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那時的上海還處在建設(shè)中,但對于連縣城都沒出過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那是有著致命誘惑的。最小的王靈靈還不懂這些區(qū)別,只知道外面又好吃的,有好喝的,還有爸爸媽媽,但已經(jīng)大了的王冬兒她懂啊。
刷油漆、打砂皮這些活兒根本就難不倒她,沒事帶妹妹更是信手拈來。潘曉妹嘴上說著要苦苦這孩子,讓她受受罪,好回去讀書,給她不斷的安排著活兒,可生活小事上根本舍不得。明明說買糖哄小孩,最后總歸都是雙份的,看孩子眼巴巴的看著蛋糕店里從沒見過、吃過的蛋糕,還是想著法兒的買來。沒人過生日就拉著日期最近的大志,硬是燒了一桌子的菜,喊了一幫人說要慶生,吃吃喝喝之后,才拿出蛋糕點了蠟燭。一群大人其實也沒吃過,舍不得花那錢,最后一人切了一塊兒嘗了嘗,邊吃邊指著人縫里的孩子說道:“這兒小孩吃的玩意,我們意思意思就行了,給他們給他們?!?p> 除了王冬兒,那時候裝修隊伍里還有些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為家里困難早早的輟了學(xué),這些人自己切了塊蛋糕之后,就躲到角落里吃去了,嘴里說著:“甜甜膩膩的,女孩子吃的,剩下的,你們吃?!?p> 一個十寸的蛋糕,切到最后,留下了四分之一還有多。大人們都轉(zhuǎn)頭打牌去了,那幾個半大的孩子,切完蛋糕,說著要忙就走了,只剩王冬兒和王靈靈。王冬兒看著剛剛那桌子的好菜雖然也饞,但為了留肚子吃蛋糕到底還是忍住了,王靈靈哪想得了那么多,最后吃撐了,呆呆的坐在那打著隔兒,小腦袋暈乎乎的。最后還是王冬兒看出了不對,喊來了王江湖,王江湖仔細檢查了小女兒的情況,最后笑著說:“吃多了,撐著了,你帶她走走,消化了就沒事了,晚上餓一餓,明天就活蹦亂跳了?!?p> 過年回去的時候,大家看著王冬兒感覺她變了好多,更愛笑了,也更漂亮了,整個人明媚陽光了起來,幾個妹妹看她更像看仙女一樣。老二如今也大了,下半年也來了月經(jīng)的她也算大姑娘了。那天一早起來看到一攤子血,她也嚇到了,可想起之前姐姐也有過,去喊了小奶奶,又叫來了小姨,洗了床單好像就好了,于是她也跑去找了小奶奶。奶奶也來了,還第一次替她把了脈,檢查了身體,還問她痛不痛,難不難受,然后小姨就來了,手上還拿著一個黑袋子,里面裝了很多她急需的衛(wèi)生巾,一起教她。那一天她好像懂了很多,又好像不大懂,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成了大姑娘了。
她看著出去一趟變了模樣的姐姐,她也想放下書本,不念了,就這樣和姐姐一樣出去打工,還有爸爸媽媽在旁邊,可她不敢,她怕挨打。過年的時候她還偷偷聽到了父母再問大姐要不要留在家里繼續(xù)讀書,大姐拒絕了,說要出去,哪怕自己掙錢,哪怕自己養(yǎng)活自己,那也比留在農(nóng)村好上百倍千倍。是啊,在哪不要干活,外面還有父母,這里只有老人和孩子,想要好好的活著就得將自己狠狠武裝著,要跟那些打心眼里輕賤女孩的長輩群槍舌戰(zhàn),還要和那些孩子們耍狠斗勇,還不如出去。
那幾年雖然義務(wù)教育普及了,但能順順利利從初中畢業(yè)的女孩子都是少數(shù),高考更是遙不可及。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教育部也發(fā)了通知做出了硬性規(guī)定,要求各地政府大力加強落實女子上學(xué)的問題,特別是農(nóng)村,王秋月她們學(xué)校也終于有了女老師,對于女學(xué)生上到初中好好的就會無緣無故輟學(xué)的原因也艱難的排除眾議,拉開了調(diào)查的序幕。
那年大家都掙了錢,但很多人年都沒過好。立富就不用說了,在家待了兩天就呆不下去了,天天賴在王江湖家,其他人怎么勸也勸不好,過年那兩天還是潘曉妹拿著棍子,揪著他的耳朵把他趕回家的,家里潘文莉已經(jīng)做好了一桌子飯菜,就等著他回來祭祖了,兩個女兒也大眼汪汪的看著他,他愧疚的看著兩個女兒。他終于,慢慢的將自己收拾成了一個父親該有的樣子,和和氣氣的陪著孩子過了一個年。
那些年紀大一些的人家里,也有好多孩子都不爭氣的說要跟著父親出去打工,氣的這些人大過年的在家摔酒杯,一個年都過不好。過年出去的時候,就看到好多人身邊都多了個嫩面孔,一看就是些才十七八的孩子,不肯念書,就想出去闖。那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兒子,農(nóng)村里十七八的女孩不讀書就得嫁人了,跟著出去基本都是男孩,有的是讀不下去書,在家混的,帶出去也好,有些是家里窮的,不愿意老父親受苦,非要跟著的。。。家家都有難念的經(jīng)。
那些身邊跟著孩子的大人,之前在外面不管多苦都還能笑,可現(xiàn)在明明才過完年,卻愁容密布的,以前生活的擔(dān)子再重,他們都還能扛著、挺住脊梁,可今天明明身邊跟著至親,卻讓他們低下了倔強的頭顱,腰也彎了,仔細看眼睛深處還泛著淚花。沒辦法,孩子真是自己親生的,哪怕再怨再恨,車站那么多人,他們還是會護著自己的孩子,生怕擠沒了,雖然表情里滿是嫌棄,橫眉冷對的,但下意識里還是會不時的拽著他們,帶著他們。
由著家長帶到工地的孩子們,不用他們的家長特意的打招呼,都會被按上最重的活兒,挨最狠的罵,之前為了生計迫于無奈出來打工的孩子們也會特意排擠他們,不為別的就為了讓他們回去,讓他們在接受完社會毒打后能幡然悔悟,回去重新捧上課本,好好讀書。半年后,受不住的,該回去讀書的就回去讀書了,回不去的也就回不去了。留下的那些孩子會被工地上其他人接納,但也得不到任何照顧。路是他們自己選的,未來得他們自己去拼,不幫忙、不照顧就是給他們上的第一堂社會實踐課,未來得他們自己抗。
裝修潮愈演愈烈,外出打工的很多人都混的風(fēng)生水起的,潘曉妹他們也不例外。這一年立富在各種應(yīng)酬中,捕捉了一些富商的建議,注冊了建筑公司,同時也建議小妹他們成立公司,讓裝修正規(guī)化。他們也積極采納了建議,兩人一起帶著王江湖去了工商局辦理了營業(yè)執(zhí)照。但他們努力讓公司正規(guī)化的過程卻舉步維艱,裝修人員的流動性太大,今年跟你干,明年就單干的太多。干裝修的人又大多大字不識,只知道完工、結(jié)賬、走人,對于上班不上班的沒什么概念,總覺得那還不如現(xiàn)在來的自由,所以公司到最后,老板是他們,員工也還是他們。倒是木工,那年不得了,干了件大事,和人合伙在奉賢那里開了個小的家具廠,真正的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