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武陵郡內(nèi)有山,山名大面山,相傳乃堯時不知名仙人柏成子修道仙山。山高三百丈,較之益州青城山、峨眉山等似是土丘,山名通俗,無仙氣裊裊,也無仙名遠播。
少年持一三尺青鋒,在山上一通劈砍,時而一劍直刺,時而左旋劍花,挑起一截細長枝丫,再抖起一片枯葉,將枝丫橫劈兩段,再任由其掉落地上。仔細看來,長劍尚未開鋒,而少年實際只是在砍柴無趣之際,隨意舞上幾招劍法,美名其曰:劈柴練劍兩不誤。
少年束道髻,著青衫,面容不過十七八歲,尚有些稚童之氣,倒也是稍有俊俏。只見少年松開劍柄,手腕打旋,倒也十分瀟灑,將長劍收歸劍鞘。少年喃喃自語道:“大師兄也是煩人,早些不說,偏要等到夕陽西沉,才覺察晚上燒飯柴火不夠。可憐每次柴火不夠,都是我來山上劈砍撿拾,總是將我衣衫割壞。唉,晚些時候又要將衣衫縫補一番,免得明日被師傅見著,又是一頓喋喋不休?!?p> 少年取出麻繩將柴火整理妥當,另一端纏上劍柄,反復三圈,輕哼一聲“起”,用劍鞘將柴火抬來,反身扛在肩膀。柴火不多,但也有二三十斤模樣,在少年手上卻似那枯葉蘆葦一般,沒甚分量。只是柴火掛在劍柄之上,搖搖晃晃,有那一截細長樹枝輕輕劃過少年青衫,“呲啦”一聲,少年輕嘆一口氣,看了眼尚且還有些余暉的天邊,邁步下山,口中輕念:“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少年一路自大面山上下來,待得將到中麓,遠遠望去,那邊似是有一處道觀,觀前大門兩側(cè)懸著燈籠,只是燈籠并未點起,大門微張一條縫隙,隱約可見門匾上書四個大字“靈臺道觀”。少年心中暗想:“也不知是哪任師祖所想,取那大黃庭中“天庭地關(guān)列釜斤,靈臺盤固永不衰”來做這觀名,也不知坊間所說的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的菩提祖師作何想法。咱道觀大貓小貓三五只,怎吃得消那么大的名頭。可別哪天碰到個名門大派,覺著這觀名言過其實,對著那門匾便是一頓砍殺,嘖嘖嘖……”
少年靠近道觀,隱約覺出異常,怎的一點聲響也無?平日里,飯菜還未做好前,師傅會帶著眾師兄在大殿輕聲誦讀《道德經(jīng)》,在門外怎的都能聽見。此時卻是寂靜異常,只聽得少許蟲鳴。少年鼻翼翕動,聞見些不同尋常的味道。
那是血腥味。
“莫不是大師兄是特意將我支走,伙同了其他幾位師兄,一起將觀里生養(yǎng)的老母雞開膛破肚給燉了?”少年想道。
師傅常言“道家無為,率性而為”,在觀中平日間并無戒律戒條,師兄們饞蟲傍身時,也會在山中抓些野味,打點牙祭,而后在大殿中多念半個時辰的經(jīng)書,也就罷了。
少年輕輕推門,將斑駁不堪的觀門打開更大一些,探頭看去,卻并不見院中有人。而血腥味卻愈加濃厚。少年覺出不對,趕緊將觀門推開,邊放下柴火,邊是飛快沖向里側(cè)大殿。
天邊閃過幾道閃電,隱照見大殿,而后傳來轟轟隆隆之聲,這天地似是更加黑了半分。少年提著長劍,疾步奔行。
大殿大門敞著,內(nèi)香爐中生著黯淡的火光。透過火光,大殿中橫七豎八躺著幾人。少年呆愣了片刻,淚水涌出,撕心大喊道:“師傅!”少年抱起一年老道士,頭帶道首,此刻面上濺上血漬,道首側(cè)向一邊,閉著眼睛,已無了生機。老道士胸口俱是殷紅,碗大一片血漬。
“師傅!”少年再次大喊一聲,淚水已滴在老道士臉上,卻是濺不起半分淚花。少年轉(zhuǎn)頭,放下老道士,抱起離得老道士不遠的年輕道士,搖晃著那道士喊道:“二師兄!”這年輕道士胸前被劃過長長傷痕,自腰腹處掠上肩頭,將青衫道袍劃破,外翻血肉,似還在汩汩外冒。
“大師兄!”少年哭泣之時,又看見側(cè)邊一道士橫躺在地,一條胳膊掉落在身周不遠。
“三師兄!”少年不知所措,顫抖轉(zhuǎn)身,又見大殿里側(cè)雕像邊扭曲著一人。那是被大力踹飛,身子倒退著撞在雕像上,胸骨四肢盡碎。
而在那人不遠處,團坐著一具無頭尸體,腦袋飛到了案牘下,幾乎將整件道袍染成紅色?!八膸熜??!鄙倌隉o力念出。
