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甄宓與曹家
甄宓和曹操、曹丕、曹植的事跡引得彈幕討論不絕。
宮斗劇為什么這么火?因為復(fù)雜的感情線和倫理糾葛,甄宓此時和曹魏三人的故事同樣如此。
【所以沒人說甄皇后是怎么死的嗎?我怎么聽主播說進讒而死,心里頭咯噔一下?!?p> “甄宓的死因比較復(fù)雜,我們放到最后再說,下面先說說甄宓死后發(fā)生的與其相關(guān)的事情?!?p> 黃初七年,也就是226年,甄宓的兒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宓為文昭皇后。
朝中掌管禮樂祭祀的官員奏請,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節(jié)以三牲之禮到甄后陵墓祭祀,又專門為她修建寢廟。
四月,明帝下詔在洛陽營建祖廟,施工中從地下挖出一塊玉璽。此玉璽一寸九分見方,上面刻有天子羨思慈親六個字。
明帝持璽而動情,因而備下牲禮到宗廟祭告。此后明帝又多次夢見母親,益發(fā)增加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于是對諸舅氏按親疏排出順序,分別予以任用,賞賜累計達到萬兩之巨,又擢升甄像為虎賁中郎將。
227年三月,曹叡以中山國魏昌縣之安城鄉(xiāng)一千戶追封甄后的父親甄逸,謚號安城鄉(xiāng)敬侯,其孫甄像承襲爵位。
230年,甄后的母親敬候夫人張氏病故,太常韓暨上奏說:天子不應(yīng)當(dāng)為外祖母服喪。
尚書上奏說:漢代沒有為外祖父母制定的禮法。
尚書趙咨等啟奏說:吊唁敬候夫人,需要張帷幕在端門外左邊。群臣如上朝一樣站位,皇帝帶黑介幘和進賢冠,哭十五聲。
明帝又?jǐn)?shù)次下詔詢問大臣舊禮是怎樣的,散騎常侍繆襲以東漢和熹鄧太后的父親新野君以及光武帝劉秀的舅舅恭侯樊宏為例。
明帝同意說:應(yīng)當(dāng)依據(jù)周禮。
于是明帝披麻戴孝親自參加了外祖母的葬禮,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陪同致祭送葬。同年十一月,明帝感到母親甄后陵墓的地勢過于低矮,便委派甄像以兼職太尉的身份,持皇帝節(jié)杖到鄴城,祭告土神,改葬甄皇后于朝陽陵。甄像完成使命返朝后,升為散騎常侍。
234年春天,明帝下詔追謚甄后之兄甄儼為安城鄉(xiāng)穆侯。
夏天,東吳軍隊進犯揚州,明帝任命甄像為伏波將軍,持旌節(jié)代他督師出征。
戰(zhàn)后,又再任命甄像為射聲校尉。
235年,甄像去世,追贈衛(wèi)將軍,改封魏昌縣,謚號為魏昌縣貞侯。兒子甄暢繼承其爵位。又封甄暢的弟弟甄溫、甄韡、甄艷皆為列侯。
237年夏夏天,朝中掌管禮樂祭祀的官員議定七座宗廟的排列順序,分別祭祀列祖列宗。
冬季,他們又奏請明帝說:
現(xiàn)在皇上為文昭皇后修建了寢廟,這正如同周人所建的姜嫄神廟一般。但皇上卻沒有明確發(fā)布詔令,宣布文昭皇后的寢廟永遠享受祭祀和保護,這樣如果論起甄皇后的功績和報答生母仁德,皇上您在歷史上可是要留下遺憾的。
后人不能完全體察到您的一片忠孝之心?。〕嫉茸嗾埢噬隙鳒?zhǔn),文昭皇后的寢廟應(yīng)該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和祖宗神廟享受同等的待遇,并由朝廷頒布萬世不毀的法令,以弘揚文昭皇后圣明賢德的遺風(fēng)。
明帝完全贊同這項奏請,于是下詔,宣布文昭皇后的寢廟和另外七座宗廟享受同等祭祀禮儀,并將此規(guī)定銘刻于金鼎,藏之于金柜,以傳示子孫后代。
明帝對他的舅族格外懷念。甄暢此時年紀(jì)尚小,到景初末年239年,明帝便任命他為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官職,還特意為他修了一座豪華氣派的大宅第。
落成之日,明帝親自前往驗看,并傳令在府第后園為母親甄氏建起一座觀廟,這個里巷取名為渭陽里,意在寄托對母親的思念。
渭陽出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秦康公時為太子,贈送晉文公于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
244年春正月,皇帝曹芳加元服,賞賜群臣。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天下。懷甄皇后,是文昭皇后哥哥甄儼的孫女?!?p> 【這影響力,真恐怖?!?p> 【不過還是曹叡和母親親,和舅舅親吧,感覺不能提現(xiàn)甄宓什么作用???】
【曹叡不是甄宓生的?再說自古皇家無親情,母子感情都得折半,甄宓能讓曹叡時時刻刻懷念她,不是因為她好嗎?】
“好了,好了,我再和大家分享一點兒趣事兒吧,順便,想想怎么和大家開口講甄宓之死。”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為武德侯。
六月率軍南征,甄宓留駐在鄴城。十月,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禪位以后,退位為山陽公的劉協(xié)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為妃嬪,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甄宓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
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六月,曹丕遣使者將甄宓賜死,葬在鄴城。
《三國志》記載,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寵。文帝問周宣說:我夢見宮殿上兩片瓦掉下來,化為雙鴛鴦。這是什么征兆呢?
