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失去靈魂……
“江家……我求求你,救救江家……”江銀勛的雙手絲絲拽住肖遲意,拼著最后一口氣交代完遺言。
“你放心,江家,我會替你看著的!”肖遲意合上昔日戰(zhàn)友的眼睛,長嘆了一口氣。
想當初,他和小池子不慎陷入沼澤,雙腿連續(xù)在淤泥里浸泡幾乎失去知覺。好不容易爬出泥潭之后,雙腳浮腫變形,疲憊不堪的身體似乎隨時都要倒下。要不是江銀勛,兩人都將命喪黃泉。
如今風水輪流轉(zhuǎn),終于到了他來報答江家的時候。
令小七姐和歡哥安慰的是,肖遲意把江銀勛一直心心念念的愛犬找了回來,還多虧阿飛和黑豹的幫忙。肖遲意決定收養(yǎng)江銀勛生前所養(yǎng)的全部寵物貓狗,把他名下的寵物醫(yī)院交給瀧茵接手。
看著受到驚嚇的毛孩子都被找了回來,他們在乎的毛孩子們都平安無事,瀧茵和江小魚都松了一口氣。江小魚是個脾氣溫和的姑娘,性格開朗,凡事不往心里裝。
就是這樣一個人,處理起親密關(guān)系卻是一團亂麻。
一次男友出差,江小魚給對方打了兩通電話,都被掛斷了,讓她著急難耐。
不久之后,男友回過來電話解釋:“剛剛是在開會,不能接電話?!?p> 江小魚心里很委屈,她說:“你當時應(yīng)該走出會議室,找一個小角落,給我回電話解釋一下的。你過了多久才回電話,根本就不在乎我。”每當男友的行為與她的預(yù)期不一樣,她的內(nèi)心就特別不安。
你不愛我了?!薄澳愀揪筒辉诤跷?。”這樣的話時常掛在她的嘴邊。
一次兩次,男友還會耐心哄她,后來,漸漸也不再哄了。
江小魚越要求,男友越想要逃跑!
最后,兩人的關(guān)系走向了疏離。男友離開后,江小魚就像沒有了靈魂的行尸走肉,消沉了很長時間。直到哥哥江銀勛回來,給她帶回來兩只小貓和一只小狗。這些小家伙的到來,仿佛把江小魚遺失在男友那兒的魂魄追了回來,讓她整個人又恢復了活力。
親密關(guān)系中,有很多這樣的“壓力時刻”,就像一個“自證預(yù)言”——本來不一定是事實,說著說著就成真了。這種現(xiàn)象,其實都和“投射性認同”有關(guān)。
投射性認同是一種引誘,是心理防御機制的一種。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引誘”——“引誘”對方按照自己的行為邏輯去做事。
這是一個將關(guān)系引入自己幻想中的牢籠的過程。
還記得《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嗎?
小時候,父親偏愛妹妹,松子只有不停做鬼臉才能換來父親的片刻關(guān)注。
于是,她內(nèi)心形成了“我不討好你,你就會離開我”的關(guān)系模式,極度缺乏安全感;
這種不安來源于與父親的關(guān)系,卻被帶到了她的每一段關(guān)系中。她的內(nèi)心是很怕伴侶離開的。
于是,便把“如果不討好,你就會離開我”這種無助感投射到伴侶身上;伴侶接收到她討好的“引誘”,就更加無邊界地利用、虐待與控制她。
這種投射,讓她回到了童年時與父親相處的模式中。
而最終,松子也在一次次重復中,走向絕望。
投射讓我們看不到對方真實的樣子,卻照出自己過去沒有被好好處理的“壞”的情緒。
像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江小魚,小時候父母常年外出工作,她一直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對于童年,她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父母離開家時的背影。
無論她怎么哭,怎么撕心裂肺地喊叫,他們都不會停留。
那種被拋棄感深深扎根,并在往后的親密關(guān)系中爆發(fā)。
這種“壞”的感受,是童年帶來的,但她無法獨自消化這種情緒,便將它打包丟給了伴侶。
她在腦海中構(gòu)想出一個“對自己不上心,不愛自己”的伴侶。
期待對方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不安,從而做出改變。
