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遙想當年姚向北
浪費他們家的地也就算了,說好的給五戶人家澆地,如今卻要每家地空出一寸寬來挖渠。
一分一厘都是家產(chǎn),割肉的事情誰能舍得?
姚家人也不啰嗦,每家給了二十個銅板就當把那一條地買下來了,總讓人有種被占便宜的感覺。
不過五戶人家每家在姚家前前后后賺了將近二兩銀子,稍微被占點便宜,也不算大事,就盼著姚家還能有活干。
當然,最重要的是姚家真的在挖井,雖然挖井比蓋房子的時間還要長,后面還要掏很多次水才能喝,但是挖井的師父說了,那是口好井。
姚家雖然在井邊砌了圍墻,但在側邊開了門洞,只要幾家人關系不弄僵,到時候能打口水喝都愿意感謝姚家的列祖列宗了。
故而就算是覺得姚家有什么不對,只要不傷害自己的利益,嘴里都沒有半點不好,原來那個人見人怕的惡霸之家似乎變成了自己的偏見。
宅子蓋好,劉三很滿意,幫姚家請了城里的泥匠里外抹了墻灰,請了石匠鑿了一些石板鋪在院子當走道,布置得如城里的大戶人家一般。
李楊則反復確定橫推的推拉窗是可用的,將窗戶紙都貼得妥妥當當。
紙貴,村里很少有人貼窗紙,多是將窗戶做小點,沒有窗戶紙也行,別說冬天冷,冷就扛著。
姚家的房子蓋的不是一般的好,外面看就是頂好的。
村里不少人家原本是覺得到村里就姚老三幫忙,姚向北那惡霸的房子是蓋不起來的,沒想到這么快就蓋起來了,還蓋得這么好。
村里人家的院子多是竹籬笆圍出來的,姚家居然連院墻都是泥磚的,不進去看也覺得氣派。
真是老天無眼,讓姚向北撿了個這么好的女婿。
村里人可都聽說了,蓋房子最花錢的瓦片、石料是人家送的,木料、家具是打折做的,姚家人不修德,肯定是他那女婿給修的。
有人遺憾家里沒找個這么能賺錢的女婿,當然這只能口頭遺憾,誰家能像姚家一樣,有錢不先買地、建房而是給家里的胖閨女買女婿?還買了兩次。
所以議論到最后,遺憾就變成了姚家請他們干活,他們沒有來。
二十文錢一天的工錢,姚家一個子都沒少是真給啊,實打?qū)嵉腻X啊,讓人感覺是錯過了幾個億。
姚家老二如今一天比一天好,以后搞好關系說不定干活還請自己呢?
約定的日子,李家送來了嶄新的家具,送貨的是李家學徒,按照房間一件件的裝好,家里瞬間就感覺能住人了。
接著定做的床單被褥、新衣、門簾啥的也都送了過來,一間屋子一間屋子的放好,房子人氣又增加了幾分。
揮金如土的姚家大小姐又將碗筷瓢盆、米缸、醬缸等等日用都置辦了全新的在新家擺放好。
等姚向北將大紅的門羅錢在門楣上貼好后,搬家的日子也就到了。
以前各地的習俗不同,湯家村是各家的習俗都不同,不過選日子時辰都是一致的,日子到了還要挑吉時。
姚向北背上鐵鍋捧著錢匣、姚三娃背上糧食、姚蘭背上夫君,一家人就齊齊的去了新家。
姚向北今天特別開心,今天是他人生最激動的一天。
他今年已經(jīng)三十七,當年與父母逃荒來的時候還有那么點兒記憶,然后更多的是被大哥趕出家門的落魄。
他也想要出人頭地光耀門楣,但家里孩子多,媳婦又跟人跑了,沒錢沒地沒權被村里人瞧不起,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有點兒扭曲了。
上一次女兒成親他是硬逼著賓客來的,今天來的人可都是自愿的,對他來說,意義自然就大不相同。
這次的席面與上次完全不一樣,酒肉不說是敞開了吃,但分量絕對是村里辦酒的頭一份,好幾家暗搓搓的想份子錢是不是給少了。
他家的宅子,他家的席面,他家的客人,同輩叫著他“姚老大”“姚兄”,年輕的后生有叫叔的,有叫伯的,甚至有叫爺爺?shù)摹?p> 那一聲聲的恭喜有真誠有假意卻都好聽,與和看見他遠遠的走來就恨不得馬上關大門堵上門栓的情境完全不一樣了。
酒是水酒,濃度并不高,村里人都是用碗喝酒,也用碗敬酒,喝得姚向北更是紅光滿面。
大家伙猛然間覺得,這個醉酒的紅臉漢子,還是十六年前帶著他們一起抵抗山匪的姚家老二,那時候手里一根長棍就敢與兇狠的山匪搏命的狠勁,硬是撐到了官府的兵馬到來,保住了村里人的錢財與性命。
當時不知道讓多少人心目中敬仰為英雄。
物是人非,如今的姚向北好像又回到了當年。
總之,如今的姚家有了錢,日子好了,以后就能少禍害鄉(xiāng)里,終究是件大喜的事情。
姚家人高興,村里人們也高興,不少人極少喝酒,一點點酒水也能喝出爽勁,熱鬧的氣氛是一浪高過一浪。
至于有人說今天的飯菜是姚三順主廚,根本就沒人信。
今天不少人在姚家看到了一男一女兩個生人,聽說是流放村里買來的下人,有下人誰還自己做飯?
待客的酒水就是城里的掌柜送的,哪怕是水酒,也個村里自己釀的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姚家挑了個好女婿,要翻身了。
姚蘭并未與黃掌柜說搬家的事情,上次之后,除了再送過一次野姜,她也沒再去云山酒樓。
不過劉三是黃掌柜介紹給她的,他想知道他們家在哪里、什么時候搬家的事情簡直就輕而易舉,今日特意帶了酒水來恭賀。
只是他原本以為姚蘭是做菜的好手,沒想到真正的好手是姚三順啊。
好手姚三順是那種一杯倒的,此刻上了席面一碗酒沒喝完就已經(jīng)暈乎乎的了,至于黃掌柜等人夸獎什么,左耳朵進去沒過腦子就從右耳朵出去了。
宴席過去,吳家等幾家的婦人就招呼各自的孩子們收拾自家的碗筷與桌椅帶走,鄉(xiāng)下人辦酒這些東西都是相互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