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的日光一點點籠罩著泰山上早已設好的封禪祭壇,祭壇面北設玄色旌旗七帆,面南設赤色旌旗七帆,東西方向則各置靛藍色旌旗與白色旌旗七帆,外圍則分列六十四名二十歲上下的青年,皆儀容端莊而身形高大,他們穿著玄色皂袍,手持玉圭,頭戴棗色高冠帽,頭發(fā)被高高束起。
禮官外圍則恭敬地站著文武大臣,這一次隨行的官員中武官位份最高的是唐云忠的叔父,唐家軍下一任主帥唐揆榮,文官位份最高的則是郭相國,他們分立于祭壇兩側,身旁各站著一位禮部侍郎,負責舉華蓋。在祭臺靠近山崖的一側站立著七位少年,手上分別持長戟、勾鉞、招風信、竹竿、玉琮、朱幡,最中間的少年手中捧著一把寶劍,頭微微低垂,維持著捧劍的姿勢。
“吉辰已到,百官跪伏——”我們聽到了這個聲音,即刻開始沿著山道兩側跪下。此刻抬頭是極為不恭敬的,我們必須要跪到圣上攜諸位皇子走上祭臺為止。
不一會我便感覺背脊有些酸脹,卻不敢有半分造次,這個場合要是有個什么閃失,那可真是要被問斬的,眼下就是有些難熬,也只能維持著這個姿勢。大約沒一會,我聽著上面似乎有什么騷動,跪在我旁邊的女官偷偷轉頭看了一眼,小聲跟我嘀咕:“上面有個老先生暈過去了,他那么大年紀哪里跪得住這么久??!”
我無奈地嘆了一口氣,確認四周沒有腳步聲之后小聲嘀咕了一句:“我脖子有點酸了?!?p> “我小腿好像抽筋了?!弊筮呌謧鱽硪宦暠г?。
我趴在石頭上一聲嘆息,思考著自己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爬起來,實在是太難熬了,我干脆開始背藥譜,好不容易背到龍葵的時候,就聽得腳步聲從我身邊慢慢過去,從我低矮的視角只能看見一雙黑色繡暗紋金絲邊的朝靴從我身前緩步走過,袞服下擺露出的一小截白色略帶飄逸的里衣與外層厚重的下裳倒是相映成趣。在天子之后就是皇子與兩位公主,兩位公主我具是沒有見過的,頗有些好奇,只不過此刻也不敢貿然抬頭。
不知道又過了多久,總算是聽到了一聲:“大典將行,百官免禮——”
我憋著一口氣緩緩先站起來,眼前一陣青一陣黑的,緩了好一會,才顫顫巍巍地扶著石磚站了起來。我身側的同僚大約是起來得太著急了,加上從夜里丑時便沒有飲食過,只在東方顯露微白的時候喝了幾口水,眼下忽然起來差一點一翻身倒下去。我好險拽著她,幾個人擠擠攘攘頗有些狼狽地相互依靠著,大約半點所謂尊禮大儀也談不上。
不過好在封禪大典眼下已經只剩下祭臺上的周氏子弟們,我們這些人如何狼狽,只要不破壞了典禮,也就沒人再來管我們了。
莊嚴肅穆的鼓角聲自高臺上傳來。
在祭壇正中的供桌上,早已擺放好稻、黍、稷、麥、菽五谷與香爐。我們又被指揮著分列兩側,眼下祭臺上雖然是天下最盛大的祭典,我作為其中少數可以參與的人,卻沒有半分高興,反而只覺得無比疲倦。
我想起小時候,那時候清河還是天下米倉,很是富庶繁華,我被爹娘抱著去看廟會展覽,男女老少都熱乎乎地擠在一起,最開始還覺得是不是有些冷,后來被左右擠了好久,就覺得背脊上都蒙著一層汗。
縣城里的大集味道總歸不好聞,什么人都在里面擠著,半年輪不到換衣服的,做小本買賣一身塵埃的。只偶爾會聞到些香粉的味道,那就是未出閣的姑娘溜出來玩。我小時候總喜歡黏著這樣身上香噴噴的小姑娘姐姐們,她們也是好的,會咯咯地笑著把我抱起來——想來,她們大約已經做了誰家的夫人誰的娘親了。
哪怕是一個農村大集都是很有意思的,如果遇到社戲就更加有意思了,踩著高蹺的狀元,戴著花的媒婆,架在半空中的神仙,還有些舞龍舞獅之類最活潑的項目。那獅子會湊近了去嚇唬孩子,要是小孩子被忽然湊近的獅頭嚇到了就爆發(fā)出一陣哭聲,周圍便泛起一圈又一圈的笑容,有時候舞獅人會從獅子底下偷偷伸出手,手里面不知道從哪里變出一些零嘴,多半是炒豆子小肉干之類的東西。小孩子接了東西多半破涕為笑,場面便更加和樂了。
