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末子珪

第四十六章 賈詡之心 法氏之緣

漢末子珪 菜愚 2886 2022-09-23 11:00:00

  諸事落定,蔡瑜表奏朝廷,言道:“馬騰、韓遂二人為禍數(shù)載,上冒犯朝廷威嚴(yán),下殘害黎民無數(shù),是故出兵征討,今已斬殺其二人,特向朝廷報上此事?!?p>  此外,蔡瑜又叫凌操使暗部送密信與賈詡,言道:“瑜知文和之名久矣,亦深知文和之大才,今李傕、郭汜等人大戰(zhàn),長安不安,若文和有意另尋他處存身,瑜誠邀文和來郿縣一敘,若文和愿來,瑜必將掃榻相迎。”

  且說三月時,李、郭決裂,郭汜、楊定合謀將獻(xiàn)帝劫走,不想李傕聞訊,搶先一步將獻(xiàn)帝迎至其營。

  郭汜見獻(xiàn)帝為李傕所得,不甘示弱,便將百官劫至營中,太尉朱儁因此氣急攻心,吐血而死。

  許是在董卓麾下效命太久,李傕性情亦有董卓幾分模樣,劫走獻(xiàn)帝后,其縱兵劫掠宮中財物,又在長安放了一把火,將宮殿、民房燒盡。

  蔡瑜有時不禁會想:前有董卓燒雒陽,董卓死后,又有李傕燒長安,莫不是項羽之魂附體乎?

  郿縣距長安不過三百里,快馬一日即至,獻(xiàn)帝此時在李傕軍營之中,蔡瑜之奏書便被送至此處。

  李傕已知蔡瑜斬殺馬騰一事,彼時,其正與郭汜等人交戰(zhàn),無心他顧,便將此事拋諸腦后,此時看到奏書,李傕方知韓遂亦為蔡瑜所殺,登時大驚,命人去叫賈詡。

  賈詡正在帳中讀信。

  方才有人將一封書信丟入其帳中,賈詡拾起一看,方知乃蔡瑜所寫。其閱罷蔡瑜書信,將其燒成灰燼,眉頭輕蹙,似有未決之事。

  此時,有人來報,李傕要其去見,賈詡便隨來人而去。

  李傕見到賈詡,將奏書遞至其手中,問道:“文和,蔡子珪兵出益州可是有反意?”

  問罷,不待賈詡答話,又說道:“馬騰、韓遂雖敗于我手,亦稱得上兵強(qiáng)馬壯,蔡子珪悄無聲息便將其二人斬殺,豈非死了豺狼,卻來了惡虎?”

  賈詡看罷奏書,神色不變,答道:“蔡瑜連斬馬騰、韓遂,乃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若將軍能與郭將軍罷戰(zhàn),其自不會反?!?p>  “文和休要借機(jī)勸我,郭汜那匹夫竟敢謀害于我,我與其不共戴天!”

  賈詡見此,不再多言。

  李傕罵了半晌,又問:“此事我當(dāng)如何處置為好?”

  “將軍眼前已有諸多大敵,恐不宜再樹強(qiáng)敵于脊背之處。”

  李傕聞言,叫賈詡退下,命人擬詔:拜蔡瑜為后將軍,兼領(lǐng)益州牧、涼州牧,允其開府辟召掾?qū)僦畽?quán),儀同三公。

  賈詡走出大帳,思及今日之事,暗想:“蔡瑜于益州蟄伏數(shù)載,方出益州,便一舉定下涼州,其志非小。

  如今,其獨領(lǐng)益、涼二州,已成秦皇、高祖之勢,若再能于涼州復(fù)現(xiàn)益州之盛,天下還有誰人可擋?

  李傕擅殺樊稠、李蒙,又不愿依我之言與郭汜等人重修舊日之好,敗亡已在旦夕之間,長安確已非存身之處,投靠蔡瑜未嘗不可?!?p>  思定,賈詡心中已是有了決斷。

  蔡瑜接到詔書,當(dāng)即下令涼州今歲免除稅賦,并命嚴(yán)顏持其手令,督七郡治蝗一事。

  其對嚴(yán)顏說道:“如今七郡六十九縣應(yīng)當(dāng)皆已收到傳信,你去各縣一觀,照做者不必管,不照做者視其官聲而定,若官聲尚可,令其速速照做,若官聲不堪,立時罷免,叫縣吏推舉主官。

  另,叫各縣主官組織縣民去田中捕殺幼蟲,多殺一只幼蟲,多得一粒糧食,說不得便能少死一人。還有,于各縣皆張貼招賢榜文,叫有意自薦者來郿縣尋我?!?p>  嚴(yán)顏領(lǐng)命,當(dāng)即啟程。

  蔡瑜又叫來凌操、閻行,說道:“益州之兵三萬,損失不多,又收編降卒一萬五千余人,合計約四萬五千兵士,一載需食百萬石糧,今我軍只有不至三十萬石,便是征討六賊能再得一些,所缺仍是甚多。

  我今日于田間已見幼蟲出沒,今夏蝗災(zāi)難以避免,民能自飽便已不易,不宜再將軍糧之負(fù)加于其身。益州雖不缺糧,可眼下正是農(nóng)時,若征調(diào)百姓運(yùn)糧,必會損傷糧產(chǎn)。

  故此,我欲以五千士卒經(jīng)陳倉故道自漢中運(yùn)糧來此,算之,一月可得十萬石,足用矣。其余兩萬兵士則于郿縣行屯田之事。屯田一事我意由公德領(lǐng)之,運(yùn)糧之事則由彥明來督辦。”

