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的黃庭堅在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呱呱墜地了。
請大家記住,蘇軾年長黃庭堅十歲。
當黃庭堅還在襁褓里吮奶哭鬧之時,小蘇軾已經成了一名識文斷字的小學生了。
某一日,下雨天閑來無事,小蘇軾與彭山縣的同學程建用(字彝仲)、楊堯咨(不詳)、蘇轍四人在一起做聯(lián)句的游戲。程建用起句:庭松偃仰如醉。楊堯咨對曰:夏雨凄涼似秋。蘇軾即云:有客高飲擁鼻。蘇子由卻說:五人共吃饅頭。眾皆笑倒。
這是一段蘇軾兄弟倆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慶歷六年(1046),父親蘇洵與史經臣一起去舉制策,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
十一歲的小蘇軾,在這一年里作了一篇全是四字句的《卻鼠刀銘》。
銘中所述是蘇子瞻有一把卻鼠刀,此刀從村夫野老手中得到的。平時就藏在匣子里,到需要驅鼠時,只用焚香禮拜,將卻鼠刀置于擦拭干凈的幾案上,就能使該房間里再無鼠患。此銘寫就后,深得老祖父蘇序的稱頌,并且命人找來名貴的紙張謄寫后,加以裝飾,釘在居室的墻壁上,時時把盞捋須、呵手觀覽。
次年,在外游歷的蘇洵與其二哥蘇渙在京城開封相遇,面對小弟落榜后的失落,蘇渙作詩安慰了小弟一番,“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靈關穩(wěn)跨驢?!碧K渙告誡三弟,出門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住店時務必警覺些,另外還有,路過荒郊野嶺時要把你的驢給騎穩(wěn)嘍。
靈關在今四川雅安市寶興縣南,屬一座險要的關隘。
蘇洵帶著二哥的諄諄告誡,騎著毛驢離開了京師這個傷心之地,先繞道嵩山一帶,游覽了嵩岳奇峰以及伊洛秀水,接下來又與訥禪師、宣僧、景順長老幾個人同游。其中蜀僧阿宣是逮事(侍奉)訥禪師的隨從。訥禪師,全稱廬山圓通居訥祖印禪師,梓州(今四川三臺縣)人,俗姓蹇。蹇音兼,形容跛足或是行走困難。但訥禪師腿腳卻極好,還能暢游。
蘇老泉在見多識廣的訥禪師與景順長老的引領下,一路來到江西虔州(今稱贛州),在天竺寺見到了白居易的墨寶真跡。之后,還與鐘棐、鐘槩兄弟一起閑游。(注意宋時兄弟起名字的傳統(tǒng))
誰知,物極則必反,否極則泰來。
這年的五月十一,正當蘇洵在江南水鄉(xiāng)玩得正嗨之時,七十五歲的父親蘇序老死家鄉(xiāng)了。限于當時的通訊條件,等到蘇洵知道這一消息,已經是幾個月之后的事情了。
蘇序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他也是一名偉大的無神論者。
因其子蘇渙登朝,蘇序先是被追封大理寺評,后又因蘇轍官至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爺爺蘇序又被加封為太子太傅之榮耀。
愛屋及烏之故,我們北宋中期偉大的文壇領袖、全才式的藝術巨匠蘇軾,應該也有一個偉大的爺爺。下面略舉三例,稍加佐證與渲染吧:
《族譜后錄》:蘇序字仲先,少孤?!吧俟隆钡囊馑际切r候喪父或父母雙亡,但據(jù)上文蘇洵的奶奶是個刁鉆的老婦人那一段描述,可以認為蘇爺爺是小時候父親就死了。蘇爺爺小時候好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就是不好讀書。晚年雖愛做詩,能直接念出來,且作詩很快,能立刻完成,數(shù)十年間竟做了幾千篇,上自朝廷郡縣之事,下到鄉(xiāng)間子孫打獵捕魚經營生計的事情,都能在詩中體現(xiàn)??此脑婋m然不精巧,但能通過詩歌知道他胸襟開闊磊落,為人坦蕩。生性坦率和易,不講求禮節(jié),不注重莊重的儀容舉止,看淡為自己謀利的事情而看中對別人有利的事情,和別人交往無論富貴貧賤都喜愛賞識。見到士大夫都非常恭順禮敬,人們認為他諂媚,等到他見到村野老人也這樣,這之后人們就不認為他的行為奇怪。從外表上看沒有他不結交的人,但他心中看輕看重的人的標準非常嚴格。在鄉(xiāng)間居住,出入不乘馬,他說,有比我年紀大卻還走路的人,我如果騎馬,沒有辦法見他們。穿破舊的衣服吃不好的食物不認為是恥辱,一定要讓自身居于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雖然不學《老子》卻和老子的思想相契合。在家時不管理家中事物,把家事全都交托給兒子們,等到族人有事情來找他謀劃的時候,常常為那人盡心竭力,反復謀劃而不厭煩,年成不好的時候曾賣掉自己的田地來周濟挨餓的人。等到糧食豐收了,人們將要還給他糧食或錢財,他說,我自有賣田地的原因,不是因為你們。最終也不肯接受。身體力行退隱之事,來求得不被世人聞知,但是做好事時間長了,鄉(xiāng)人也就知道了他,認為古代歸隱的君子沒有誰比得上他的。