我不由得陷入了回憶,略微有幾分懷念,不由得又生出幾分無聊。那時候是多高興啊,神仙也高興人也高興,眼下雖然被稱為泰山封禪,天下第一大典,我卻覺得有些無聊,甚至于經常得靠著走神來調動自己的情緒別亂動。
如果上天真的連儀式本身都要格外折磨下人,這樣的上天又怎么真的能做得到仁厚呢?我小時候聽阿娘說,說原先災年的時候,需要在村里選出一對童男童女,用她們祭天,丟到江水之中,這樣就不會受災了。
我很是疑惑,我問阿娘,如果我是神仙的話,一定不會允許窮苦人用自己的孩子作為代價祈求平安,一個可以接受這種手段的神仙,它心肝就不應該是善良的。
娘沉默了很久,卻只和我說,這到底是太復雜了。
復雜什么、什么復雜,我至今不知道。
眼下我站得腰酸背痛的,頂著我厚重的官帽,身上先是遭了風,后面又熱得不得了,饒是如此,還要這般恭恭敬敬地站立著,等待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結束的儀式。而且最為可憐的是,我根本看不到上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雖然我恭敬地肅立著,但是這天地浩渺大德的祭典,又似乎與我毫無關系。
仔細想想,我們這些立在石階上的人和腳下的石階何其相似,不過都是墊腳石罷了。雖然祭典在我們頭上舉行,卻與我們毫無關系,我們左右不過是搭高臺的石頭塊子罷了。
要是有些什么不得了的好玩的事情發(fā)生就好了,我有點小困乏,不由得略帶僭越地想到。
上面也不知道進行到哪里了,那渾厚的鼓角聲跟催眠似的,聽得人昏昏欲睡,別說我,旁邊一個同僚也沒忍住打了個哈欠,抬頭略不耐煩地看向遙遠到望不見的祭壇,眼神里寫滿了對儀式結束的期盼。
“請?zhí)拥菈砀?!”遠遠地就聽到高臺上傳來嘶啞的聲音。
旁邊女官松了一口氣,微微往我這里靠了靠:“總算快了,太子之后就是諸位皇子。然后這儀式總算可以結束了?!?p> 我微微點點頭,心里總算是有了點盼頭。
“請臨淄王登壇祈福!”這會兒就是到六皇子了。
兩位公主不會單獨祈福,就在我以為這事情大約要結束的時候,忽然聽到臺上又是一聲傳令聲:“請皇子周恪己登臺祈福。”
此話一說,莫要說我,就是身邊其他同僚也是一陣窸窸窣窣,不由得下意識相互對視起來。幾個月前還是囚禁冷宮之人,怎么如今還能參與封禪大典呢?眼下圣上到底對周恪己是個什么態(tài)度?怎么這樣陰晴不定呢?
我還沒想明白怎么回事,忽然聽到身邊有人大喊:“快看,麒麟!”
我尋聲望去,就見天邊白云相連,在空中緩緩擬畫出一團形狀,最初看去仿佛是麋鹿,但是尾部忽然又凝聚出一團白云,仿佛逐漸長出一條龍尾,頭上又慢慢生出兩條龍須,竟然是一只麒麟神獸。那云端的麒麟形狀極為清晰,幾乎占據天邊,兩腳抬起,有奮起矯健之姿。
“麒麟?”“當真是麒麟啊!”“這是吉象?。 ?p> 我又驚又喜地看過去,卻見麒麟蹄下一片炫目的光華,仔細看去,那一小片浮云卻呈現出微微的碧色,我怎么看怎么覺得仿佛有一些熟悉。麒麟飛躍,蹄下生碧……
忽而,麒麟淵旁與神龕的短暫回憶忽然復蘇,我倒吸一口氣,再看過去,那姿態(tài)分明就是那神龕里的麒麟塑像,而那一片碧色的流云,恰似我留下的那一小塊琉璃:“……麒麟?”
我本是感慨一聲,卻不想忽而一陣疾風裹挾著空靈的鹿鳴聲,就好像在回應一般,忽而又是一陣勁風,吹得我們一時睜不開眼睛,我捂著臉躲了一下,再放下袖子的時候,云端的麒麟已經無影無蹤,只剩下幾縷縹緲的流云在天河之上浮動。
“麒麟?”“剛剛確實是麒麟吧?”“真的是瑞獸?。 ?p> 我亦有些恍惚,一時間也分不清剛剛是幻覺還是確有其事。冷靜了好一會之后,我忽然抬起頭,這才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剛剛麒麟在天邊出現的時候,不正是周恪己在登壇祈福的時候嗎?這不就是祥瑞之兆嗎?
我眼睛一轉,下意識抬頭望向高處,心里又是忐忑又是竊喜:莫非這神獸當真為了報答我為其神龕打掃祭祀一事,應允我當時無心之言,現世來幫助周恪己了?