大殿外又是一道閃電劈下,似是離得近了些,將大殿內(nèi)照得敞亮?!稗Z隆隆”!少年似乎是被雷聲嚇到,雙膝一軟,跪倒在地。
殿外,開始下起大雨,傾盆,嘈嘈。天地間瞬間變得像是掛著巨大珠簾,迷迷蒙蒙看不真切。
天全黑了。再看不見那斑駁紅漆,再看不見那破舊匾額,再看不見那青苔遍布的院墻,再看不見那遠處綿綿不絕的岷山。
少年無力跪坐,身上沾染著血跡,雙目無神。
靈臺道觀極小,除去大殿,僅有屋舍三間,一間是那自號“懷相真人”的師傅居所,另一間是師兄弟五人的屋子。道觀在江湖上毫無名氣,香火不旺,觀中從來自給自足。師兄弟五人是懷相早年間收養(yǎng)的孤兒,也不知那些父母怎么考慮,自己養(yǎng)不活的孩子送到?jīng)]有香火接濟的道觀就能活下去么?懷相老道雖總嘮叨五個弟子浪費了自己年華,耽誤了自己還俗討一屁股蛋挺翹的娘們,生一窩比師兄弟五人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懷相老道也確實是將五個弟子拉扯到如今。
懷相老道對道家典籍并無深究,尋著一篇便將就用上。取“玄至一無上,天元妙理生,體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懷清靜意”,自己是道家“懷”字輩,弟子為“清”字輩。座下弟子又取“溫良恭儉讓,寬仁慈善容”,分別喚作:清溫,清良,清恭,清儉,清讓。少年便是清讓。而那第三間便是留予還未收留到的“寬仁慈善容”。所幸是大周強盛,武宗皇帝勵精圖治,讓百姓日子過得越加富盈,而益州在蜀王的治理下更是民富安康,那扔孩子的窩囊事便越加少了。
懷相老道略通武藝,傳授五位弟子一套“太淵劍法”,一套“太清心經(jīng)”??偞祰u說那是道觀前十八代老祖留下的精妙劍法和強大內(nèi)心功法,光看名字便讓人覺得那是極為高深的本事,學會之后可修道成仙,劍斬妖魔。而自己與弟子們不過是堪堪入門,不得其法,只能用做砍柴殺雞,以磨礪修煉。索性是這世上沒有仙人,也無妖魔,這劍法功法倒也顯得有些平庸。
“轟隆隆,轟隆隆”,雷聲愈加急迫起來,“嘩啦啦,嘩啦啦”,雨滴如那跳珠愈加癲狂。
少年清讓也不知自己在想些什么,早就斷了哭泣的情緒,在變故前蒼白無力。陪師傅師兄們一起上路,可別自己晚了些時候跟不上他們,路上無依無靠?;蛘哒业綒⒑煾祹熜值某鹑耍嫖克麄兊脑谔熘`。
清讓緩緩抬頭,看向大殿中的雕像。不知多少老祖時候留下的太清道德天尊像,如今被攔腰砍斷。清讓猛地抽出長劍,遙遙指著雕像,大罵道:“好你個太清道德天尊,枉我們道觀歲歲年年供奉于你,你便是這般看著我?guī)煾祹熜直淮跞藲⒑?。報應得好,讓你自己也被橫劈兩半,讓你顏面掃地,叫你光吃不做,叫你光吃不做!”說著便狠狠擲出手中長劍。
長劍雖未開鋒,清讓含恨出手之下,劍尖戳在天尊像右手上,劍柄兀自擺動。卻在這時,一道電光閃過,將屋頂破開一個大洞,自屋頂而下,只見得天尊像手臂上的長劍引來雷電,將天尊像劈了個通透,本就被攔腰砍斷,身歪傾斜的天尊像,經(jīng)這雷電,一下化作齏粉,碎屑飄飛,讓目瞪口呆的清讓吃了滿嘴石灰。
“呸呸呸,什么勞什子天尊像,什么狗屁的太清道德,不還是被一道閃電給劈沒了么?不是傳言那雷震子可是你徒子徒孫輩的,怎的這般不給顏面,瞧瞧啊,被劈了個粉碎。咦?”清讓罵著罵著卻是停了下來。
只見得破碎不堪的雕像中竟隱藏著一柄劍,晃晃悠悠,閃著一些寒光,只是被石灰粉沾染上了,多了幾絲狼狽。清讓爬上案牘,將長劍拾起。劍寬一指,劍長三尺有余,劍柄竟也有近一尺來長,上刻繁復圖案,劍身末端刻有“璇璣”二字。
“這是道祖讓我要替師傅師兄報仇啊?!鼻遄屖治臻L劍,站在雕像身周。瓢潑大雨自破洞傾瀉而下,將四周的石灰粉全部打落塵埃,將清讓澆了個通透。早已看不出面上到底是淚還是雨。
天地間,依舊是電閃雷鳴,大雨不輟,朦朦朧不見天際,惶惶然不知所措。哪理得世間疾苦,哪管得塵世百態(tài)。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抵便是如此。萬物與天地何干?
