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亂世橫穿:無敵重生模擬器

第五十八章 名聲大振

  初平二年,黃巾軍聚眾三十萬,東征泰山欲與黑山軍回合。

  而公孫瓚僅率步兵兩萬人在東光南打破青州黃巾軍,斬首三萬余人。

  盡管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但公孫瓚從未畏懼。

  經過一番浴血奮戰(zhàn)后,打得黃巾逆賊放棄輜重奔走渡河。

  這還沒完,公孫瓚還趁勢追擊。

  待他們過河一半又大打出手,又來了一次最猛烈的進攻出擊,徹底大敗黃巾軍。

  最后,黃巾死傷數(shù)萬,俘虜七萬余人,取得了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自此,公孫瓚憑此一戰(zhàn),一時威名大震。

  朝廷為了表彰其在東光之戰(zhàn)的功績,拜封奮武將軍,封為薊侯,迎來了畢生最閃耀的高光時刻。

  這是羅爾淶回憶史書上的記載。

  而事實上,以羅爾淶的親身經歷來看,真正的歷史卻與記載的故事大相徑庭。

  經過這一站,對于羅爾淶來說,根本都沒有傷筋動骨。

  所有的先鋒和戰(zhàn)事都是應劭沖在前線。

  說起來是公孫瓚帶領了兩萬人去攻打三十萬的黃巾軍。

  有著一比十五的巨大差距,但事實卻是羅爾淶只帶了3千騎兵。

  這其他的步兵,幾乎都是泰山郡應劭的軍隊。

  所以,上場廝殺的,全是本地蜀郡的屬兵。

  羅爾淶沒有動用一兵一馬,只是在最后尾聲的時候出去收了一些戰(zhàn)利品。

  然后,對敗走的賊寇給以痛擊。

  這次東光之戰(zhàn),說到底,羅爾淶就只做了這兩件事。

  回過頭來復盤這次的東光之戰(zhàn),可以從敵我雙方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先從黃巾軍來看。

  雖然人數(shù)眾多,多達三十余萬。

  但是,黃巾軍里并非全部都是作戰(zhàn)人員。

  很多家眷、老幼,這些根本沒有戰(zhàn)斗力的人不僅會拖慢行軍和撤退速度,還會在最關鍵的時刻成為他們自己的軟肋。

  所以當應劭俘虜了萬余幼孺的時候,讓數(shù)萬黃巾兵自愿棄甲投降

  俗稱,拉跨~

  再就是他們缺斤少兩。

  可能他們自東向西的一路掃掠,最終的目的只是存活的生產資料罷了。

  既然一直都在打游擊,便無法保持一塊穩(wěn)定的根據地來進行經濟糧作物生產。

  如果連糧食都沒有,或者壓根買不起,那這軍隊就不攻自破了。

  所以,對于黃巾軍來說:要么一路掃掠郡縣奪得糧草;要么依山為寇,利用險要地勢自保,自此安穩(wěn)生活。

  這次的青州黃巾軍就是沒有資源只能靠掠奪的游兵散將。

  而他們擬會合的黑山軍,就是后者,依山為寇,自占一方。

  想當初,穿越管亥的時候就是這樣。

  本來在益州山里挺好的。

  可是就那么偏遠的地方也有江湖。

  隔壁左右的鄰居紛紛虎視眈眈,而羅爾淶也要以寨為守,隨時準備應敵。

  過的雖然逍遙,但也算是惶惶。

  時間一久,自己不說,軍隊里的人、尤其是家屬都忍不了了。

  人數(shù)眾多,益州本來就是瘦山惡水,且不說投入產出比相差甚大。

  就算再多的物資,也扛不住這幾十萬的嘴。

  最后,管亥為了這些兵眾不被餓死才出了山去搶那孔融的糧草。

  以上這些,并非本心啊~

  但是亂世之下,都要生存。

  各自都有各自的難~

  不是羅爾淶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

  且不說管亥是黃巾的首席猛將。

  有勇有謀不說,還有凝聚號召力。

  就這次的青州黃巾和黑山軍哪里能比?

  除了敵人自身的問題和先天的弱點外,更多的還是自身的優(yōu)勢。

  其一,羅爾淶的兵馬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皆是精良。

  從幽州涿縣縣令開始,羅爾淶就在討伐鮮卑、烏恒的多次征戰(zhàn)中,訓練了一直久經沙場、戰(zhàn)斗力爆表的騎兵部隊。

  而白馬義從,就是這精良里面的精銳。

  所以,在遠程射殺敵軍的問題上,羅爾淶心里十分有譜。

  正是因為有這么一支王牌在手,所以最后才能大獲全勝。

  說到底,就算黃巾軍多達30萬余人,但也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上不得臺面。

  從未受過軍事訓練的外行,戰(zhàn)斗力頗為有限。

  就算黃巾的兵力是羅爾淶的十倍、二十倍。

  其實雙方的真正實力相差的并不大。

  甚至,羅爾淶還略勝一籌。

  畢竟,上場打仗,不是比數(shù)字而是看實力的。

  其二,羅爾淶采用了有效的突襲戰(zhàn)術。

  兵法有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兩軍對壘,戰(zhàn)力相當?shù)臅r候,往往決定勝敗的就是策略。

  東光之戰(zhàn)中,黃巾自恃兵力遠勝于敵,所以大張旗鼓、毫不避讓。

  把羅爾淶當做之前掃掠過的州郡一樣來打。

  顯然是打錯了算盤,掉坑里去了。

  羅爾淶顯然利用了他們自大的問題,采取突襲戰(zhàn)略,才有史書上記載的“率步騎二萬人,逆擊于東光南”。

  將渡河渡了一半的黃巾軍打得屁滾尿流、措手不及。

  或許,這跟羅爾淶抱著不怕死的心態(tài),勇猛善戰(zhàn)有關。

  因為單純以武力來說,公孫瓚在漢末群雄中最多只屬于中上游水平。

  即使敵眾我寡,他也毫不退縮,絲毫不懼。

  有時候還主動出擊,打敵人個出其不意。

  生于亂世就是這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和考量。

  從管亥那里穿越過來開始,羅爾淶也漸漸明白了為何要如此。

  在漢末時期,人人得而殺之的黃巾逆賊為何不少反多。

  朝廷派出多少能人將士去鎮(zhèn)壓,剛開始都是收效甚微。

  說到底還是民意。

  但凡能夠活下去,誰愿意將性命拴在褲腰帶上。

  也正因為這樣,有了黃巾管亥的經歷。

  在很多時候羅爾淶只想解決問題而不是以殺人為代價的。

  這也可能是為何后面的公孫瓚那么厭惡外族。

  每次對烏恒、鮮卑總是竭力痛打。

  因為黃巾軍也算是中原人士,因為生活而起義。

  而那些兇殘的外族,侵擾不說甚至直接明搶就不行~

  也正是因為公孫瓚對外族的這種極端態(tài)度。

  最后也使得他在殺了劉虞后。

  被袁紹趁機聯(lián)合外族來繳殺。

  羅爾淶知道這件事總會來的,但不知道是那一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