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暗暗搖了搖頭。
真的是沒辦法。
大家請他當皇帝。
居高坐好。
李佑不得不繼續(xù)演戲。
薛萬徹迫不及待出來說話,“陛下,國家新定,正是大赦天下的時機。”
好吧。
這又是來搞那一套大赦天下的套路。
每逢皇帝登基,就要赦免犯人。
這怎么能行?
看似是皇恩浩蕩。
實則是惡政。
你就這么輕飄飄把人給放了。
致受害人為何地呢?
而且這事兒也太頻繁了吧。
去年李治當太子,全國才大赦天下一次。
這件事基本上每幾年就會搞一次,談不上稀有。
歷代王朝平均兩三年就有一次大赦。
比如在漢王朝的405年中,攏共發(fā)布了186次“大赦令”。
唐朝的289年中,攏共發(fā)布了184次“大赦令”。
到了明清,大赦的次數(shù)才有所降低。
也就是說,古代的囚犯一般坐不了幾年牢,天降一道“大赦令”,就回歸自由之身了。
假如甲剛殺了乙,被判死刑,然而遇上“天下大赦”,罪孽被一鍵消除,那么乙的親人不會覺得不公嗎?
這又是否會引起社會上廣泛的民憤和報仇風氣?
上位者自然知道。
然而他們還是要這樣做。
因為有利可圖。
比如戰(zhàn)事紛繁時,君王還會借大赦來擴充軍力。
漢代時,出于邊防需要。
漢明帝下令將被判死罪的囚犯“減罪一等”,長途跋涉去位于北方邊境的朔方、五原屯兵駐守。
同時,還讓這些犯人的家眷與他們同去,賜予衣服、糧食和弓弩。
所以李佑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只是依舊按司馬睿的方式。
給人軍民官僚一點福利。
反正搶了這么多大族的錢。
用來收買人心也不錯。
只要不是大赦天下這樣違背原則的事情就好。
接著就是什么其他的禮儀活動。
忙活了一天。
到了夜晚。
史無前例開了宵禁。
整個襄州燈火通明。
所有的人家也都點燃了燈籠。
李佑看向了遠處的夜色。
然后登基之夜的宴會開場了。
各色人等。
各種吉祥話都說了一萬遍。
終于快結(jié)束時李佑先做了一個安排。
追尊李建成為思宗。
追尊李元吉為懷宗。
這兩個人和李佑沒啥關(guān)系。
然而得拖出來與李世民劃清界限。
最后就是封了薛萬徹黃風唐羽等人為國公。
封了劉牢等十余人為侯。
以唐羽為丞相。
薛萬徹為太尉。
黃風為征北將軍。
其余官員百姓各升一級。
虛偽是每一名政客的必修課。
李佑雖然討厭當皇帝。
但是既然當了。
坐在這個位置了。
那就得保住寶座不被人奪去。
政治上沒有英雄。
只有惡龍與偽裝成英雄的惡龍。
所以李佑毫不猶豫開始發(fā)揮政治機器的本色。
官員們對于李佑設置獨相十分不解。
多少年了。
華夏大地就沒出現(xiàn)過獨相。
李佑是有操作的。
因為一點。
勤政并不是君主保持權(quán)力必要的手段。
雖然歷史上都是對明太祖雍正的勤政大書特書。
似乎想要做明君。
就得事事親為。
然而這樣會帶來一個巨大的隱患。
那就是君主要直接對大多數(shù)事情負責。
會得罪很多有話語權(quán)的人。
所以不出意外。
他們的名聲變差。
雖然李佑不怎么在乎名聲。
但是作為統(tǒng)治者你需要顯得在乎名聲。
所以這才是李佑把宰相一職設計出來的原因。
李佑是一個現(xiàn)代人。
他沒有對權(quán)勢不假手于人的病態(tài)需求。
現(xiàn)在李佑這個草臺班子剛剛轉(zhuǎn)正。
有一大批事情等著去處理。
官制,禮制,科舉,權(quán)力運行的規(guī)則以及內(nèi)政問題。
都是需要大量精力去操作的。
特別是開科取士。
為政權(quán)提供合格的執(zhí)政官。
是馬上要做的。
自己手下大多數(shù)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處理內(nèi)政。
李佑自己并不想去處理。
太繁瑣了。
只需要定個大方向就行。
有必要把擔待責任的事情交給唐羽去做。
自己只要把布施恩惠的事情握在手里。
最后都是“天子門生”。
做好了就是自己有識人之明,做不好就是唐羽能力有問題。
甩鍋是一門技術(shù),每一個君主都要掌握。
可是人不是傻子。
如果不給唐羽一定的權(quán)力去擔待責任,是個人也會對李佑產(chǎn)生不滿。
只要給予了權(quán)力。
那么唐羽就會心滿意足,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了。
就算以后唐羽權(quán)勢滔天,李佑卻擁有黃風這個百分百忠誠的“呂布”,那就翻不了天。
他就是個官僚。
官僚做事。
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不論如何行事。
就算是張居正牛皮哄哄,天天吹自己“吾非相,乃攝也”。
他也沒做到百官臣服。
不說他死后被反攻倒算。
就是活著的時候,王錫爵都敢跑到他家里指著張居正的鼻子罵。
而且只要能控制住薛萬徹劉牢黃風這幾個有兵權(quán)的人,作為自己的致勝聯(lián)盟。
那么想換相也就分分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