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人間無為

第193章、中華道藏

人間無為 中帝人 2044 2022-11-28 08:12:22

  1205年秋,北路、中路大軍,以及黑海艦隊、地中海艦隊陸戰(zhàn)隊,在中南歐地區(qū)的神圣羅馬帝國流動的都城(羅馬帝國沒有固定都城)維也納會師,歐洲地區(qū)戰(zhàn)事宣告結束。歐洲地區(qū)納入大中華版圖,進入移民、重建時期。

  1208年夏,非洲大陸全部納入大中華版圖,蘇伊士運河這項巨大的工程也竣工通航。

  來自華夏的移民,不斷從海路、陸路進駐西亞、歐洲大陸。

  返程時,又將平復西亞、歐洲、非洲地區(qū)戰(zhàn)事中,抓獲的戰(zhàn)俘以及部分土著,遷往羅荒野(西伯利亞)、羅娑斯(澳大利亞)、東南亞和南太平洋諸島安置,從而優(yōu)化非、歐大陸的人口結構。

  同時,還從歐洲招聘大量有技能的工匠、學者們,遷往大中華本土,集中安排到各大城市的工業(yè)區(qū)就業(yè)。其中學識特別優(yōu)異者,被送往廈門、成都等地中華研究院,邊學習漢語和現(xiàn)代知識,邊參加科研工作。

  馬速要實驗一下,東西人才思想的碰撞,能否加速科技的進步。當然,也是為了鞏固大中華核心區(qū)科技領域、軍事領域的壟斷地位,確保華夏人民可以長時間屹立在世界頂峰。

  與此同時,西征大軍再度起航,跨越大西洋,地中海,進駐南米州大陸。

  1214年春,已有2000萬華夏移民在歐洲、1000萬在中西亞、1000萬在南北米州、1000萬在非洲落戶。

  至此,射雕世界,華夏族遍布天下,因勤勞和聰慧,成為各地區(qū)社會主流族群。而原住民,則被分散異地安置,鏟除他們聚眾叛亂的民眾基礎。

  歷時10年御駕親征,大功告成。

  馬速辭去了軍中職務,軍權移交給馬晶,又將逍遙宗宗主移交給馬磊,讓他一邊從事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一邊管理逍遙宗,馬速則徹底擺脫了世俗事務。

  除教導孫輩優(yōu)秀后代修煉外,馬速潛下心來,研讀典籍、道藏。并親自主持、編撰史上最全本的《逍遙道藏》以及《大中華百科大典》。

  中華文明宏大精深,源遠流長,各種道家典籍自古就層出不窮。但將其匯編成冊(道藏),有據(jù)可查是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遐覽》,收錄道書六百多卷。

  南朝陸修靜按“三洞”分類,編《三洞經(jīng)書目錄》,共1228卷,是為道教史上第一部經(jīng)書目錄。

  后孟法師按三洞四輔分類法編纂《玉緯七部經(jīng)書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經(jīng)目》和《太上眾經(jīng)目》,到唐玄宗時已有3744卷。

  唐代開元年間,唐玄宗開元(公元713─ 741)時,令史崇玄等40余人撰《一切道經(jīng)音義》。在此基礎上,又發(fā)使四處搜訪道經(jīng),加上原來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瓊綱》,總計3744卷(一說5700卷,一說7300卷),稱《開元道藏》。

  《開元道藏》的編纂體例采取三洞分類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寶七年( 748 )詔令傳寫,以廣流布。至唐末五代,毀於兵火。

  宋開國后,曾先后五次收集整理道經(jīng),重修《道藏》。

  宋真宗信仰道教,并用6年時間編成《寶文統(tǒng)錄》4359卷。張君房奉命主編修了《大宋天宮寶藏》,共5481卷,并首次在福州閩縣刻板印刷,稱作《萬壽道藏》或《政和萬壽道藏》。

  后他又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編號,天禧三年(1019年)編成7部,稱《大宋天宮寶藏》。

  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政和年間又增補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稱《政和萬壽道藏》,此為道藏的木刻本的開始。

  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6450卷。不過射雕世界,金朝沒有完成這個道藏的編纂,因為他們皇宮中的道藏全都被馬速拿走。

  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大元玄都寶藏》共計7800余卷。

  這些《道藏》歷經(jīng)兵火和元、清的焚經(jīng)掠奪,前世大多不存。現(xiàn)代整理出來的為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刊行的《正統(tǒng)道藏》及萬歷35年(1607)張國祥緝印的《萬歷續(xù)道藏》。

  完整傳承下來的《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43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英宗正統(tǒng)九年又詔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補,于正統(tǒng)十年刊板事竣,共計5305卷。

  后世以刊板年號稱其書為《正統(tǒng)道藏》。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又命第50代天師張國祥主編成《續(xù)道藏》。正續(xù)《道藏》共收入各類道書1476種,5485卷,分裝成512函,每函依《千字文》順序編號,經(jīng)板121589塊?!兜啦亍分械母鞣N典籍,都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方法編排。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后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

  全書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7、8千種。

  《大典》涉及廣泛,上至先秦,下達明初,被稱作“包括宇宙之廣大,統(tǒng)會古今之異同”。

  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yī)術、占卜、釋藏道經(jīng)、戲劇、工藝、農(nóng)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知識財富。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將其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可惜前世《永樂大典》被西方列強掠奪,四散在全球各地。中國學者要去這些列強那里借閱都屢屢被拒絕。

  馬速學成出山后,就一直有意識收集道經(jīng)和之前的各種版本的道藏。加之射雕世界規(guī)避了元蒙戰(zhàn)火,即使金朝南侵宋朝,其絕大多數(shù)道藏也被馬速從皇宮、故宮中繳獲,還擁有了完整的敦煌遺書,以及數(shù)十年馬速游歷天下從各道觀抄寫的道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