在江小魚的心里,其實是有兩條軌道的:一條是顯性的——我希望你能用我想要的方式對待我,不離開我。另一條是更深層的——我知道你肯定不會如我所愿,肯定會離開我。
她一面要求對方改變,一面又走不出“被拋棄”的劇本。
無論男友怎么做,最終都無法喂養(yǎng)她內(nèi)心不安的黑洞。
早晨醒來,聽到叮咚叮咚的雨聲。想起了一句話說:雨,其實是一種心情。
正如此時眼前之景:碧云蕭雨黃葉飄,北燕南飛秋漸濃。
最近,店里又新來了兩個吃貨——飯胖胖和菜菜。
我看著多出來的兩張嘴,尋思著要不要自己研發(fā)一下貓糧,好節(jié)約成本。閑來無事時,靖麟喜歡畫畫,她曾經(jīng)對古畫很有興趣,甚至研究過《孔子觀鹿圖》。
對于那位孔圣人,世人皆知《論語》,卻很少有人去了解其生平。
對于未知,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中,盡管幾乎所有的宗教與哲學流派都曾涉及過有關(guān)于未知和死亡的探討,但是探討死亡并不是宗教和哲學的主題,至少在東方的哲學中,有關(guān)于死亡的探討并不多。
如佛教,注重解脫的法門,而不是探討死亡的終結(jié)。
如儒家,當年子路也曾問過老師孔子:“敢問死?”
孔子告訴他:“未知生,焉知死?”
也就是說,在先圣孔子那里,生才是最重要的,而死亡,反正大家都沒經(jīng)歷過,因此,沒有必要去探討,換句話說,連生是什么都沒搞明白,你去談未知的死亡又有什么意義呢?
當然,孔子的這個回答,有很多人說他忌諱死亡,以至不想談,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事實上,孔子并不忌諱死亡,他更擔心的是“道”或者“禮”的傳承,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能夠把他所強調(diào)的這個“道”或者“禮”傳承下去,那么,他就可以“朝聞道,夕死可矣”了,另外,他本人更是說過“自古皆有死”,可見,他并不忌諱死亡。
他之所以不去談?wù)撍劳?,是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即生的意義,根本就沒有精力去談?wù)撐粗乃劳龌蚬砩裰惖臇|西。也就是說,生的意義,我們活著尚且搞不明白,又怎么有時間和精力來探討未知的死亡呢?
因為他深刻地認識到,生與死相對,若把生的智慧搞清楚了,死也就自然明白了,因此,他才告訴子路,要把生的意義弄明白了,要正確的認識當下的責任與擔當,即在把這個能夠凈化社會風氣的“禮”給傳承下去,這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而死亡則是另外一個主題了。
言外之意是說,我們這個身體,即這個有形的軀體,從出生至死亡,都在分秒必爭的都在變化,隨生隨滅,一切更加微小的細胞也是時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因此,生死交替其實也是人生的常態(tài),用佛教的話說是“無?!保谩吨芤住返母拍罱忉尵褪牵何ㄒ徊蛔兙褪亲?,如果你完全明白了這點,也就能悟道了,也就可以談?wù)撍劳隽恕?p> 依稀還記得:
春雨—綿綿,是清新;是自然;也是感動。那股涼,是一種溫暖還是一種希望。
夏雨—傾盆,是急驟;是灑脫;也是震撼。那股涼,是一種吶喊還是一種熱情。
秋雨—蕭瑟,是颯颯;是思念;也是情懷。那股涼,是一種心語還是一種傾訴。
冬雨—成雪,是寂靜;是升華;也是凄美。那股涼,是一種歷練還是一種胸懷。
雖說秋雨蕭瑟,一場秋雨一場寒。但是初秋的雨不一樣!
它是細膩溫柔的;它是寧靜優(yōu)雅的;它是禪意深遠的。
初秋的雨是細膩溫柔的。
當夏日余熱退場,初秋的雨如約而至。它輕輕滴落,落在肩上,就像在輕輕拍打。
這份薄涼就像:平息了燥熱,打開了心扉。感慨這場雨,就像是秋天這幅畫卷最美的開篇。
生死劫,離別恨。魂斷無常三更路,留念藍橋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