《濟南先生師友談記》(其一):蘇軾謂其祖父“甚英偉,雖不讀書,而氣量甚偉?!碧K序在鄉(xiāng)下郊居時,田不多,全種成谷子。蘇序拿稻米全部換成谷子,儲藏起來,有三四千石之多,人們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到了災年,蘇序就拿出自己的儲糧,先給族人,然后給妻子娘家人,再給佃戶和窮人,使他們都安全度過兇歲。有人問,你為什么只儲藏谷子呢?蘇爺爺笑答,百谷之中,只有谷子性堅能久,故可以廣為儲存,以待饑饉之需?。√K序還繞宅種滿了芋魁(大芋頭),芋魁產量極大,收獲后及時蓋上柴草儲藏。遇有災民前來乞食時,就用大瓦籠蒸上幾籠,放在自家大門外,任人自行取食充饑。
《濟南先生師友談記》:(其二)祖父極愛飲酒,常常與村中的姥爺們兒席地盤腳而坐,高聲行著酒令大口喝酒。有一日,突然二伯蘇渙高中封官的文書送到,消息傳來,伯父高中,同時娘舅程家也有舉子高中了。外祖父家是眉山大戶,居家甚富,兩家本已聯(lián)姻,此時恰又雙雙高中,真乃喜上加喜。程家準備隆重地迎接一下,于是對蘇爺爺說,你何不也好好準備一下呢。我們的未來的“太子太博”(蘇序)卻說,兒子在書信里說了,做官的一切器用隨后會一并寄來的。有一天,蘇序正在大醉中,封告不期而至,連同做官用的外纓、公服、芴、交椅、水罐子、衣版等物全部寄到。蘇序當時衣冠不整,只光著頭戴一頂小冠,席地盤腳把封告文書讀了一遍,就把這寄來的一切物事全部傾入一只布囊里。當天喝酒剩下的牛肉,也一并傾入到了布囊中,命村中小童擔著兩個布囊,自己則起著毛驢進城。城里人聽說了蘇序收到了封告,就等候在進城的道路旁觀看,在半路上遇到蘇序他們時,只見蘇序醉騎驢子,僅讓童子用兩只布囊就把這些官用挑回來,莫不掩面大笑。程家老爺聽說后,譏笑老蘇的迎接儀式太過簡單,而偏偏有識之士對蘇序這種淡泊名利的作為感到驚奇。
《濟南先生師友談記》:(其三)眉州突然有了靈異之神降臨,靈神叫“茅將軍”。一時間,州民的福禍紛亂,人心惶惶,連巫師巫婆也驚狂不止,州民因為害怕只好伏地祈禱,還集資建起了宏偉的大殿,泥塑了高大的神像,天天高聲禱告不止。忽一日,蘇爺爺乘醉帶著村中二十幾名正義的村民,一股風地沖進廟里,用斧頭、鋤镢等農具將神像統(tǒng)統(tǒng)砸碎,不僅將殘破的神像扔到溪流中,還順勢拆除了廟宇,竟沒有所謂的神靈過問。過了三年,二伯父初次考中,蘇爺爺大喜,親自到劍門外迎接。到七家?guī)X,忽見有一座大廟,抬頭看時,廟前匾額赫然大書:茅將軍。蘇爺爺大怒曰:是哪路妖怪在此興風作浪、為幻害人!正準備率眾搗毀。忽見一廟吏急忙上前跪拜,說,大人莫非是蘇七君(蘇序)?我昨夜就夢見了此廟神哭泣著對我說,明日蘇七君將會路過此地!我非常害怕他,請代我哀求他老人家,請他高抬貴手,留存此廟,小神還背地里要指望這座廟賴以為生呢!眾人都覺得此事很神奇,于是好勸歹勸,蘇爺爺才手下留情,放過了這座廟。
慶歷七年八月,暢游于江西贛州的蘇洵突然得到老父親病逝的噩耗,匆忙結束了自己的行期,回四川奔喪,史經臣也一起返蜀。二伯蘇渙也自京師開封回鄉(xiāng)奔喪。
這時,年已九歲的蘇轍在家鄉(xiāng)是第一次見到二伯。伯父的此次返鄉(xiāng),使得蘇軾兄弟二人得以聆聽伯父的許多教誨。多年后,他們還記得伯父的一些話:“二伯我小時候讀書,稍大些后寫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罷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規(guī)矩,回到臥室,也沒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個時候,別人沒聽說我有什么錯誤的品行。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也學習我少犯錯誤的作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