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那只出頭鳥第一次被人家打了耳光,打他的是趙汝愚,他的“恩師”。
他覺得臉龐熱乎乎的、火辣辣的,眼中盡是不甘和憤恨。
趙汝愚見他這般模樣,呵斥道:“你這頑劣之徒,為師曾多次教導(dǎo)和告誡過你,做人做事萬萬不敢‘一廂情愿’,你的記性被狗吃了么?我看你就是想出風(fēng)頭!就是想出風(fēng)頭!”
劉渙委屈道:“我哪里是想出風(fēng)頭了?他上山來時黑乎乎的,誰看得清了?再說……是他無禮在前,卻怪得我么?”
趙汝愚憤怒難當(dāng),氣得臉都綠了,罵道:“孺子不可教也……不可教不可教,我已做不得你的老師了,日后便向陛下言明,請辭算了!”
一旁眾人見狀,覺得這趙汝愚倒是過于嚴(yán)厲了,那劉渙呢,也是有些固執(zhí)了。
忽有一人出得身來,正色勸解道:“趙大人,你這弟子也是不敢疏忽,心系大局所致,他可是一片赤誠啊,你教也教訓(xùn)了,便消消氣吧?”
趙汝愚道:“老兄,你何必為他求情,當(dāng)著太子殿下的面,我這教徒無方之人,真是汗顏而羞愧啊。我對不起陛下厚恩,對不起皇家器重!殿下,下官有罪,請你治罪!”說完轉(zhuǎn)身朝一個青年人拜去,顯得羞愧而恭敬。
那青年人長得有些微胖,額頭高高,雙眼有些下塌,不是太有精神,但一身穿著華麗而合身,盡是上好的綢子和布料,他那右手的大拇指上帶著一個玉扳指,臉上掛著微微的笑容,但卻始終不能掩蓋他那骨子里的冷漠。一時間,倒顯得有些假了!
不錯,此人正是當(dāng)朝太子,皇帝趙昚的小兒子,名叫趙惇!他于朝野之時,總想搞點“動靜”來,卻被趙昚嚴(yán)厲批評了一番,而今有所改變,聽得趙汝愚等人在信州邊界大戰(zhàn)匪寇,繳獲金銀無數(shù)一事,本沒有多大心思,卻無端端地被他老爹派來接應(yīng)趙汝愚。
他老爹的意思是說,“你長期呆著也不好,身為太子,是該出去走走的,以便親近平民,也好看看我大宋的錦繡河山……”
這趙惇自然搞不懂他老子的意思,但再怎么說,畢竟是“皇命難違”、“父命難違”!于是乎,他便稀里糊涂地朝信州而來……
昨日夜里他們來到二龍山,初始時還見得山巔有隱隱火光,可突然間盡寂靜起來,半點響動也沒有,于是他派辛棄疾只身上去打探,卻不曾想,鬧了一場大誤會……
話說當(dāng)時劉渙等人綁了辛棄疾上得山來,扔到趙挺和趙汝愚的面前,趙汝愚命人照亮火把,一看之下大吃一驚,叫道:“誒喲,幼安兄!這……”
劉渙才聽得一個“幼安兄”,當(dāng)刻放下了趾高氣揚的神態(tài),一陣緊張和落寞,轉(zhuǎn)身便跑……
還是后來太子上了山,天色亮起來以后,趙汝愚才命劉三等人,在山腳下找到了他。
據(jù)說歷城八兄弟找到他的時候,他正翹著腿,躺在一塊石頭上看天空……
而今他被大罵一場,顯得無地自容,但從恩師趙汝愚的眼中能夠看出,趙汝愚是想和他演一出“苦肉計”。
便在這時,太子趙惇聽聞趙汝愚“請罪”一說,當(dāng)即轉(zhuǎn)身過來,“和顏悅色”地道:“誒,趙大人哪里的話,只不過一場誤會罷了,再說你已然懲戒過了劉渙,而今大家解開了梁子,又何來‘有罪’一說?趙大人言重了!言重了!”
這趙惇心底清楚得很,眼前的趙汝愚而今雖然官階不高,但卻深得他老爹的信任和青睞,如此重臣,也正是他“拉幫結(jié)派”的對象。故而趙汝愚請罪一說,他不僅不怪罪,反而替劉渙說了情……
劉渙見狀,心底暗想,“這趙惇雖算不得一個有才華的人,但處事之心機還是有的,到底是皇家的種啊……”
可他還是低著頭,等了許久不見恩師發(fā)言,才悻悻地抬起頭來,把目光看向了辛棄疾。
卻見這辛棄疾不過三十出頭的人,但久經(jīng)沙場,一身風(fēng)骨顯得滄桑而傲立,剛正不阿的氣息噴燃而出,恰似一顆深海里的明珠那般,璀璨而奪目。
他身形清瘦,長得一方長方臉,留了一口小胡子,下巴的胡須如銀河一般垂直,卻是黑色而醒目。
一雙劍眉、鼻梁高挺、立耳驚張,雙眼炯炯有神,那深邃的眼眸之中,仿佛隱藏著看不透的故事……
他見得劉渙“渴求幫助”的目光駛來,當(dāng)場哈哈一笑,道:“子直兄,你也太較真了,這小兄弟倒是一身傲骨,身懷絕技且不論,一身戰(zhàn)陣本事倒是讓人折服……幼安還說是何方高人呢,盡能將我這堂堂安撫使也給捆綁了?哈哈,真是英雄出少年!子直能得此子而育,也算是福分了,如何還要抓著些許小事不放?”
趙汝愚長嘆一聲,道:“哎,幼安兄……”
辛棄疾道:“好了!便是太子殿下也不再怪罪于他,你趙大人敢不從命?”
