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敗了,他的大軍也沒了。
薛萬徹算是把胸中抑郁之氣給排解了,多次的敗戰(zhàn),不僅使得唐羽對他的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李勣這位同樣連續(xù)敗績的老搭檔也輕視了薛萬徹。
也許在對方眼里,蕭嗣業(yè)和薛萬徹能力相當。
但其實薛萬徹本來就算是一代名將,雖然一直是李勣的副手。
作戰(zhàn)勇敢,屢出奇謀。
破突厥,征吐谷渾,敗薛延陀。
雖然不能算是頂級武將,卻也是一流水平的將軍。
所以也算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勝利。
正當薛萬徹向鄧州方向推進的時候。
鄧州城人心惶惶。
李勣敗于薛萬徹,全軍覆沒的消息隨著漏網(wǎng)的潰兵速度傳遍了周邊地區(qū)。
不管是皇帝李治還是本地權貴都十分擔心受怕。
因為他們都知道李勣一敗。
下一個目標必然是鄧州。
而由于主力全被派出去了,此時鄧州還有兩萬元從禁軍以及地方軍三四萬。
其實實力還是挺不錯的。
而且作為保護皇帝的御林軍,戰(zhàn)斗力雖然也還行。
然而李勣十萬精銳關中兵都不行,那薛萬徹到底有多少軍隊?
不敢深想。
特別是這十萬人潰敗也就罷了。
關鍵是被基本全殲。
這也太恐怖了。
對薛萬徹的軍隊數(shù)量產(chǎn)生了誤會,什么薛萬徹的部隊不止二十萬,甚至三十到四十萬。
造謠惑眾的人開始出現(xiàn),什么郭孝恪戰(zhàn)死廬州,金陵城被破,蘇定方被生擒的假消息都來了。
總之各種亂七八糟的言論都有。
如果是李勣還在,李治還有信心,研究出動軍隊,暴力執(zhí)法,這些傳播造謠的一個都跑不掉,但是現(xiàn)在李勣敗了,鄧州看樣子也守不住,手下其他將領一直在推卸責任。
最令人不安的是,除了元從禁軍,其他軍隊也開始蠢蠢欲動,甚至一位千夫長,敢想敢干,想要做大做強,夜里率軍突襲李治的行宮,割了李治的頭,去投降郭薛萬徹,立下不世之功。
雖然被彈壓下去了,但是給李治留下慘痛的回憶。
當然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不奇怪。
李治的威望是趕不上李世民的,自然是沒辦法像李世民那樣敗而不潰。
也沒有守城的勇氣,于是不管那么多,打開北門就逃回洛陽了。
皇帝一走,城里更是混亂。
鄧州的文官倒是有風骨,作為守土有責,沒有逃跑,更是毫無投降薛萬徹的意思。
畢竟這時代做官的人家里都至少是個大地主,本來就和李佑是死敵,自然是不會妥協(xié)。
所以極力要求憑城拒守。
但是武將們卻沒這么天真,連李勣都敗了,自己有多少本事,那還是了解的。
等到薛萬徹的軍隊到達鄧州城外十幾里的時候,鄧州的武將們就下定決心了。
與薛萬徹議和。
底線是有條件投降。
薛萬徹自然是也想攻心為上,雖然出奇招大敗李勣。
可是他的軍隊數(shù)量其實不過小十萬。
兵員素質更是比較低下,大多數(shù)士兵都是臨時征集的民兵。
也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
想要攻下鄧州這樣的州城,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接受了對方的議和。
誰知道文官集團準備破壞活動,武將們選了一個文官你商量投降條件。
誰知這人來到薛萬徹軍營,劈頭蓋臉就是一番精神輸出,罵薛萬徹不忠不義不是東西。
談判自然是破裂了。
這人也被薛萬徹干掉了。
然后把頭顱拋進城中。
接著用回回炮連續(xù)攻擊了三天,終于武將們實在是受不了了。
殺了死戰(zhàn)派的幾位領袖。
便沒有人再說死戰(zhàn)到底的話了。
甚至這些中低層軍官的條件也下降了。
提出只要能夠保證將領與官員們的生命安全,便可以投降。
薛萬徹當然允許,這還有什么不同意呢?
于是鄧州文武官員就在除夕這樣重要的日子里,率領全體軍民出城投降。
鄧州再次喜迎王師。
這些官員也不能算是徹徹底底的投降,可以說是投誠了。
畢竟主動投王師,和被俘后再投王師,是有許多的區(qū)別的。
自然而然,這些文武的官是可以繼續(xù)做下去。
雖然降級使用。
薛萬徹既然已經(jīng)攻占鄧州,那么在洛陽的李治就完全是坐不住了。
下命令放棄金陵。
收縮防線了,把郭孝恪的軍隊調(diào)到唐州,許州,商州,以防備薛萬徹攻擊洛陽。
自然而然淮南的軍力部署會有極大的空虛,那么只能讓蘇定方撤往廬州,安州,申州和南州,這樣才能穩(wěn)固戰(zhàn)線。
金陵已經(jīng)可有可無了。
能守住新的洛陽防線,還可以再說南征渡江的事情,倘若是天下之中的洛陽丟了。
那基本代表著整個函谷關以東要完。
于是蘇定方只好撤往北岸。
黃風也沒有過多阻攔。
因為此時南唐的軍隊也損失慘重,最后只是象征性擊敗了金陵的留守部隊。
蘇定方撤到北岸的人馬損失并不多。
但是這也不重要了。
因為攻占江南的戰(zhàn)略目標已經(jīng)達成,隨著戰(zhàn)爭的告一段落。
雙方的形勢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