清讓在院落里掘出一個大坑,又將觀中的桌椅將大坑四周固定起來。清讓一一將師兄們放入大坑,嘴中念叨著:“大師兄,你是那最是鋒利的刀子嘴,總將我貶得一無是處。每次我被你責罰之后,還不是你一邊給我上著傷藥,一邊悄悄抹著眼淚么。好了吧,這手都斷了,日后怎的再來責罰我呢?”
“二師兄啊二師兄,自從在集市上聽了西游話本,你便不喜我喊你二師兄,師傅總埋怨你吃得多,該是二師兄。卻不知那些個饅頭都被你偷偷藏起給我吃了?!?p> “三師兄,平日間你最是注意儀態(tài),來,這道髻我給你束好了,嘿,偏就要給你束上你最不喜的道髻,教你與師兄們一起離開的時候不至于被分開?!?p> “四師兄,腦袋我給你縫上了,你也知我手粗,女紅的活哪有你來得精細,二師兄的袍子我只能勉強縫起來,歪歪扭扭實在是難看得緊,到了下面,你可別笑話他?!?p> 清讓將懷相老道擺在四位師兄中間,替他擺正道首,整平道袍,換上的是往年除夕老道才舍得穿上的青灰道袍。
案牘夠大,足以將五人全部蓋上。清讓奮力抱起案牘,看向坑中躺著的五人,又輕輕放下。在坑邊盤膝坐下,看了眼天邊泛起的魚肚白。
“師傅啊,弟子我這就要去給你報仇了。你可得看著我點,不要讓我還沒替你報仇就被餓死或是被野獸吃掉。就你教給我的那幾招劍法,弟子是真沒信心給你報個仇啊。不過想來,你和幾位師兄都會保佑著我的。你們總歸不愿意你們最是喜愛的徒弟師弟葬身長蟲肚子。呸呸,太過不吉利了?!?p> “師傅說過,被丟棄在觀前的時候,我才剛足月,也不知我是怎的生長到如今的。留下的木牌上刻了個‘宋’字,大抵本姓便是‘宋’了。今日之后我便要踏上江湖,不能光是頂著‘清讓’的名字,日后待得宋大俠揚名江湖,也叫咱道觀出個大名,也讓江湖上知道知道益州大面山靈臺道觀?!?p> 說著輕輕蓋上案牘,繼續(xù)道:“若是讓我去集市上買上五副棺材,背上山來,也忒是難為了。你們也知觀中拮據(jù),拿有那么些錢財去買棺材。這案牘大小適中,還刻有道家經(jīng)文,蓋上說不得受道經(jīng)滋養(yǎng),日后飛升仙界也說不定?!?p> 掩上泥土,宋讓搬來墓碑,第一塊上刻“故念尊天師懷相真人之墓”,將其豎在地上,一一排列。山上石頭不少,輕易便尋得五塊差不多大小的,稍作劈砍,便是墓碑。那被雷電劈過的長劍在雕刻完碑文后也就功成身退。
宋讓點上三根檀香,朝那五塊墓碑深深三拜,而后提上璇璣劍,向著山下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