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燭照萬物

第四十三章堯舜不存在?

燭照萬物 我欲歸去 2512 2022-08-08 00:22:35

  一路無話,很快就來到大伙住的商務賓館,中巴車等所有人下車,根本不敢停留,一溜煙就走了。

  “這位同學,剛才謝謝你了,你還在讀書吧?”沈宏等馬正下來,微笑著上前問道。

  作為教授,沈宏并不像學生們那樣缺乏社會閱歷。在車上馬正短短幾句話就讓那蠻橫司機屈服,他雖然沒發(fā)現(xiàn)兩人之間的動作,但他知道這年輕人肯定有特殊手段讓那司機不敢放肆。

  “嗯,我剛高考結束,趁著假期出來走走?!?p>  “原來你還是個高中畢業(yè)生啊,”劉心怡對馬正解決了黑導游敲詐一事很是感激,聽到馬正說剛結束高考,便笑嘻嘻的說道,“聽說今年高考難度不小,你考的怎么樣?”

  “還行,應該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學。”

  “那你理想中的大學是哪里?”

  “我想讀浙東大學?!?p>  “那不就是我們大學嘛,”劉心怡驚喜的說道,“你叫什么名字?有沒有想好讀什么專業(yè)?”

  “我叫馬正,還沒想好讀什么專業(yè),不過我對歷史感興趣,應該報考這方面專業(yè)吧。”

  “嘻嘻,我叫劉心怡,我們是浙東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的,這是我們老師沈宏教授。你要是對歷史感興趣,就報我們系吧,到時候學姐罩著你?!?p>  “好啊,劉學姐,我要是考上了就填報你們專業(yè)。”

  沈宏拍拍馬正肩膀,邀請道:“馬正同學,我看你一個人出來,不如晚上一起吃飯吧?!?p>  “嗯,好的?!?p>  沈宏帶著這幫學生是歷史系二年級本科生,因為涉及到古代史,便組織有志于研究這方面課題的學生來登封實地觀摩,讓學生們有實物印象。

  馬正原本就想了解師門歷史,因為祖師爺分身曾經(jīng)說過,當年赤松子助禹王誅殺相柳,并且留下傳承門派鎮(zhèn)壓相柳殘骸。

  那么祖師爺赤松子與禹王肯定有非比尋常的交情。

  王城崗城址傳說是禹王之子啟的開國都城陽城所在地,夏啟在歷史上除了禹王之子和夏朝開國君主這兩點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記錄下來的事跡。

  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來到這個地方,試圖找到祖師爺存留的蛛絲馬跡。

  遇到沈宏教授一行人讓他非常高興,人家是專業(yè)人士,歷史學大拿,從他身上肯定能知道更多關于夏啟以及禹王的事跡,比在網(wǎng)上得到的那些雜七雜八的傳說要準確和客觀的多。

  接下來幾天,馬正索性跟著沈宏一行人沿著夏朝歷史演變,都城遺跡遷移,一路從登封到禹州,再到運城,走遍了各個遺跡。

  “《尚書·禹貢篇》載:堯號禹曰,伯禹。官曰,司空。統(tǒng)領州伯以巡十二部。堯崩,禹服三年喪,晝夜悲泣。舜受堯禪,薦大禹改官為司徒內(nèi)輔。癸酉五十載,舜崩。禪位于禹,禹服喪三年,形體枯槁而目黎黑,讓位商均,退處陽山之南,陰阿之北,萬民不附,商均追究禹之所,禹不得已踐天子位,建都安邑?!?p>  沈教授侃侃而談,學生們有的拿筆記錄,有的若有所思。

  “教授,《尚書》是在戰(zhàn)國時所著的書,距離堯舜禹時期差不多一千五百多年,您覺得是不是史實?我每次看到這種記錄,總有些不真實的感覺。大禹在堯時期就統(tǒng)領了所有部族,怎么會甘心讓舜繼位,成為當時的王?而且據(jù)說舜因為禹的父親鯀治理水患不利,還將他殺了。禹在舜死后,還為他服喪三年,體枯槁而目黎黑。他真的是那么偉大無私嗎?”

