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大唐連中三元,驚聞我父夢中斬龍

大唐連中三元,驚聞我父夢中斬龍

傳奇校長 著

  • 仙俠

    類型
  • 2022-07-18上架
  • 996147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01、穿越大唐,殿前策論

  大唐貞觀十三年。

  長安城,皇宮。

  一層層秦磚漢瓦,紫柱金梁,富麗堂皇,極盡奢華,這便是大唐帝國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中心,大朝正宮--大明宮。

  大明宮正殿當中,魏叔玉與三十余名學子,正在接受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殿試策問。

  李世民身穿一襲大裘冕、頭戴翼善冠高坐于龍椅之上,底下還靜坐著四五人,分別是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一眾肱骨大臣。

  “制番之策。”李世民雙眸看向底下三十余位學子,緩緩的說了四個字。

  大唐初建,現(xiàn)在國內(nèi)看似政治清明、社會秩序安定,實則有諸多外患。

  西南有吐蕃、正北有回鶻、最西北還有西突厥,這些蠻夷,反復反叛,始終威脅大唐的安定。

  故而,李世民在殿試上,給出的策問便是如何制番。

  大明宮正殿底下三十余名學子,稍微思量了片刻,便有一人走上前去,雙眸露出濃郁戰(zhàn)意,憤恨不平,“陛下,我大唐乃天朝上國,近些年武力軍備豐盈,異族若有異心,大軍出征,鎮(zhèn)壓即可!”

  程咬金聽著武力鎮(zhèn)壓,著實來了興趣,雙眼放光,“不錯,不錯,這位學子不錯,跟俺想的一樣?!?p>  “嗯?”李世民隨即瞪了一眼程咬金這個滾刀肉。

  程咬金不由縮了縮脖子,“陛下,您說,您說。”

  李世民聽著第一位學子提出的武力鎮(zhèn)壓之策,雙眸里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

  一旁房玄齡、長孫無忌更是微微搖了搖頭。

  大唐初立,陛下賢明,雖開創(chuàng)了盛世,但哪里經(jīng)得起大戰(zhàn)?

  大戰(zhàn)打的是錢財糧以及民力,消耗巨大,若是勝了還好說,敗了便是動搖國本!

  戰(zhàn)爭,是最后的手段!

  李世民緩緩閉上了雙眸,不語。

  底下言戰(zhàn)的學子講完自己策論之后,便退了回去。

  片刻之后,便有另一名學子走上前一步,恭敬行稽首禮,“陛下,學生以為和親之策,乃是穩(wěn)定我大唐之國策!”

  “哦?”李世民本來是閉目沉思,此時聽著和親之策,也有了興趣,發(fā)出聲音,示意其繼續(xù)說下去。

  魏叔玉見著這個走上前的同窗,倒是有一絲絲印象,好像是姓陳,僅有印象,并無交集。

  隨后魏叔玉不禁搖了搖頭,“終究是歷史的局限性,求穩(wěn)就要和親……”

  陳姓學子得到李世民的肯定,面容變得認真嚴肅,頓了頓語氣,繼續(xù)道:“和親之策,能夠穩(wěn)定我大唐與吐蕃的關系,促進兩國交流,規(guī)避戰(zhàn)爭……”

  “以昭君出塞為例,漢元帝將昭君許配給呼韓邪單于,便給大漢與匈奴帶來了和平、安寧和興旺,穩(wěn)定的大漢王朝!”

  “大唐初建與大漢初立何其相似?和親之策,能夠規(guī)避戰(zhàn)爭,同樣能為我大唐帶來和平、安寧與興旺,能夠促進我國農(nóng)業(yè)、人口、經(jīng)濟發(fā)展,實乃利國之策也!”

  陳姓學子濤濤不絕,口若懸河,引經(jīng)據(jù)典,分析了和親之策,對于穩(wěn)定大唐的利益,水平是要比剛才那位主戰(zhàn)的學子,要高出不知多少。

  龍椅之上,李世民聽著陳姓學子的和親策論,臉上不由微微點頭,“不錯!”

  李世民作為弒兄囚父的典范,最期望的便是讓大唐鼎盛,為自己洗脫這個罪名,和親能夠穩(wěn)定,則是切中李世民的心思。

  一旁,房玄齡、長孫無忌臉上也露出微微笑意,“是啊,大唐初建,需要的便是穩(wěn)定,長治久安……”

  底下學子此刻都或許抓住了李世民的心思,都開始進言。

  “陛下,和親之策,能夠緩解邊疆地區(qū)矛盾!”

  “陛下,和親之策,能夠體現(xiàn)出我大唐天朝上國的恩惠!”

  “陛下,和親,能夠穩(wěn)定大唐,實現(xiàn)貞觀盛世!”

  “實乃利國之策也!”

