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桂彥良
劉伯溫認為朱元璋是故意和自己對著干,目的是擺脫從前二人的合作模式。
可朱元璋是個非常理性,甚至是冷酷的人。他不可能因為個人恩怨,而拿他千辛萬苦創(chuàng)建的帝國開玩笑。
直到今天,劉伯溫才想明白了另外一個原因。
朱元璋也是無可奈何,在群臣中,真正具備丞相素質的人寥寥無幾,胡惟庸是里面的佼佼者。
另外,朱元璋被胡惟庸緊緊地包圍著,如此近的距離和頻繁的往來,使朱元璋深陷其中,陷入了信息繭房。
所以根本不可能客觀理性地看待胡惟庸。
把這話對韓林一說。
韓林深以為然。
直接念了一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劉伯溫一想到這里。
就露出悲傷的表情。
韓林問他怎么了?
劉伯溫嘆了口氣,壓低聲音道,“陛下太可憐了,離他最近的人,他看不清。離他遠的人,他懷疑。每天想的不是做皇帝的榮耀,而是做皇帝的危險,很恐懼別人會效仿他,揭竿而起?!?p> 韓林沉默半晌后,突然笑了笑。
韓林沒有說話。
還可憐起朱元璋了……
也不知道劉伯溫腦子里究竟裝了什么東西。
反正朱元璋現(xiàn)在并不慘啊,當?shù)倪@世界最尊貴的皇帝,多好呀!
你還敢說朱元璋可憐?
劉伯溫又道,““但愿我想的是錯的?!薄?p> 韓林點頭。
劉伯溫說得沒錯,希望這些都是自己想多了吧。
這個話題太過敏感,也不便多說。
劉伯溫轉而問道“聽說陛下還是一意孤行要廢除科舉?”
“誰說不是呢?”韓林沒好氣的回答。
其實韓林很難受,劉伯溫屬于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朱元璋一意孤行,這導致自己任務也沒完成。
其實也沒想到。
原本朱元璋已經(jīng)答應韓林了,恢復科舉。
誰知道胡惟庸關鍵時刻背刺。
搞出一場劉伯溫談洋建墳的事情。
甚囂塵上之時,朱元璋的憤懣無處發(fā)泄,于是就把劉伯溫留下的痕跡之一。
科舉給暫停了。
行吧。
劉伯溫這基本政治生命終結。
韓林也安慰了一番。
便離開
了。
走之前,韓林又叮囑劉伯溫:“劉兄最好不要再說這些話了。危險?!?p> 這是想要伯溫,讓他放棄抵抗,不再抱著幻想了。
劉伯溫心里苦澀,卻也無法拒絕。
點了點頭。
韓林便離去了。
等到韓林走了許久。
劉伯溫站立原地一動不動,眼神空洞。
良久后,才慢慢地坐了下來,雙手捂住臉,痛哭流涕。
淚水順著指縫滑落。
……
韓林剛剛回到家里,還沒待到半個時辰,門就被敲開,說是朱元璋請自己去皇宮。
韓林不得不換上朝服去見朱元璋。
在路途中。
韓林想到劉伯溫的遭遇。
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唉……
一見韓林到來,朱元璋先是噓寒問暖了幾句。
隨后,朱元璋便切入主題,“你覺得桂彥良如何?”
桂彥良?
韓林仔細回想了一下,這才想起這樣一個人物。
桂彥良是慈溪(今浙江慈溪)人。
少時參加科舉,一舉成名。
曾在元朝工作過。
見天下紛亂,便回鄉(xiāng)隱居。
他名氣很大,因為他在科舉成功之前是一個神童。
所以當?shù)叵矚g吹他。
一來二去,變成了一個高質量男性。
當他在隱居期間,張士誠與方國珍都派人帶著厚禮來請他出山。桂彥良吃不準這兩人的前途,都婉拒。
朱元璋在南京稱帝。
桂彥良觀望很久,慢慢發(fā)現(xiàn)朱元璋的潛力很大,但朱元璋不知道他,所以沒有人來請。
桂彥良等了好久,意識到張、方二人來邀請的歷史已不會被朱元璋重演,就主動出來,跑到應天向朱元璋要官做。
這人是被宋濂推薦的。
韓林自然好話說盡,“桂彥良才氣逼人?!?p> “而且還有一個厲害之處,他有一副好嗓子?!?p> “哦?如何說起?”
韓林道,“嗓門巨大,就是沉在水底的死尸,經(jīng)他一喊,也會被震得浮出水面。”
朱元璋來了興趣,命人把桂彥良叫來。
隨便把御案才寫的幾句詩遞給了桂彥良。
桂彥良也是想當官想瘋了,抓住這個機會,把聲音提高了八度。
正如韓林所說的那樣,附近玄武湖水底的魚都被震得暈了過去,翻著白肚皮浮上水面。
韓林也很震驚。
這桂彥良果然恐怖如斯,不愧是歷史記載中的人形擴音喇叭。
于是男高音桂彥良得到朱元璋的贊譽,這不僅因為桂彥良的確才華橫溢,而且還因為他那天生一副好嗓子。
更因為,朱元璋的詩寫得不算好。
可經(jīng)過桂彥良朗誦出來后,給人的感覺卻是出其不意的好。
朱元璋覺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