兵,自行車集團軍就可以充分的利用速度優(yōu)勢對敵人進行走打。雖然自行車比騎兵慢,但是遠遠的比步兵的速度快。
而對付騎兵,柴瑞的思路,就是要比對方的騎兵快。利用后撤的速度優(yōu)勢,有效的耗損敵人有生力量。一個逃,一個追。追的人可就慘了。只要保持一弓箭的距離,追的人是無法射擊到在逃的人,因為弓箭的射程就那么遠,而在弓箭飛到盡頭之時,逃的人就已經(jīng)離開了那個位置,而追的人卻反而沖進對方的弓箭射程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