  見二人領(lǐng)命,蔡瑜又道:“彥明,我暫命你為司馬,待運(yùn)糧功成,另行封賞?!?p>  說罷,蔡瑜叫二人各去任事,自與典韋一同前往郿縣城內(nèi),今日,其要拜訪一人。

  且說,蔡邕之師乃故“三公”胡廣。

  此處之“三公”并非指胡廣曾官至三公,而是指其曾歷任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之位。待胡廣年邁時,其又被靈帝任為太傅。

  胡廣為官五十余載,歷事六朝天子,堪稱官場常青樹、不老松。熹平元年(172),胡廣以八十二歲高齡逝世,所得謚號及葬禮規(guī)格,皆為東漢人臣之最。

  而胡廣得以邁入官場,有賴于一人之助,名曰法真。

  彼時法真之父法雄為南郡太守,法真去南郡看望其父時,遇到胡廣,其察胡廣有過人之處,便推薦于其父,法雄因此舉胡廣為孝廉,自此,胡廣邁上官運(yùn)亨通之路。

  蔡瑜曾聽蔡邕講過這段往事,知曉法真為右扶風(fēng)郿縣人,亦知曉其有一孫,名為法正。

  因蔡瑜有數(shù)萬兵卒,自然是要駐扎于城外,其又忙于公事,倒是首次入城,并不知法氏居于何處,一路尋人打聽,行至法府門外。

  典韋上前叫門,有仆人出來相問,蔡瑜答道:“我乃涼州牧蔡瑜,特來拜訪你家主人?!?p>  仆人聞言大驚,忙跑進(jìn)府中,不多時,便有一位年輕文士疾步而出,向蔡瑜拜道:“我乃法氏家主法正,字孝直。法正不知蔡使君來此,有失遠(yuǎn)迎,請使君恕罪?!?p>  蔡瑜笑道:“我乃不速之客,你又何罪之有呢?”

  法正忙請蔡瑜進(jìn)門,引其與典韋二人至堂中坐下,又命仆人奉茶,問道:“不知蔡使君今日駕臨,有何吩咐?”

  蔡瑜哈哈一笑:“你我兩家亦算有舊,孝直何需如此拘謹(jǐn)?!?p>  法正奇道:“蔡使君與我家有何舊事?”

  “孝直竟不知?莫非法真公與法衍公尚在時未曾相告與你?”

  “家祖與家嚴(yán)從未提起?!?p>  “家嚴(yán)之師胡廣公全賴法真公舉薦,方才能入朝為官,若非如此,只恐家嚴(yán)與胡公未必有緣得見,又何來此師徒之緣呢?!?p>  “原來如此。我知蔡公師于胡公一事,卻從不知家祖曾舉薦于胡公?!?p>  “與人恩惠,卻不傳于子孫,為國舉才不徇私,施恩不圖報,法真公、法衍公果真乃大德君子也?!?p>  蔡瑜此言并非謬贊,法真于中平五年(188)逝世,一生未曾入仕,其子法衍雖為官,卻只官至廷尉左監(jiān),秩六百石而已,可想而知,其父子二人絕無受過胡廣半點恩惠,否則,以胡廣之權(quán)位,另有法氏之名聲,官居兩千石亦不過是稀松平常之事。

  法正拜謝道:“正代家祖、家嚴(yán)謝過使君盛贊。”

  “不知孝直今歲幾何?”

  “正今歲十九?!?p>  “我欲邀孝直為我效力,不知孝直意下如何?”

  法正既喜又驚:“這?正何德何能?”

  “我雖暫不知孝直之才幾何,想來法真公之孫,法衍公之子,定不會是庸人,名劍不經(jīng)一試,豈知鋒銳否?”

  法正聞言拜道:“正愿為主公效命?!?p>  法正胸懷大志,雖不曾為官,卻關(guān)心天下大勢,早知蔡瑜之名。

  其身處郿縣,蔡瑜擊破馬騰時,其次日便知,近日又聞韓遂亦死于蔡瑜之手,蔡瑜得封后將軍之位,并兼領(lǐng)益州牧、涼州牧,已知蔡瑜志向非小,乃是有望終結(jié)此亂世,成就不世功業(yè)之人。今見蔡瑜屈尊來邀,便欣然應(yīng)下。

  這時,蔡瑜見法正面有難色,欲言又止,便問:“孝直可是有話要說?”

  見蔡瑜發(fā)問,法正拜倒,言道:“正有一好友同在縣中,名為孟達(dá),亦有大才,欲斗膽引薦于主公?!?p>  孟達(dá)?蔡瑜知曉,歷史中其先叛蜀、再叛魏,究其原因無非是膽小畏難罷了,不使其任要地之職、不令其掌兵權(quán)便是,可用!

  蔡瑜遂大笑,說道:“有才之士,多多益善,孝直速引我去見其?!?p>  法正忙勸道:“主公何必親去,我叫人引其來見便是?!?p>  “既是大才,怎能怠慢?”

  見蔡瑜執(zhí)意要去,法正吩咐仆人幾句,叫其先去將此事說與孟達(dá),其后,便為蔡瑜引路,前去孟達(dá)家中,路上,法正與蔡瑜詳述孟達(dá)之事。

菜愚

感謝“不愛波波糖”、“游戲動作設(shè)計”、“吳超春”的推薦票支持!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