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村北有一顆古槐,據(jù)說種植于唐,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關(guān)于古槐,我并不是第一個動筆寫她的人,小學(xué)時我在我的作文選《蒙陽春苗》里早已見過,《我可愛的家鄉(xiāng)花果峪》文中提到過她,而另一篇叫做《哦,老槐樹》的文章則更有詳細地描寫。
我很佩服這兩位作者,因為她們在自己最單純的年紀用最潔凈的文字去書寫她,而我,人到中年才敢動筆,先不說文筆也未必勝過四年級的小朋友,單說經(jīng)過人事浮華的靈魂就已輸了大截。不過幸好,“風(fēng)散雨收,霧輕云薄”,浮華過后,總歸還是留下絲許如初心境。
古槐長相奇特,樹干雖已中空卻依舊粗壯結(jié)實,枝葉雖不繁盛卻仍然蔓伸翠綠,遠遠看去,古槐是一位和藹且堅強的老人,即使看過了這世間所有世態(tài)炎涼,依然對生命充滿著渴望。
興許也正是這樣的品質(zhì),讓人們驚嘆仰慕,所以古槐在村里地位極高,被稱為“老槐仙”。每到節(jié)日,一定得到全村人的供奉,也有一些孩子從小便被送到她的跟前,認她作自己的干娘,而她也用她千年的神靈護佑饋贈子孫的仰望。
我常羨慕她又心疼她,可想這時間洪流里要忍受多少風(fēng)雨寒霜,在這歷史延轉(zhuǎn)里看多少生離死別?!皹纺獦焚庑孪嘀?,悲莫悲兮生別離”,她曾是如何欣喜地迎望一個嬰孩出生,看他牙牙學(xué)語滿眸清澈;她又是如何悲傷地目送一位老人離開,悲他風(fēng)燭草露暮景殘光。
人生就是如此,你投入多少歡喜就會收到多少悲傷。若無情便可逃過這情感蒼涼,但我想“老槐”是做不到的,不然也不能換回世代子孫對她的供養(yǎng)。我心疼她歷過的人事悲傷,也羨慕她擁有過的幸福時光。
回頭想想,人生不就是如此么,所有人的相遇結(jié)局都是死別。但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會選擇遇見某個人,發(fā)生某個故事,盡管結(jié)局已定,也不惜奔赴。也曾聽有人說過“早知如此,不如不遇”之類的話,倉央嘉措也說,“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后人更是防造了更多類似的句子。
我想,以結(jié)局去看待過程,本身是對人生過程的否定,關(guān)于過程和結(jié)果哪個更重要的討論命題,答案其實也簡單的很,人生本質(zhì)就是過程,而結(jié)果就是死亡。老槐告訴我,盡管你來時我已知答案,但并不能影響我在你我都存在的時候選擇愛你。而當(dāng)你我任何一個消散于這世間時,活著的一方必然要承擔(dān)這死別的凄涼,想來這世間所有感情皆是如此。
我回村時有時會去看看她,她依舊等在那里,仿似告訴我,“我雖是古跡舊風(fēng),看你時帶著不忍過往的溫情,卻知你不似初遇的笑影。而我是如始的澧泉,即便四周荒草叢生,但見我依舊清波明眸?!?p> 我喜歡黃損的那首《題壁》,“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銷磨,惟有門前鑒池水,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這世間總有一人,無論你變了何等模樣,她都會給你的靈魂歸處。
陳天劍
這世間總有一人,無論你變了何等模樣,她都會給你的靈魂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