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朝議 下
劉辯將各郡招募常備軍限制為一萬人規(guī)模的想法提出后,隨即朝盧植、袁隗望去。
“此次雒陽之變,朕與太后等在盧太師的護(hù)送下至雒陽城外避難,在雒舍中險些為董卓所挾持,董卓雖不敢謀逆,但其擁兵自重,試問當(dāng)時京師何人可以震懾?”
“如今朝廷施行仁政,在州郡各地吸納流民,再以安撫為主,逐漸平定四方叛亂,地方州郡各有常備軍護(hù)佑地方穩(wěn)定即可,如果叛賊勢大波及范圍過大,則由朝廷出動中央軍進(jìn)行征討?!?p> 劉辯對殿下眾臣說道。
太師盧植隨即開口。
“陛下此舉圣明,即可逐步平定地方叛亂,亦使地方不易乘此傭兵過大,臣附議?!?p> 盧植表示贊同后,此時為士族爭得代言權(quán)的袁隗隨即表示附議。
三公中、司徒王允、司空劉弘、太尉崔烈亦相繼贊同。
劉辯于是對負(fù)責(zé)記錄的太史令道。
“詔命,如今各地叛軍勢起,先帝自詔令各地郡縣皆可自行募兵之策,今本朝欲施仁政于天下,廣施屯田之策,吸納流民,對于叛軍當(dāng)以安撫為主,招討次之,彰顯朝廷仁德?!?p> “詔命各郡太守可招募常備軍可至萬人,但不得逾越萬數(shù)之上,各郡常備軍同時接受郡、州兩級領(lǐng)導(dǎo),以郡命名,若各地郡守所備之軍,人數(shù)遠(yuǎn)超朝廷所制,則主政太守輕則罷官,重則以謀反論處,夷滅三族!”
劉辯說完后,負(fù)責(zé)記錄今日朝堂會議的太史令隨即將劉辯之言精簡書寫在竹簡之上。
殿下盧植、袁隗眾臣心中皆微微一驚,以夷滅三族,罪同謀反罪來對待朝廷對于軍隊常備數(shù)量的管控。
可以想象的到,天子必是在此次雒陽之變中對傭兵自重的外臣留下了極大陰影,故而才格外警惕地方勢力過大。
劉辯見眾臣默然,隨即又繼續(xù)言道。
“待地方郡軍建制完整之后,屆時由朝廷單獨(dú)委派中郎將以督郡軍,派遣將軍擔(dān)任州級都督,統(tǒng)管州下各郡兵馬,地方州牧、郡守便可專心地方民政,軍隊則由督軍、都督統(tǒng)轄!”
劉辯說完后,眾臣之首列的盧植、袁隗已然清楚,劉辯的最終目的是要削弱地方州牧、郡守的軍事職權(quán),身后三公九卿等朝臣亦聽出劉辯的意思,心中皆對這位十五歲的天子升起一股又喜又怕的感受。
如果朝臣對于劉辯分化地方州牧、郡守的軍事權(quán)利的目的,僅僅是因?yàn)樵邛藐栔冎惺艿搅舜碳に痢?p> 那么通過隨后,劉辯的兩道詔命,則完全可以看出,劉辯是要通過朝堂和州牧牢牢控制住地方所有職官,進(jìn)而將天下掌控在自己手中。
劉辯繼而言道。
“大漢地方正式改為州、郡、縣三級,各州牧、郡守、縣令及主要附屬職官皆由朝廷任命,州牧、太守、縣令對于下級職官對朝廷只有舉薦之權(quán),地方上則無權(quán)任命?!?p> “各縣、郡皆服從上級領(lǐng)導(dǎo),上級對不聽從召命的下屬職官可向朝廷奏報,由朝廷進(jìn)行判罪?!?p> “各縣、各郡、各州無朝廷詔命不得無故相互征伐,若有叛亂皆需上報至上級,若有縣令、郡守、州牧之間膽敢私自相互攻伐,皆按謀反論處夷滅三族!”