趙汝愚一聽,立馬微微欠身,復(fù)又朝劉渙道:“還不謝過太子殿下和辛安撫使?”
劉渙才一個激靈,趕緊欠身跪地,朝著太子拜了下去,道:“多謝殿下饒恕之恩、多謝安撫使寬恕求情之恩!”
太子礙于身份,只說了一聲:“好說好說!”
辛棄疾卻是“英雄惜英雄”,趕緊附身扶起劉渙……
太子趙惇正色道:“趙大人,那繳獲的金銀在何處?”
趙汝愚趕緊欠身引路,道:“請隨我來……”
果然,不消片刻,眾人來到一處“小山丘”的對面,那山丘上的草木很是怪異,顯得凋零而枯萎——這等隱匿之術(shù),辛棄疾一眼就看了出來,想必那所謂的金銀和兵器便在藏在這小山丘的下面。
趙惇一屆草包,卻不解道:“趙大人,這是何意?”
趙汝愚道:“來人,去了‘偽裝’!”
左右聞言,當(dāng)即麻利一動,不多時便解除了那山丘的“外衣”。
便在這時,趙惇和辛棄疾都驚得呆了,正見得這山丘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全是大箱子,每一個箱子的容量,堪比尋常箱子的五六倍不止,當(dāng)下堆得高高的,好生駭人!另一部分全是雜七雜八的兵器,如長槍、如弓箭、如大刀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
趙惇道:“這……這大箱子之中全是金銀?”
趙汝愚恭敬道:“回殿下的話,正是如此!除去金銀以外,還有白銀,折合成總數(shù),堪比我大宋朝一年的稅收了!其余的兵器只是少部分,還有許多在那地洞之中,但大部分腐朽了,卻不能用的!”
趙惇當(dāng)下還不相信,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打開一個大箱子。
天了!里面的全是金燦燦的黃金,成色之好,卻比官家制作的金條還好。
他伸手拿起一塊,顫抖道:“這……這些黃金是從這二龍山上繳獲的?”
趙汝愚正要搭話,卻被一旁的辛棄疾搶道:“殿下有所不知,便在五代十國之時,這湘贛之地就是匪患橫生,后來太祖得了天下,但對南方之事還是多有不及,這廂的賊人也從未消停過……依末將看來,這如山丘一般的黃金,怕是有百十年的積累了,至于為何會積存如此之多而不流通市場,卻不好說,興許這里邊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趙惇道:“哼!且不論有何秘密,而今這金銀已被朝廷繳獲,便是何人想要造反,卻也被斷了元氣了!趙大人,你可是立了大功了!父皇定會重賞與你!”
趙汝愚道:“承蒙殿下美言了!”
終于幾經(jīng)周折,才把那一箱箱的金銀整理完畢,看看忙碌了一天,眾人才小心翼翼地把全部物資運下山去……
就近州府縣衙之人,聽得當(dāng)朝太子和朝廷重臣來了二龍山,趕緊如哈巴狗一般,全來山下請安。
趙惇好不威風(fēng),大有一種微服私訪的快感。只是很可惜,“太子下鄉(xiāng)”,一旁的農(nóng)夫全被攆走了。
劉渙忽地想起前世的“安?!眮?,他那時還是個小小的公務(wù)員,只要縣城里來了大官,左右的公務(wù)員便要出去“守馬路”……這不正和而今情形一樣么?看來中國之“陋習(xí)”,是一脈相承、根深蒂固的。
辛棄疾見他陷入沉思,打馬前行,問道:“劉秀才為何愁眉不展?還在為昨日的事情耿耿于懷么?”
劉渙見得心目中的“英雄”問話,心底好不激動??烧f也奇怪,這沒有見到“英雄”的時候吧,總是滿懷期待和各種幻想,而今既得相見,忽又不知說些什么了。
劉渙道:“害得將軍惦念了,小子無事!”
辛棄疾一聽他叫自己“將軍”,覺得怪怪的,也與他而今的身份不符,不過他辛棄疾一生豪邁,從不斤斤計較,道:“劉秀才夸大了,我辛幼安不過區(qū)區(qū)安撫使,哪里容得‘將軍’一稱!便在湖北之時,就已聽聞劉秀才的詩作文章,而今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著實快慰平生!哈哈哈……”
劉渙見他好爽,心底也開朗起來,開口即吟了三首小令,正道是: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咱們來比比馬術(shù)吧!”
辛棄疾還沉沁在劉渙先前的三首小令之中,忽聽得劉渙要比馬術(shù),才一陣驚愕,變見他一騎絕塵……
辛棄疾一生從不弱于人,當(dāng)刻哈哈大笑,道:“好詞好詞……劉秀才休走!”說完快馬加鞭,略過了先前眾人和一干護(hù)衛(wèi)……
那太子趙惇見得這劉渙和辛棄疾一前一后從他身旁略過,卻也不打招呼,連那看護(hù)“金銀”的公事也不顧了。他心底忽然不爽起來,暗道:“這二人真是一丘之貉,桀驁不馴,且無半點禮數(shù)。哼!若是今朝有何閃失,你辛棄疾和劉渙的人頭,本宮想方設(shè)法也要取了……”
趙惇的惡毒,那劉渙和辛棄疾如何曉得,他們此刻縱馬正歡。
辛棄疾反復(fù)念叨著“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他實在想不明白,這等年紀(jì)輕輕的人,如何能寫得這等好詩詞,當(dāng)刻更是痛恨“相見恨晚”!
劉渙而今得交“英雄”,也是快慰平生,那馬兒疾馳的速度快捷無比,卻還是被辛棄疾追趕了上來。
二人相視無言,突地雙掌相交,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