  羅明祥越聽越覺得不可思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沈宏欣慰的點點頭:“羅同學能提出這種疑問,可見你是把《尚書》學進去了,有了自己的見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尚書》在漢代董仲舒說法中被認為是最真實的史書。不過近代史學家卻有著不同意見,漢代孔安國傳下來的二十五篇《古文尚書》和孔安國寫的《尚書傳》是偽造的因此被稱為《偽古文尚書》和《尚書偽孔傳》。

  不過《今文尚書》是否真實也有存疑,要結合當時的政治需要來考證。在民國時期,顧頡剛先生等一些學者認為《尚書》根本就不是一本史書,它可能就是一部文學作品或者虛構的作品。

  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是羅同學提出這些疑問讓人感覺不真實。”

  馬正心目中因為祖師爺?shù)年P系,對禹王感覺與旁人不同,便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授,難道歷史上就沒有真正的圣人?或許大禹真的就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完美無缺呢?”

  馬正的話讓大家笑了起來,沈宏耐心說道:“馬正同學,中學課本上這些記錄都是考試中的標準答案,不允許有別的說法。可是在大學里研究的是還原史實,并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研究歷史,就是要找出當時人們生存以及政治、經(jīng)濟行態(tài),而不是簡簡單單在史籍中找答案?!?p>  馬正不好意思的摸摸頭:“教授,那您認為大禹該是什么樣子的人?”

  “想要相對客觀地解讀中國歷史,就需要把兩種學科結合起來,一種是現(xiàn)代科學,以文物、考古、對文獻的批判為基礎,另一種是根據(jù)中國過去對歷史所作的自我定義,也就是文獻經(jīng)典?!?p>  沈宏繼續(xù)講道:“《尚書》中堯舜禹禪讓制度其實就是一個對后世中國影響至深的重要的思想:讓賢能的人統(tǒng)治國家,這個國家才會安寧。

  《尚書》一類的書籍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什么?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人們正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動蕩不安的社會,諸侯爭霸,烽火連天,所以人們渴望能出現(xiàn)一個平定天、善待百姓的君主,儒家的仁愛思想也應運而生。

  那么問題就來了,《尚書》既然是儒家為了當時政治背景所創(chuàng)作的,它的真實性就一定存在疑問。

  再結合上古三皇五帝時期的社會背景,和遺跡中墓葬顯示,禹啟時期物質資料生產(chǎn)有了長足的進步,奴隸制已經(jīng)形成,國的概念也開始出現(xiàn)。

  那么作為整個部落聯(lián)盟或者說國家的實際掌權者,更是代表最先進生產(chǎn)力,擁有治水技術的夏后氏部落首領的禹,為何還要允許在他上面存在一個實力遠遜于自己的君主呢?并且任由他殺了自己父親?這顯然是違背自己人性和部落利益的,會失去他部下們的擁護。”

  “所以您認為《尚書》記錄的并非史實?”馬正問道。

  “不錯,如果堯舜禹是人而非神,那么我甚至可以假設,作為陶唐氏的堯和有虞氏的舜很有可能是后世杜撰的,是并不存在的虛構人物?!?p>  “?。俊边@下不但是馬正,還有沈宏的學生都一起發(fā)出驚嘆。

  沈宏的推斷直接推翻了三皇五帝這個歷史概念,直接打碎了華夏民族傳承數(shù)千年以賢治國的重要思想的存在基礎,實在過于驚世駭俗。

  “教授,您的推斷有史實依據(jù)嗎?”劉心怡震驚之余,提出了她的疑問。

  “所以作為歷史研究人員,我們要大膽推斷,小心求證。這就是我交給你們的課題。”沈宏邊說邊用期待的眼光看著大家。

  馬正暗暗點頭,游歷過夏朝都城遺跡后,馬正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遺跡中有何上古神跡,仿佛那些地方?jīng)]有出現(xiàn)過神獸或者修道之人的跡象。

  他決定回到紹城,找機會探查一下大禹陵,看看里面有沒有自己需要的答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