  眾學子皆是爭相而言,紛紛在李世民面前展露風頭。

  李世民甚是滿意,緩緩站起身來,打算詢問第一個站出的學子姓名,欽點狀元了。

  這時候,魏叔玉緩緩向前走了一步,雙手放置身前,向上行稽首禮,語氣平淡,淡淡發(fā)問道:“和親之策,真的有這么好嗎?”

  “在學生看來,其弊端遠勝過利端!”

  魏叔玉的聲音雖然平淡,但卻宛如洪鐘大呂一般,炸響在大明宮中,余音環(huán)繞,經(jīng)久不散。

  三十余名學子,皆是一愣。

  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魏叔玉的話,可謂是石破天驚。

  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臉上的笑意也都戛然而止,雙眸凝視著魏叔玉。

  “這小子……好像是魏征他家的吧?”

  “一眾學子包括自己都認為和親之策,乃是利國利民之策,這小子說弊端遠勝利端?”

  “跟他老子一樣,一頭倔驢,非得跟朕唱反調(diào)嗎?”

  “弊端如何勝過利端?”李世民臉色變得平淡,不知喜怒。

  魏叔玉又向前半步,面容平淡,認真道:“和親之策,是有兩方面的,諸位只看到了其正面,卻未看到反面。”

  “和親確實能夠穩(wěn)定與邊疆蠻夷關系,規(guī)避戰(zhàn)爭,但這只是一時,下一次的大戰(zhàn)爆發(fā),卻比以往更要猛烈!”

  “昭君出塞的確為大漢穩(wěn)定繁榮做出了貢獻,但匈奴的問題解決了嗎?”

  “沒有!”

  “匈奴始終是威脅大漢的存在,而且對我中原的反撲卻變得更加兇猛!為什么?”

  “還有,他們現(xiàn)在不叫匈奴了,而是回鶻,突厥,吐蕃!”

  魏叔玉面容很是平淡,咬字十分清晰,聲音清楚的傳到了李世民耳里。

  李世民也不禁自問,“是啊為什么?”

  全場寂靜,眾學子在思考,坐位上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也在思考。

  半刻鐘、一刻鐘,大明宮正殿中,一片寂靜。

  魏叔玉見著無人能答,長舒了一口氣,繼續(xù)道:

  “每次和親,我中原王朝都會附帶一系列陪嫁,其中有種子、農(nóng)具、漢人文化、政治制度,最為關鍵的是農(nóng)耕技術,冶煉技術!”

  “要知道,我中原王朝的技術可是全面領先周邊蠻夷的,卻主動將先進技術傳播了出去!”

  “種子豐收,種出的糧食,他們吃飽肚子來攻打我大唐,冶煉技術鑄造出利劍砍殺我大唐兒郎!”

  “漢人文化、政治制度讓他們建立起王朝,不在是群居的部落……讓他們團結起來,形成了一把利箭,懸掛在中原脖頸之上!”

  “縱觀歷史,哪一次的邊疆蠻夷不是在我中原王朝和親資敵下發(fā)展起來的?”

  魏叔玉深吸了一口氣,凝重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魏叔玉的聲音振聾發(fā)聵,響徹大明宮各個角落。

  魏叔玉說完,隨后便主動退回兩步,靜默不語。

  正殿之上。

  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聽著魏叔玉一席話,不由瞪大了眼睛。

  “這小子……跟他爹魏征一樣,死犟驢!”

  “不過…不過是比他老子要通情達理…一些?!?p>  李世民又坐回了龍椅,緩緩閉目沉思。

  若是說眾學子是站在大唐貞觀現(xiàn)階段的角度,那魏叔玉無疑于無限拔高了,他是站在歷史長河之上,站在全局之上!

  和親,確實能贏得一時和平,卻贏不了萬世!

  李世民弒兄囚父罪名滔天,若是能贏得萬世太平,洗清罪名,成就千古一帝之名,想想……心頭都是火熱!

  房玄齡、長孫無忌也沉著臉色,仔細思索著。

  大殿之上,又是十分寂靜。

  約莫又過了一刻鐘。

  房玄齡、長孫無忌目光同時與李世民相接,微微點了點頭。

  李世民緩緩站起身來,雙眸凝視著魏叔玉,認真問道:“叔玉,你只說了,和親之策弊端遠勝利端,并未言明有效的制番之策!”

  “我有!”魏叔玉雙眸與李世民對視。

  李世民雙眸放出一陣精芒,“好,備紙,諸位學子,圍繞剛才所言,寫出明確的制番之策!”

  “學生等遵旨!”一眾學子皆是同聲應道。

  紙張鋪開,魏叔玉握著毛筆,寫著一雙整齊工整的楷書,筆走龍蛇,一氣呵成,洋洋灑灑幾千言。

  約莫一個時辰后。

  眾學子的答卷皆是交了上去,排在首位的便是魏叔玉的策論,字跡工整秀氣,映入李世民眼簾。

  李世民不由暗暗點頭,“倒是寫的一手好字!”

  “退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