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外掛?金手指?這些通通都沒有。有的只是我一些淺薄的玩笑和不成熟不完善的思考。
對于回到過去,我想說這世上本就沒有什么后悔藥。
有個問題很有意思,既然終點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淺一層的回答是當然重在過程啊。進一步的回答是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如果這樣,問題可以這么問:我知道自己本能的選擇活著,可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有那么必要?當然,這么無休止的抬杠下去是無趣的,也不會對思考有什么幫助。解決問題之前得先了解問題,不要著急去回答或者提問。起碼你要尊重這種問題而不是將它擬人化以攻擊而獲得快感。
就傳統(tǒng)的思想而言,追求宗教和哲學(xué)這種對普通人好像沒有一點意義的東西就是追求超越普通倫理道德價值。這里要給出概念,筆者認為倫理道德價值就是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要產(chǎn)生“好”的影響。而追尋伴隨終極三問的一切思考都是“超”的。又或者說,人世間不如意之事更多,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追求可以普遍的應(yīng)對方式——思想以及配套的方法論就是“超”的。多嘴一句,馬克思主義是我目前見到最好的哲學(xué),也許不完美,但和其他相比已經(jīng)是盡善盡美了。
而哲學(xué)不是小眾的,是大眾的屬于人民的。在追尋超倫理道德的價值的路上,每個人都會做出獨屬于自己的選擇。無關(guān)對錯好壞。
大多數(shù)人都曾幻想過,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假如有后悔藥,假如......而有些人將這種企盼表達了出來。比較著名的要屬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切實的省察過。假如我曾經(jīng)是一位盲人,這短暫的祈求來的我的光明終將在不遠的未來逝去,我要如何。我試過將一些熟悉的人的輪廓在腦海中描繪。大多數(shù)熟悉的人只有一張“圖片”,還是高糊的。我做了嘗試,仔細地好好地看看我的親人,去記下他們的“紋理”。(這么做真的很失禮)不成熟的我暫停了我的實踐以及思考。只是偶爾才拿出來省察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話題。
類似的。那么,有沒有這么一種可能。曾經(jīng)的你向上帝祈求再給你一次人生重來的機會,然后你成功了。但是為了均衡,上帝讓你失去了已經(jīng)有的記憶,那么你的人生會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嗎?我懷疑不會。因為沒有了曾經(jīng)的記憶,你還會是你,而有的話那已經(jīng)是相當于平行世界的另一個人的生命了。
我不由得感慨這個切實存在的世界是如此的真實美麗與有趣,何不比被抽象出來只存于心的世界更好呢?如果你沒有選擇放棄生命,那么你就是選擇了熱愛生命。
我給了自己一次重來的機會,帶著如今的記憶。面對那些或多或少的遺憾,我會怎么做呢?我的生命會變得如何?
變成我想象的那樣嗎,可是我想象了很多種可能啊。什么?你說哪種?那種情況不貼合真實,你自己都會懷疑,無法制定一個像樣的計劃。那我的生命如果要變得更好,要怎么變?
不用變啊,變了之后難道那不是另一個人的生命嗎?只是和我有著大部分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罷了。
帶著苦難是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事情,人人都在為自己所煩惱。一些人選擇和煩惱共生,忽略它的存在;一些人選擇逃避,尋求精神勝利;剩下的在反思,如何變的更好?那剩下的人也不多,最終都開始了自己的哲學(xué)思辨。
而接下來講的故事則是屬于另一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