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祖宅
姜棠一聽,終于忍不住笑出聲,眉眼彎彎,桃花眼輕挑,笑起來好看極了。
瞧著自家小姑娘笑容可愛的模樣,司衍之暗嘆了一口氣,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格外恨兩件事——十二小時的時差和一個太平洋的距離。
覺得自己再這么跟姜棠視頻下去,想要買機票回去的沖動會越來越強,司衍之咬了咬牙,出聲道“好了,我該睡覺了?!?p> “嗯,好?!苯臄苛藬啃σ?,朝著他點點頭。
看著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屏變黑,司衍之再次嘆了一口氣,啪地一聲合上電腦,隨手扔在鋪著厚絨毯的地板上。
整個人四仰八叉地倒在身后的床上,心里止不住感慨,啥時候才能抱著媳婦睡覺?。?!
于家祖宅真的不是四合院,可也不是第二個雍親王府。
雍親王府姜棠和司衍之一起去游覽觀光過,府邸面積不如其他親王府邸的規(guī)格大,但是整個王府不論是格局還是園林設計都非常講究,尤其是王府內有著小御花園之稱的碩櫟園,簡直讓人驚嘆古人對園林藝術之美的追求。
當姜棠跨進于家祖宅大門的時候,她的反應是感嘆地輕搖了搖頭。
祖宅的面積跟雍親王府相比較,其實沒有于明珠說得那么大,但對如今寸金尺土的京都來說,這祖宅還真不小。
但是,這其中的建筑規(guī)格,甚至是園林景致完全不能跟雍親王府相比,除了用勉強還不算太破敗來形容,她已經找不到其他形容詞來形容眼前看到的情景。
于家的祖宅在國子監(jiān)孔廟附近,古時候出入這一帶的多少讀書人。
前朝幾代的時候,于家的人都是住在老宅,祖宅這邊不住自家人,都是提供給那些進京趕考的考生舉子們,住宿備考,因此,于家的祖宅也有學子書舍的稱呼。
于家門生子弟也時常會邀請文人雅士,在祖宅里筆墨揮毫,吟詩作畫,辯論時政要
自那之后,除了于家的歷代家主會在每年祭孔之后進入祖宅祭拜先祖,其他族人一律不能擅自進入。
因此,祖宅里最常見的不是華美院落,繁花似錦,而是滿壁斑駁的墨跡,隨意林立的拓碑,還有院落花園里隨處可見的硯臺墨石堆砌的角落。
可以想象得出,當時的于家人,對待讀書人的重視和優(yōu)待已經到了社會大同的地步,這種思想可謂是極其超前的。
相比如今。
于家這一代到大房于明軒這里,算是徹底爛到根子里了。
這其中有一部分社會體制變化的原因,更重要的卻是這些人自身缺失了最重要的操守和思想性。
而爺爺于明世幼年便拜國手大師學習書畫,自身聰慧,又受大師教導,心性上與當初的那一代人本就有著極大不同。
“溫小姐,前方就是藏寶閣,也是于明世老先生再三叮囑我們重點維護的區(qū)域。”領著姜棠走在宅院里的是一名說著流利中文的英國人,他朝著前方高三層的木質結構硬山頂建筑指了指。
藏寶閣周圍特別立著高兩米的鐵圍欄,主院前方還開了一個明顯不屬于那個時代建筑風格的蓄水池,姜棠數了數蓄水池的數量,大大小小總共六個。
眉角一動,心里隱隱有了一個猜測。
當她穿過鐵圍欄的大門,藏寶閣的木雕大門緩緩被推開,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正堂的兩排紅木雕花椅,堂前掛著一幅水龍像,堂頂上方寫著四個隸書大字“上善若水”。
“這邊請?!币啡顺髠确较蛞粩[手,姜棠的目光頓時被那一處的連排木架所吸引。
深紅色木質厚實的架子,架身漆色透亮,一看就是經常有人修繕擦拭,木架正反兩面,以及左右窄側,全部覆有玻璃,而架子內則整齊擺放著一冊又一冊的書籍。
那人開口介紹道“一樓總共六個大開間,這是溫老先生早年讓人重新修建的,二樓,三樓只有一個大通間,樓內藏書以‘六’為單位,六個藏書架為一組……”
按年限來分,一樓的藏書最接近這個時代,二樓的年代更久遠一些,三樓的更稀罕,年代久遠到使用竹簡,帛書等時代。
姜棠站在三樓的窗前,眺望著整個祖宅,眉眼柔和,心中無限感慨。
這里。
沒有她想象中富麗堂皇的景色,甚至有些意料之外的破舊衰敗。
可此刻站在此地,姜棠心中止不住升起一股正氣,一股來自祖輩的悠久正氣。
古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p> 于家祖宅的這座藏寶閣,大抵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屋了吧。
四萬余部,近十萬余卷的古籍藏書。
這可比于明珠說的金條值錢多了!
就是——
不知道她看到眼前這一幕的時候,該做何感想?
其實,于明珠這么篤定于家祖宅藏有金條,并不是沒有依據。
要是再早個百來年,于家祖宅的金庫還真藏著不少好東西。為了追回那些差點被販賣去其他國家的文物,于家差不多就把能拿出來的東西都拿出來了。
因為這些種種原因,于家老家主才會選擇最小的兒子于明世接替自己的位子
也虧得他認識了史蒂夫·布林,替他接手了于家祖宅的事宜,如果是換成別人,恐怕于家祖宅早已經落入于明軒幾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