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詩,顧名思義,文修之士方能寫出,可聚功名氣運,得文位官升,圣人云:“一詩傳千里,萬人瞻仰之,得氣運者,方成功名之路矣?!?p> 望江樓內(nèi)外,一片沉寂,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這強大異象散去的一刻,好像安排好了一樣,全場,再無一人講話。
過了許久,外面天空的金色光亮,終于慢慢收斂,最后消失不見,清明的雨天,也同樣的,就這樣結(jié)束了。
臨天保持著鎮(zhèn)定,雖然并不完全知道,自己寫出的詩句發(fā)生了什么,但是他大致也能想到,這金色之流,想來便是那,化為有形的氣運,看起來,比王明的多,那也就是說,自己可能是贏了。
望江樓外面的異象停止了,但是,此時臨天書寫的詩文,仍舊是金光大放,運圖之上,那山水之畫,有如實物一般,竟然活了,只見畫里,風吹柳動,小河流水,之前的龍蛇,盤旋其中。
滄州府尹與徐翰林對視一眼,互相點了點頭,隨后竟然一同朝著臨天的方向,拱手作揖。臨天先是一驚,但是隨后,場內(nèi)所有的人,都同樣的向著臨天拱手行禮。
臨天這才反應過來,身體傾側(cè),讓出了運圖。他知道,眾人的行禮,并不是對自己,而是對自己的詩文,更準確的說,應該是詩文引來的氣運。
這個規(guī)矩,世人都懂,凡有功名境以上的詩詞出現(xiàn),必定引動氣運,自古以來都有這樣的傳說,氣運無形,可為萬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數(shù),但是,這個‘冥冥之中’,據(jù)相傳,有圣人參悟,乃是上天之主所定,不可違之。
所以,若有驚天異象,那便是上天的首肯,是天給予的功名氣運,所以,凡是親臨現(xiàn)場者,都要行禮,感謝上天賜予氣運。
也曾經(jīng)有人不相信,這所謂的氣運天定,也沒有給予足夠的敬意,最后,竟然完事阻撓,意外慘死。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時間長了,人們都覺得,卻實是有上天在掌控一切。
不多時,場內(nèi)的金光氣運,也慢慢的收斂,最后都融入到了那詩文當中,金色的字體顯現(xiàn),印出了臨天的詩句。
臨天也學著王明的樣子,上前拱手道:“諸位先生,大人,晚輩已經(jīng)詩成,不知能否宣表?”
主持的先生,很快從驚訝中恢復了過來,功名詩詞不是沒見過,其實人人都見過,《大玄典籍》上,每隔四月便會有更新,但是,大多都是秀才舉人,文位資歷已經(jīng)很高,只是童生就能詩成功名的,少之又少。
先生正了正色,只說了一個字:“可!”這種時候,有些廢話便不用多說了,當然是馬上瞧一瞧這功名詩的內(nèi)容,才是關(guān)鍵。
臨天拱手應道:“謝先生。”說完之后,回身一側(cè),喧表出了詩句。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p>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這上半部分,剛一念出,瞬間,墨香再起,引人入境。
臺上的先生紛紛驚訝,“好句啊,想不到童生之中,竟有這等奇才?!?p> “恩,的確非同一般,不愧是功名之境界,單以這前半部分詩意來看,可得秀才之資矣?!?p> 滄州府尹吐了口氣,緩緩說道:“清明時節(jié),春雨綿綿,芳草萋萋。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大地生機,桃李盛開。妙??!”
徐翰林點頭道:“恩,這后句隱含之意,更是厲害,仿佛看到,野田荒蕪之處,埋葬逝者的墓地,借清明的美景想到前人,隨后,竟然從死想到了生,還可能有更深的意義,此詩……”
沒等徐翰林贊嘆完,緊接著,又傳來了下半首。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p>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p> 全場鴉雀無聲,文家三子瞪大了眼睛,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如果說,之前在文府之時,那首《春夜喜雨》算是運氣,那今天,功名之詩,可就不能這么說了,而且,他們心中都已經(jīng)知道,臨天從今天起,已經(jīng)殺不掉了。
王明的心,已經(jīng)沉到了谷底,這好像與他心中所想的結(jié)局,并不一樣,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個叫‘臨天’的人?把他的計劃,全都滅成了泡影,他本想好好的,讓拓飛丟一次臉,同時自己也借著這次機會,博得翰林的認可,出出風頭。
怎料,橫空竟出來一個臨天,一個自己從來沒有聽過見過的人,一個自己比賽之前,從沒正眼看過的人。
此時,眾人都在感嘆,這后半首詩,心志意義更是強烈,大家都看得出來,其中還暗指了王明和甲班。
最后一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闭f的是,人生的路,都不是相同的,無論地位高低,心智賢愚,到了最后,都是‘蓬蒿一丘,歸于塵土’,但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有意義的活在當今人世間,才是本意。
通過今天的對比,直接鞭撻了王明以及文家三子的丑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不僅是臺上所有的先生,就連滄州府尹和徐翰林都是點頭稱贊。
不知何時,徐翰林走上了前來,“此詩甚是妙哉,后半的寓意更是上佳,只是,你還沒有給詩命名,現(xiàn)在可否提上?”突然,徐翰林問道。
臨天見到翰林親自移步,趕緊拱手作揖,恭敬地說道:“學生給翰林見禮,方才學生也是偶得此詩,一時之間沒想到更好的詩名,我看還是同王兄一樣好了,就叫《嘆清明》吧。”
此話說完之后,臨天回頭看向了王明,嘴角終于揚起一絲弧度,他的眼睛恢復了半睜的狀態(tài),再加上那似笑非笑的嘴角,可能只有王明心里知道,此刻的臨天是有多欠揍。
其實這首詩,本是臨天前世記憶里的詩句,是一位古代詩人‘黃庭堅’所寫,被后人廣為流傳。臨天剛好記起,便直接寫了出來,只是最后為了還給王明一記耳光,改了原有的名字。
王明滿臉陰紅,怒目圓睜,就差一口鮮血噴灑當場,本來這《嘆清明》是他想嘲諷拓飛的,想借著同樣的詩名,打一下他的臉,但是現(xiàn)在,臨天竟然也叫《嘆清明》,這么赤裸裸的報復,簡直太明顯了。
現(xiàn)在眾人心中都揚起了笑意,這到頭來,到底是誰打誰的臉?
………
?。ǜ魑挥H愛的書友,若看書有什么建議,盡管書評區(qū)留言!推薦本書,《茶香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