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吃完晚飯離開奶奶家的時候,奶奶總會叮囑我到外面散散步。
我的家門口正好是一條楊柳滿岸的綠色小河。
河水的那一頭是青山,在這片無名之地,到處都是無用的丘陵,那山上長滿了常青樹似乎亙古如一的模樣。細長蜿蜒的河水從地平線的未知處淌來,穿過一座座小橋,曲折的小河窩出一塊塊灰褐色的田野后,便在群山間隱沒了蹤跡。
在父親的眼里這是一個沒有錢途的地方。
過去我們這里,像我父親那個年紀的“有志青年”都是不愿留在本地討生活的。整個鎮(zhèn)子除了一條商業(yè)街基本都是住宅區(qū),常在路邊走的也都是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和中年人是比較少見的。
不少人家家里基本都是只剩老人和小孩的,或者家里只剩老人......
雖然對于我這樣的年輕后生來說村子是娛樂荒漠,但對于很少邁出村鎮(zhèn)的老人和孩子們來說,在這樣寂寞的日子里,他們也有自己的美好的消遣方式,那就是——散步。
離開奶奶家穿過滿是住宅的街道,再走一小段路便來到了我自己家。
家的后門是祖父精心打理的菜園,前門就是河。
父親和我說他小時候河水很清澈,他還經常在里面游泳;不過我小時候,水面漂浮著各種塑料垃圾,浮著五顏六色的油脂,最嚴重的時候走在岸上都能聞到河水散發(fā)的陣陣惡臭,夏天會長滿浮萍和水葫蘆,水位下去后露出的岸側長滿了帶著粉色卵的福壽螺。
現在的河水是治理過后的碧綠色,我的很多次散步就是沿著這條河開始的,微風拂過波光粼粼的水面,挽起楊柳枝,讓人心曠神怡。
對河最初的記憶在還沒上學前,我經常端著小板凳陪著做產品的奶奶坐在門口,我呆呆地望著河水,等待哥哥姐姐們放學。
那時的河僅靠一根石柱間的黑鐵連就作為護欄了,后來換成了青石的石欄,再后來又換成了花崗巖到的。
那時候我還很小,家門口沒有路燈,每次玩到周圍的景色暗淡我就只好進家門。后來有一天終于立起了路燈,燈光下仿佛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年幼的我站在電線桿下,抬頭看到了一個散發(fā)著淡黃色光芒的太陽,這是我第一次能在夜晚的門口無比清晰地看到周圍的每一個角落。
那一刻,我被巨大的歡喜擁簇著,用手對著嘴做喇叭狀,興奮地學著公雞朝天大叫:“咯咯咯,天亮了。”
真如白晝。
......
河的兩岸經常能看到河埠頭(不過有些已經被封了),這是一種有長方形石板搭成的從河岸延伸向水面的石階,我看不少地方的河埠頭是在河岸外的搭出來的外八型,我家門口的大多是在河岸內挖出來的內八型。
過去的人們在這里乘船、浣紗、搗衣,清洗剛下晚水田的農具,而我和哥哥姐姐們在夏天就會帶著竹竿和水盆來到河埠頭,小心翼翼站在石階上,用竹竿對著河底河岸一通扒拉,或者將竹竿靜靜放在水中,別說,還真讓我們幾個抓住過幾只青蟹和小龍蝦。然后我們就興沖沖的地把它放在水盆里帶回家。
......
走過孩提時抓過青蟹的河埠頭便來到了依河而建的街邊公園,這個小公園已經翻建過好幾次了。我也不知道這片地最初的樣子,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我被奶奶背在背上,那時這里正在建公園,黃土中豎起了一個個健身器材,鋪上一塊塊草地,還在公園里種上了蘇鐵(一種長得很像大號菠蘿的樹)。
夏天的晚上,大姐說和我她在這里看到了情侶接吻,那時大姐是小學生,我還在上幼兒園,我不知道情侶是什么東西,也不懂接吻;我只在乎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公園里的大秋千,我們把秋千蕩的高高的,心也便飛得高高的,后來似乎是為了怕秋千出事情,秋千上多了一條黑色的鐵鏈,于是我們就把秋千蕩得讓鐵鏈哐哐響。
秋冬天里,我和哥哥在這里烤田螺和番薯,把番薯放在點火后的草皮下,悄悄掀開草皮,乳白色的煙霧便涌了出來,我們便用腳踩草皮,或者蘇鐵掉下的大葉子滅火。
公園的中間還像模像樣地搭建了一個有兩個圓形橋洞的矮石橋,我們經常比賽誰能從更高的石橋欄上跳下來,還和哥哥一起在橋洞里躲過雨......
......
走在家門口這條沿著河穿過街邊公園的路我實在是太有感觸了。
我背著書包每天走這條路上了六年的小學,那時晚上還會和發(fā)小一起走來這里去公園玩。
甚至我TM還在雨中穿著雨衣幫心儀的班花修好了她掉了的自行車鏈!后來......大概是換來了她的一句謝謝?
剛上學的時候這條路還是布滿了黃沙的石子路,上了幾年學后才終于修成了水泥路。秋天日子好的有時候,人們就會把稻谷曬在地上。附近有人建房子的時候,路上會堆起比人還高的砂石堆,我和我的伙伴就會會興沖沖地沖上頂端,再風一般地跑下來,那時候的快樂還挺純粹......
現在我走在這條路上,路的南面是沿河的街邊公園,老太太和大媽們在里面載歌載舞,北面是幾棟被規(guī)劃得亂七八糟的農村聯建房。在我還上小學的時候這里還是水稻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
這段路的重點也是街邊公園的重點,路旁的小廣場上立著石碑的村牌,還插著三根旗子。有很多孩子喜歡坐在石碑上玩,我和我的好朋友過去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路的一邊延伸一段下坡后是我上了六年的小學,另一邊是一座水泥板橋。
橋上的欄桿椅上坐著不少吹風的老人。這座橋是新建過的,舊時的橋欄上也有字,不過已經斑駁得認不出了,我一直以為叫“歡迎橋”,知道翻新后我才認清上面寫的是“延陵橋”,大概是當地人多姓吳吧。
我終于走到了橋的路口,看著周圍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我知道我該回家了。
我曾經和朋友無數次來這里散步,開始幻想式的聊天,不過現在的孩子聊的或許是原神王者之類的,我們那時候聊的是賽爾洛克和造夢罷了。
小小的我們都有過很大的夢想,只是多年后不知道對方還有沒有在那條路上前進........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十年還真的就夢也似的過去了,時光推著這個無星夜下的小鎮(zhèn)又向前走了一點點,而我的下一個十年又會在哪里呢?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