周宣說:后宮恐怕會有人暴死。
曹丕說:我是說著騙你的。
周宣說:做夢這件事,是意念中的事,如果能形之于言,便可以占卜兇吉。
話還未說完,黃門令來報告說,后宮中有人彼此殘殺。過了不久,曹丕又問周宣:我昨天夢見一股青煙拔地升天。
周宣說:天下恐怕會有一位貴女子冤死。當(dāng)時,曹丕已派人賜給甄夫人賜死的詔書,聽了周宣的話很是后悔,于是派人去追趕使者,可惜已經(jīng)來不及了?!?p> 【臥槽?這曹丕是個畜生?幾個意思?賜死甄宓?這么好的老婆?】
【我有一點疑問,之前甄宓那么善解人意,也不和其他女子爭寵?怎么會說出怨恨之語呢?】
【這還不明白嗎?甄宓沒有想象的那么偉大,她受寵的時候當(dāng)然假模假樣撞到人挺好,不受寵了可不就在乎了嗎?】
【樓上能不能別雞脖放屁?胡說八道有你了?】
【那你解釋解釋?】
“《魏略》記載,郭貴嬪進讒譖害甄宓,甄宓死之前將曹叡托付給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
等到曹叡繼位,數(shù)次向太后詢問母親死狀,太后因此憂懼暴崩,這時李氏才向明帝說明甄宓是被郭氏構(gòu)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發(fā)覆面的殯葬了郭太后。”
【看見了嗎?看見了嗎?】
【我尋思這個魏略,不得是魏國人自己寫的?曹叡是皇帝,他不是想怎么美化自己母親就怎么美化?】
【被發(fā)掩面是什么埋葬的法子?】
“《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鑒》記載,甄宓是因為郭氏受寵而死,死后將其被發(fā)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靈魂無處申冤。
明帝繼位后,心中忿恨,數(shù)次哭泣著向太后追問母親死狀,郭太后說:你母親是先帝所殺,為什么責(zé)問我?應(yīng)該去怪罪你的父親。況且你作為人子,怎么能因為親生母親殺害后母呢?
明帝聽了暴怒不已,于是逼殺郭太后,死相慘狀?!?p> 【臥槽?都把人逼死了也不放過靈魂?這個郭真是惡心?!?p> 【曹丕就是不喜歡甄宓了也不能這么對待啊,一日夫妻百日恩,畜生!】
“《魏書》記載,黃初元年,曹丕登基為帝,大臣請奏立甄氏為皇后,曹丕發(fā)布策后的詔書。
甄宓卻上表說:我聽說先前朝代之所以興旺,能夠使國祚延綿,沒有不是因為后妃的原因,因此一定要對其人選慎重選擇,以興內(nèi)宮的教化。陛下初登皇位,實在應(yīng)該選擇賢良淑德的人統(tǒng)理后宮。妾自省愚陋,不能夠擔(dān)此重任,又加上已經(jīng)生病很久,敢守微志。
立后的璽書下了三次,甄宓辭讓了三次,言辭十分懇切。當(dāng)時正值盛暑,皇帝希望等到秋涼時再迎后。后來甄氏病重,六月丁卯,在鄴城去世?;实郯脆祰@不已,追贈皇后璽綬?!?p> 【不是前面有一本魏略了嗎?這魏書又是什么?】
【如果是魏書這種死法,甄宓還可惜欣慰??扇绻巧厦娴乃婪ǎ茇笊?!】
“然而,魏書的說法并不被歷代史家所認(rèn)同。裴松之在注解《三國志》時,認(rèn)為魏書的編篡者們寫史時使用春秋筆法掩蓋真相。
文帝不立甄宓為皇后,反而殺害她,《魏書》的編篡者及當(dāng)權(quán)者如果認(rèn)為這是大惡事,則應(yīng)該隱去不寫,如果認(rèn)為這是小惡事,則不應(yīng)該假為之辭。
用虛假的語言粉飾太平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之前史書中從沒有見過的。推此而言,魏書中所稱卞后和甄后的良善言行,都難以實論,三國志的編纂者陳壽將他們刪去,是應(yīng)當(dāng)?shù)??!?p> 【這,尷尬了?!?p> 【越想越覺得曹丕惡心了,這么對待自己老婆,竟然還虛假史書!】
“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寫道:《資治通鑒》里說,丁卯,夫人甄宓卒。
當(dāng)初曹操攻入鄴城,文帝見袁熙的妻子中山甄宓貌美而心悅于她,曹操便為文帝聘為妻,生有兒子曹叡。
等到文帝即位,安平郭貴嬪得寵,甄夫人留在鄴城不得見,失意而有怨言。
郭貴嬪譖于文帝,文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死甄夫人。
胡三省說:等到明帝即位,郭太后因為憂懼而死。
可是,黃初二年甄氏被賜死時,曹叡已經(jīng)十七歲了,難道能不知道他母親死時的情況,還要等旁人說嗎?