劉辯述說完后,殿前太師盧植心中思索,劉辯今日所言,一定不是一日之功,必定是在深思熟慮之后想出來的舉措。
反正這些措施,只要實(shí)施得當(dāng),必然不會形成地方勢力的做大,以至于威脅到朝廷權(quán)威。
袁隗心中亦對劉辯刮目相看,但劉辯不過是想抑制像董卓那樣的擁兵自重的地方軍閥。
對于士族而言,此刻已經(jīng)得到了絕對的保障,劉辯只要還任用士族,那么就必定會采用察舉、征辟制度,這樣天下的官職就仍是士族擔(dān)任,袁家就會一直在朝堂占據(jù)一席之地。
袁隗抬手表示劉辯此舉圣明,身后一眾官員隨即附和。
隨即劉辯對群臣言道。
“朕今日朝議,旨在向群臣昭示,朕已決心終生以致太平盛世為目標(biāo),使大漢海晏河清,百姓安寧!”
“今日所議,皆由尚書臺再度整合擬定,由太傅府、太師府及三公府確認(rèn)無誤后,送至朕處加蓋寶印,再行頒布天下州郡昭示!”
劉辯說完后,殿前眾臣皆撫手附和。
“今日,那邊議到這里吧,諸卿且各自做好分內(nèi)之事,退朝!”
劉辯說完后便走下殿上,對盧植與袁隗躬身道。
“那便有勞太傅、太師多加費(fèi)心,對今日所議加以總結(jié)!”
盧植、袁隗隨即躬身回映劉辯表示,這是為臣本分,不敢言勞累。
隨即劉辯在群臣的跪拜聲中邁出百官朝會殿。
殿外耀眼的陽光透過劉辯頭前的珠旒照耀到劉辯的臉上,劉辯抬手擋在臉前,透過珠旒劉辯抬頭望及天空,只見頭頂一片蔚藍(lán)。
在陽光的直射下,身著天子冕服的劉辯整體格外顯的精神,隨即在虎賁的護(hù)衛(wèi)下朝德陽殿而去。
劉辯離開百官朝會殿后,殿中群臣迅速展開議論,一時間人聲鼎沸。
有的朝臣心中如釋重負(fù),有的朝臣則表示對于天子劉辯已然具有明君的特質(zhì),大漢天下將在他的帶領(lǐng)下勢必走向中興。
尚書令鄭泰則接過太史令手中,記載今日朝會劉辯所詔示的會議記錄后,走向盧植、袁隗。
鄭泰對盧植、袁隗說道,三人可在宮中整合劉辯今日所下的詔命,然后由尚書臺制成詔令,以便早日下達(dá)至州郡實(shí)施。
劉辯回到德陽殿中,取下冕冠,隨即坐在榻上,考慮接下來面對的問題便是各州牧的人選。
如今已然通過朝廷政令的形式限制了地方郡守?fù)肀龃蟮目赡?,那么只要通過選用忠心漢室的大臣擔(dān)當(dāng)?shù)胤街菽辆涂梢詫⒌胤嚼卫握瓶刈 ?p> 劉辯分析此時地方州牧有荊州刺史王睿、揚(yáng)州刺史陳溫、豫州牧黃婉、益州牧劉焉、幽州牧劉虞、涼州牧董卓、徐州刺史陶謙、司隸校尉袁紹。
兗州刺史、冀州刺史、青州刺史、并州刺史、交州刺史五州則空缺,如果馬騰接受招安,劉辯則命其擔(dān)任新劃分的雍州牧。
劉辯將空缺的州牧和朝中具有能力且忠心漢室,可派到地方上擔(dān)任州牧的人員打量了一遍。
隨即將目光投到劉表、劉岱兩位劉姓宗親及富有聲望的北海國相孔融、原并州刺史丁原以及曾為太尉,現(xiàn)擔(dān)當(dāng)衛(wèi)尉的張溫五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