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親們,大家靜一靜,靜一靜!”
臨時搭建的會議桌前,大隊支書劉萬和扯著嗓子大聲吆喝著。
村里的條件筒陋,連個小號的擴音器都沒有,現(xiàn)場開會,全憑干部的一張肉嗓子。
吆喝了一會兒,待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劉支書喘了口氣,再次提著嗓子大聲說道:
“在開會之前,還有一件事情我要跟大家提前通通氣,也好讓村里的老少爺們有個心理準備!”
“那就是,與土地承包政策一同下來的還有一個計劃生育政策。也是從今天開始,正式在咱們縣、咱們鄉(xiāng)、咱們村開始強制施行了!”
“所謂的計劃生育,大家應該并不陌生,那就是要根據(jù)國家的要求與需要,有計劃的去生育,不要去瞎生、亂生,凈給國家添亂……”
“早在七一年的時候,咱們國家的計劃生育就已經全面展開了?,F(xiàn)在城市里,每家就只能要一個,誰也不能多生?!?p> “但是在咱們鄉(xiāng)下的農村中,仍有些人并不自覺,為了撈小子、生男孩,仍然是一生再生,不斷地給國家增加負擔,這怎么能行呢……”
劉支書在前面叨叨叨地講了一大堆關于計劃生育的政策與影響,而底下的村民,卻沒有幾個在認真聽。
這都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從七一年到現(xiàn)在,幾乎每一年,劉支書都會這樣說講一通。
可是村里人該生的還是生,誰也沒有太把這個給當回事。
畢竟管天管地,難道你還能管我生孩子?
這沒道理嘛!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家只讓生一個,要是第一胎是個丫頭,那他們家豈不就絕后了?
所以,生孩子這種事情,在傳宗接代觀念十分濃郁的農村之中,根本就是屢禁而不止。
而且之前的計劃生育政策,一直都是以宣傳教育為主。
村里真要是有不符合條件的村民懷上了超生了,大隊里最多也只是通報批評一頓,或是罰些款了事,很少會用強制措施,以免會激化矛盾。
這一次,聽到劉支書再次提起計劃生育,大家還是習以為常,根本就沒太當回事。
相反,很多人還覺得老支書太過絮叨,還在底下不停地催著老支書趕快說分地的事呢。
李東升見狀,不由有些唏噓地微微搖頭。
史上最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果然還是來了!
在場的數(shù)百人中,怕也就只有他一人知道,這一次國家是準備要動真格的了,農村更是成為了防止超生的主要戰(zhàn)場與陣地。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從八二年開始,國家的總人口就已經突破到了十億大關。
若是再不加以限制,還是由著國民的性子去一個勁兒地生,不出十年,這個數(shù)字就能再翻上一番。
畢竟,國家的耕地是有限的,每年產出的糧食也是有限的。
從口過多,勢必會引來口糧危機,進而引發(fā)新一輪的貧窮與更大的社會矛盾。
而這些矛盾與困難,卻是仍處在改革開放初期,各項生活物質都極為緊張的國家所難以承受的。
所以,計劃生育勢在必行,而且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李東升看了一眼周圍仍然在小聲說笑,分毫沒有把劉支書提醒給放在心上的村民,不由在心里悄悄地為他們默哀了一下。
因為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他們就會親身體驗到國家要計劃生育的決心。
“好了,計劃生育的事情就說到這里,現(xiàn)在咱們正式開始討論分地的事情!”
一番例行公事的講話之后,劉支書終于說到了村民們最感興趣的重頭戲。
“咱們劉家店的集體耕地總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二畝,而村里在戶的村民總數(shù),是一千一百零八人?!?p> “按照鄉(xiāng)里的指示,集體耕地要平均分配承包給村里的每一位村民。不分男女,不問老幼,只要是咱們劉家店的在戶人口,都能分到一片屬于自己的田地!”
“……”
劉支書逐字逐句地將鄉(xiāng)里下達的分配制度清楚無比地轉達出來。
聽得座下的村民一陣喧鬧,熱血沸騰,激動得臉都紅了。
村里的人雖然識字率不高,可是算起帳來卻個頂個地是把好手。
當劉支村將相應的數(shù)據(jù)一公布,很多人心中很快就有了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
一畝半還有富余!
沒錯,一千六百九十二畝耕地,平均分配給一千一千零八位村民,換算下來,一人差不多就是合了一畝半多的田地!
“一人一畝半,十個人就是十五畝了??!”
“孬娃兒,咱們家現(xiàn)在可是有十五口人啊,算下來豈不是能得二十二畝半的田地?”
李東升的奶奶也沒有例外,興奮不已地掰著手指在不停地計算著,只是幾秒鐘的功夫,就得出了一個準確無誤的數(shù)字。
李東升一臉崇拜地看著奶奶。
完全想不通,一個從來都沒有上過一天學的老太太,為何心算與口算的能力卻如此優(yōu)秀,竟然比他這個上了十幾年學的中專生算得還要快上很多?
“二十幾畝地喲,我的個老天爺呀,那不是比以前地主老爺家的土地還要多?”
老太太激動得有些不能自己,沒想到有朝一日,他們老李家也能擁有這么大的一片耕地。
旁邊的一眾村民差不多也都是如此。
這個時代的農村,基本上都是如老李家這樣的門頭大戶,每家如果沒有個十口八口人,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所以,分田的政策一公布,這些人口大戶無疑是最高興的。
誰事前都不曾想到,原本只能在家里吃閑飯的那些小拖油瓶,竟然也能給家里多掙了一份耕田回來。
當然。
有人歡喜,也就有人憂。
每個村里總有幾戶人丁稀少,甚至絕戶的人家,聽到支書公布的分配政策之后,這些人的面色當時就變得不是很好看,心酸不已。
“這不公平!”
有人不服氣,忍不住高聲叫嚷了一句。
提出要按戶分配才最公平,村里有多少戶人家,就平均分配多少塊土地,不應該單純地按人頭算。
此言一出,不用劉支書開口去解釋土地分配的意義與公平性,說話的這些人就被村里絕大多數(shù)村民的口水給淹得不敢再多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