《魏略》《漢晉春秋》中記載,郭貴嬪進譖于曹丕導(dǎo)致甄氏被賜死,曹叡繼位后逼殺郭太后。
何焯又說:但她死后依然受宗親之禮,互相矛盾,因此陳壽才不取其說??墒顷悏蹧]有考慮到明悼毛皇后被賜死后,她的家人同樣被加官進爵,族人也還是根據(jù)禮法升遷了,并且賜給他們官職,因此曹氏之人的心思實在酷虐變詐,不能夠想當(dāng)然的按照常理推測。
盧弼又評論道:文帝為五官中郎將在建安十六年,平定鄴城在建安九年,《資治通鑒》中所表述有誤,是因為延續(xù)了《世說新語》的用詞。
《三國志集解》中論道,甄后之死,是由于郭貴嬪進譖于文帝,《三國志·文昭甄皇后》傳中說遣使賜死,因此用卒,不用“崩”來描寫。
其他皇后去世都用崩,明悼毛皇后被賜死,也用卒,因此《魏書》的記載不可信。
甄后的死因,史書中只說后失意,有怨言,但是參照前后情勢,還有如下幾個原因,僅以此佐證。
根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曹操攻下鄴城,想要召見甄宓,但是身邊人都說曹丕已捷足先登,曹操有今年破賊正為奴這樣的話,曹丕之后久不被立為太子,可能正是由于此。
《郭后傳》中說文帝定為嗣,后有謀,等到曹丕后來登上皇位,因為此事而遷怒于甄宓,寵幸郭貴嬪。
另外,明帝死于三十六歲,關(guān)于懷疑他是袁氏遺留的骨肉并不是空穴來風(fēng),文帝殺掉母親留下兒子,以此滅口。
《三國志》中注引《魏末傳》文帝與曹叡關(guān)于子母鹿的對話,很值得玩味。
總的來說,這件宮闈隱秘之事的真相隱藏在諸多謎團中難以窺破,魏朝開國之初居然容不下一個婦人,這其中牽扯的事情實在離奇不已,讀史的人不能不推尋原因?!?p> 【這…】
【越聽越玄乎,牽扯這么大?】
【我覺得甄宓不是那種會滿口怨言的人,肯定是有其他原因?!?p> 【我也這么覺得?!?p> 【不過主播這提到了這么多本書,一本沒聽說過,主播難道都看過嗎?】
【只能說主播牛背好吧?!?p> 【主播,這么多本書最權(quán)威的是哪一本?。俊?p> “最權(quán)威的應(yīng)該是陳壽的三國志?!?p> 【三國志是怎么評價甄宓的?】
“陳壽在書中寫道:魏后妃之家,雖云富貴,未有若衰漢乘非其據(jù),宰割朝政者也。鑒往易軌,於斯為美。追觀陳群之議,棧潛之論,適足以為百王之規(guī)典,垂憲范乎后葉矣?!?p>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曹植有一篇曠世名作,據(jù)謠傳是寫給甄宓的,但是沒有證據(jù),且大概率不是。”
“但總歸是這么傳來下?!?p> 【主播說說。】
“曹植所賦名為洛神賦又名感甄賦?!?p>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其詞曰: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于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
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之所見,無乃是乎!
其狀若何?
臣愿聞之?!?p>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秾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
瓌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yīng)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
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習(xí)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
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踐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
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zhuǎn)眄**,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風(fēng),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鑾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lǐng),回清揚。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dāng)。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
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fù)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